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024/1/5 8:40:43  阅读:68 发布者: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对习作指导课的反思

内黄县第二实验小学   左红芳

经常有老师抱怨自己的习作指导课明明指导得很详细,很到位了。可学生的作文还是那么难看,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废话套话连篇。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两种,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不注重积累,没有养成勤观察、思考、勤表达的好习惯;从老师的角度而言,就是习作指导课没有深入人心,效果差。我们抛开学生的角度,仅从老师的角度来谈谈习作指导课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性来探讨一下。

一、习作指导课应紧扣单元习作要素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除了六年级下册是六个单元外,其他每册书都编排了八个单元。而且每个单元前边都有单元导语页,每个单元导语页的右下角都明确表示了那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其中第二条就是习作要素。要知道这个习作要素就是这一单元的习作目标,所以我们的习作指导课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一习作目标来设计、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习作指导课的效率。

二、习作指导课应紧密联系单元阅读要素

2022年版的语文新课标的第二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发展型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三个任务群都阐明了阅读与表达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大家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也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同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明确表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的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还有个特点,就是每一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是紧密相连的,不能割裂开来。所以我们平常在引导学生进行单篇课文阅读的时候,心里要清楚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阅读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的显示。例如课文学习时的字词理解、句子仿写、文段想象、补白等,都是在为学生的习作添砖加瓦,都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平时的课堂注意扎扎实实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落一人,时间长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自会提高。   

三、习作指导课应紧密结合口语交际课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除了六年级下册安排了三次口语交际外,其他每册都有四次口语交际课,小学阶段一共是47次口语交际。我们的习作指导课,如果能紧密结合相应的口语交际课内容也是提升学生习作作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因为口语交际也直接指向了表达,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归根结底就是习作能力的训练。

四、习作指导课的评价应突出重点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对学生的习作要求的编排也是有梯度的,这从每一册的习作单元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同一册教材里每一单元的习作指导课目标不同。因此,习作课堂教学应突出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我们的习作指导课的评价相应的也应有所调整,评价的标准一定要指向本单元的习作指导要素,即习作目标,,否则学生的习作方向就会有所偏颇。

此外,习作指导课还离不开生活。因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总之,习作指导课的成功与否。并不能只单纯地看某一节课学生学得怎么样,老师指导得怎么样。而应该同平常的那些单篇课文的学习,字词的学习,句段、句群的练习,同时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等方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内容才会不空洞,才会有真进步,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