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024/1/5 8:42:51  阅读:108 发布者: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忆读书》课例实践与探究

梁庄二小 靳倩倩

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读书明智。单元导语中引用了苏轼的诗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意思是说,读过的经典书籍要一遍遍地反复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深思明了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三篇课文都与读书有关,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选取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呈现了孔子、朱熹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忆读书》中作者回忆了她幼年、少年时的读书经历和读书体会,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读书好,能去多读书,能够读好书。《我的“长生果”》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分享了自己独有的读书感受,读书对自己的影响,在读书和作文当中悟出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本单元重点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人谈读书》。2.阅读时能梳理信息,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3.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古今异义字词的意思。能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明确读书的好处,了解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能联系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自己的读书经历,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5.了解作者读书的类型,体会作者从读书、写作中悟出的道理。

单元重点、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借鉴古人好的读书方法,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蕴含的深刻道理。3.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推荐好书时要分条讲述,把推荐的理由讲清楚。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单元设计思路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有质量,运用合适的读书方法可以让我们汲取更丰厚的营养。读书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项;爱读,爱写,会读,会写,语文就学好了。本单元可以看作是一个话题单元,谈的就是读书。现在,语文教育提倡多读书,本单元正好可以让读书这个话题成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件正事。从单元选文和学习任务上看,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站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通过引导学生梳理相关信息,从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他人的读书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在读书中开启智力活动,在读书中增加阅读智慧。   

梁庄镇第二中心小学课时教学案例

  

忆读书

学科领域

语文

适用年级

小学五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第八单元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次教学设计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把握课文要点的能力,对作者提出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交流读书体会,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学会感悟书、评价书、选好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

《忆读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语言朴实无华,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本文有大量读书方面的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选书的标准、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等,角度不同,内容丰富,因此需要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信息的梳理,把握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简单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对于现在的孩子,书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中很好的伙伴,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都为本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本课内容多,信息量大,很容易会出现缺漏信息或者提取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且“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这类信息比较零散,易有争议性,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和素养要求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独立识字学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维能力: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审美创造: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素养要求: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与语言运用、思考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本课学习任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

明晰目标,梳理要点

1.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是一位热爱读书的人,她一生与书为友,以书为乐。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回忆八十多年读书经历写成的《忆读书》一文。

2.检查字词。

读好三个词:天罡、地煞、兴亡盛衰。

听写三个词:舅舅、烦琐、津津有味。

3.默读课文:同学们发现这篇长文写了些什么?

预设:冰心奶奶回忆童年读书经历以及有关读书的感悟。

                  


活动意图:《忆读书》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冰心小时候的读书经历。文章看起来形散,但有线索贯穿,冰心读书并获得快乐的心路历程就是课文隐藏的一条线索。学生自主学习并反馈字词学习效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理出“忆”这条线索,并根据这条线索研读课文。

任务二        

再读课文,感知冰心读书之美

1.抓住课题“忆读书”,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作者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书、比较好书。其中(28自然段主要写读书经历),910自然段主要写读书体会。

第三部分(1112自然段)写作者把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写出来赠送给儿童。

2.总结作者的看书经历

1)学生列时间轴。

2)教师出示列表法,帮助学生梳理信息。


活动意图: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文章信息,理清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任务三

品读课文,探究读书方法

1.不同时间段的不同读书方法。

一知半解地读。

面对信息量大的文章,快速阅读,捕捉主要信息。

读一本有深度的书,可以反复读。

挑选、比较阅读。       

2.交流: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有没有自己选择好书的方式?

预设:真情实感、质朴浅显、内容精彩、人物栩栩如生、教人做人做事等。


活动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兴趣。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经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读书方法:反复读 挑着读 比着读

读书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画一画。

画出你推荐书籍的思维导图。

二、推荐阅读。

《走遍天下书为侣》(读书的热爱),《窃读记》(读书的滋味),《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书的启示)。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        

《忆读书》是冰心回忆自己童年时读书生活的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终身难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思。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初读课文后,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然后再读课文,运用不同的方法梳理信息;接着引导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方法;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概括一下“读书”有哪些好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最后由读书的“好处多”引导“多读书”并要“读好书”。本文涉及了较多的名著,有些书籍学生平时接触的较少,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查询的资料,课上学生相互补充。

改进措施:

    1.紧扣单元主题“读书明智”,长文短教。教学时,教师应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为引入点,让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接着深入文本,借助表格等方式来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对书的感受或评价,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总结出好书的标准,解决“多读书”和“读好书”的问题;再提出问题“读书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学生能快速总结出作者的读书感悟,并引导学生以自身阅读经历为例谈谈读书的好处还有哪些;最后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并结合实际开展讨论活动。

2.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优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白,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3.注重拓展延伸。学生学会列表格梳理信息的方法,这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梳理信息时有一定的帮助。学生根据表格信息,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