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解读课标,夯实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提高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我校于12月21日开展了“解读课标,赋能成长”主题教研活动。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活动伊始,执教三年级的熊志英老师通过微讲座的方式给大家分享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麦克斯韦曾说过:“算数的四则运算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由此可见,计算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时候是看错或写错数字,有时候是用错公式,有时候又是忘了进位或退位等等。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孩子的计算不出错?这应该是我们数学老师都想解决的问题。
熊老师先是对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了归因:
一是学生可能不会做,没有弄清算理;
二是学生可能不想做,懒得做,没兴趣;
三是学生不细心,做完不检验。
归因过后,熊老师分享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①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计算原理,可以在做练习时让学生把计算过程一步一步读出来。
②在讲清算理后,要多练习,多比较。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③学生计算完及时面批,针对不会做的学生,集中进行算理的讲解和口算的练习。
当然,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和实践。
《试商、调商小窍门》
接着,由四年级陈小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生动、活跃的数学课——《试商、调商小窍门》。
除法计算是小学阶段笔算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四年级之前接触的都是简单的计算,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计算教学的一次“飞跃”。
首先,计算步骤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特别是试商的时候有时需要调商,有时还要经历几次调商计算才能成功,既算除还算乘又要算减,而且这些计算都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同时完成,不像三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试商可以一次成功;其次,试商后的商应写在哪一位,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试商的能力如何,又直接影响除法计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学生在“试商、调商”时,往往有困难,也会产生一些困惑。陈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通过师生对话捕捉他们的困惑点,做到了以生为本,顺学而导。
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常规习题赋能、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更深刻?学生运用“四舍法”和“五入法”试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由除数变化引起试商次数变化的规律。又通过直观演示试商、调商过程,让思维不仅能看得见,而且直接抵达运算的本质,从而迈向深刻!
教学活动中陈老师总会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交流,引发学生不断地在这些触及本质及结构的问题中展开思考、获得新的发现、得到新的提升。课件直观演示每道题的试商、调商的过程,理法通融,理解深刻,让学生在喜欢数学的情感上与积极做数学的意识上又进了一步。
陈老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设计一道题引发出了多道题,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通过准确计算寻找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及对除法试商与调商的理解。
陈老师设计本节课不是让旧知识重复再现,也不是习题的大量堆砌,而是把带有规律性的内容,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手段串联起来,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之效果。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研”途漫漫,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任重而道远,全体实小数学教师将带领孩子们在数学的高效课堂中讲清“数”之理,品味”数“之趣。
转自:“丰城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