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教学实践与思考
梁庄二小 马佳佳
主题与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条形统计图》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学段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要求指出: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3)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和分析数据。
(4)能读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的简单统计图表。
(5)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合理应用统计图表,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1、纵向联系知识体系
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
纵观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编排,不难看出,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画图、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本单元在编排时,注意承上启下。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例如,在编排条形统计图时,注意引导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进行对比,说明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启下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锯齿形表示的条形图等,教材就在“做一做”或习题中进行介绍;二是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通过有联系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使学生感觉到看两个图对比不是很方便,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图积累经验。
2、聚焦课时分析
分析教材的3个例题,不难看出例1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一个单位);例2突出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3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将“以一当一”以及“以一当多”放在三个不同的情景中进行教学,显得过于杂乱。此外,例题所给的情景与学生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新课标(2022)提出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感悟收集数据的意义和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达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据收集的能力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解读条形统计图,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学生对怎么用条形统计图描述和表达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容易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通过整理与比较,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及学习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体验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号。
2.问题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情景图。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去,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北京市2021年8月天气情况记录表。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晴天9天,阴天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
生:天气比较好,晴天多。
师:观察的可真仔细,有没有漏算的呢?
⑴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生:数数
师:好的,这是最直接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
师:除了数数,还可以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同学们找出的这些方法来统计数据都是可行的。但用写“正”字这一方法即方便,又不易出错。
⑵表示数据
师: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画统计表、画“O”(象形图)……
师小结:好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天气状况表示出来,可以画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画“O”(象形图)表示。开始
教师巡视:学生表示的方法有:统计表、画○表示、统计图......
⑶分析数据
提问: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刚才呀,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出示PPT)
追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小结:十分详细、也十分清晰地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都表示出来了。
提问:还有同学是这样表示的(象形图)——这个图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预设:不清楚,每种天气有几天还要再数,非常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记录表,使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然后比较发现统计图的优势。】
2、过渡:今天呀,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那就是条形统计图,一起来看看(出示PPT)
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上,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追问: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追问:那么,在这里同学们注意到其中一格一格的小正方形了吗?一格就代表(一天)。你们明白了吗?
预设:明白了。
追问:通常我们在画的时候呀,也要注意。(指Y轴)这条垂直射线也可以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指X轴)水平射线也可以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也就是我们要进行统计的项目,对吗?
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图日期(指画统计图的时间)、单位名称、条形、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
提问:那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与象形统计图比较。
预设: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数据大小
小结: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三)巩固与练习
1.统计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用下面的条形图表示出来。
回答以下问题
(1)参加统计的同学一共有( )人。
(2)有出生人数相同的月份吗?是哪几个月?
(3)( )月出生的人数最多,( )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设计意图:此题为书上的习题,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统计到数据整理,再到数据的呈现,最后到数据的分析。第三步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从各个层次来进行数据分析,起示范作用。】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班有( )个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有( )人。
(2)喜欢篮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多( )人,喜欢 )的是( )的一半。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横、竖式)也需要让学生了解一下。当然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指导如何去看图,如先看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多少。】
3.根据统计图来回答问题。
(1)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2)规定: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为一般,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3)该班的小明同学经过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小强同学不是很认真,比较令人失望。你能估计他们的成绩吗?
(4)如果你是数学老师,看到这张统计图,有什么想法呢?
【设计意图:统计教学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要从数据本身、之间的读取到超越数据的读取,即要培养学生去分析、推测数据背后的原因,还要适宜地进行判断与预测。顺带一种思想教育,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当然,要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需要教师进行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信息的补充。让数据分析走向深入。】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同学们收获真多!不仅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还知道了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的表示数据。你们真了不起!
2.思政教育
师:老师也收集到一幅条形统计图“武汉市新冠肺炎2月份累计治愈人数统计图”仔细观察,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一眼看出治愈的人数越来越多。
师:想一想,为什么治愈人数会越来越多呢?
[学情预设]医护工作者们不分日夜奋战;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钟南山爷爷想到了解决的办法等等。
师: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以及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不畏艰险,勇敢出征,为了一份承诺,勇于担当,这种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师:看来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关于统计图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感受统计随处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五)实践作业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统计,比如:我们班要设立图书角,调查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哪类图书。(游戏益智、少儿文学、科普百科、卡通漫画),一个未关紧的水龙头浪费水的情况,一位同学每星期的零花钱情况等等。请你任意选取一个项目做调查,而后制成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设计意图:“双减”政 策下我们的作业应与课堂教学紧密接轨,既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还是课堂教学补充和完善。课尾引导学生任意选取一个项目做调查,而后制成条形统计图。这样的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经历选题,调研内容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呈现方式,数据的分析等研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反思
以上的教学设计学习了其他老师的一些做法,经实践之后还是可行的。在这个设计里,依据学生的实际对于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定位于初步感悟,如果说条形统计图来得直观、形象或简单,对学生来说有点牵强,因为学生的普遍认为统计表来得简单,相对于统计表,绘制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就显得麻烦(受条件限制,如果学生能熟练应用相关信息技术,则反之)。如果需要深入地去体会,还需要教师提供一些素材或情境。毕竟是起始课,不必在于一时。
众所周知,统计教学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因而,此教学设计在学生初步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优势了解之后,马上进入了多个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还是需要给学生提供示范,包括数据本身的读取、数据之间的读取、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学生经历多了,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数据分析的一种路径。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