如何落实分层作业布置布置
2024/1/5 8:46:06 阅读:94 发布者:
后河一中校本教研:如何落实分层作业布置布置
后河一中 王跃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效果的一个窗口。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后河一中开展“‘双减’背景下如何落实分层作业布置”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活动由各教研组组长主持。
各组积极开展本次教研活动,针对本教研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语文组老师们通过经验交流探讨,总结出分层作业的布置首先划分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其次确定目标,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如基础目标、提高目标、拓展目标等;最后设计作业,根据每个层次的目标,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包括基础练习、能力提高、拓展探究等。
理化生组老师们对分层作业布置进行深入研究认识,分层作业布置认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那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既要让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吃饱,也要让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吃好,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有所进步。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可以联系生活、作业要有选择性、作业形式多样化(例如:家庭小实验,在学习溶液的形成时,让学生在家做食盐溶解的实验;在学习铁生锈时,让学生在家做铁生锈的实验等。
英语组学科代表老师苏老师提出:英语作业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展示。因此,对于作业的布置,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的低效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同时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争取多样化,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
数学组就落实分层作业的原则进行探讨,首先是难度适宜。作业难度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难度要在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之间,既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难度,又不会被吓到、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在分层作业时,要保证每个层次的作业难度是符合学生相应水平的。对于后进生可以降低难度,增加其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其次是合理调整作业难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题目难度过大而丧失自信心,从而导致做题效率下降。尤其是数学类的理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要考虑这一点因素,可以将作业分层为三个部分:基础概念题、基础应用题、拓展训练题,而且可以将这三种类型的题目按照由高到低的比例进行设计。
政史地组的老师们牢牢把握课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认真梳理每单元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突出有趣味、有效果和有意义。有趣的作业设计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会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快乐作业,有效作业”。
本次校本教研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及时发表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出落实分层作业的好方法。落实分层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实践和思考,我们相信分层作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为此目标而不懈努力。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