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 “ 研”路花开——丰城市实验小学“解读课标,赋能成长”数学主题教研活动
2024/1/4 17:29:18 阅读:84 发布者: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数学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基本功,实验小学在12月28日上午举行了“解读课标,赋能成长”数学主题教研系列活动。
数学微讲座《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种训练》
活动伊始,执教五年级的王国花老师通过微讲座的方式给大家分享了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种训练。
王老师首先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学生计算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是学习兴趣。不仅低年级要抓,高年级也不能放松。坚持每周对学生的计算训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有助于树立学生耐心细致,知难而上的优秀学习品质。
其次,要重视两种应用题的训练。第一种是意义相同、形式不同的训练,即数形结合训练。图形题应用题式子题就是同一种题,只不过它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是图形表达法,有的是文字表达法,有的是式子表达法。第二种是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训练及题型的变式归类对比训练。比如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行程问题、价格问题、工程问题等,通过对比训练可让学生清楚知道,每个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可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个类型的解决方法,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现场课例《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与复习》
现场课例是由六年级的李丹老师执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与复习》一课。本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百分数的内容,其重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堂课伊始,李老师就出示了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点就是如何找单位“1”。那单位“1”具体怎么找,李老师把它归纳为三种情况。第一、当题目中同时出现部分数和总数,一般总数是单位“1”;第二、当题目中出现两种数量比较,一般“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分率前面的那个数量就是单位“1”。第三、当题目中同时出现原数量与现数量,一般原数量是单位“1”。
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李老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迁移规律,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归纳为六大类,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始至终贯穿找单位“1”。在整个过程中,李老师重视归纳总结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用除法;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做百分数的应用题分四步:一抓 ,二找,三确定,四对应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根本特征。
李老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展示出一堂高水平的复习课,可谓精彩纷呈。
现场课例结束后,全体数学老师互相交流、研讨,既有对教学重难点的困惑与思考,更有对数学启智育人的学科功能的深层次探索。
心中有“数”,“研”路芬芳。全体数学老师们将永葆对教育的热情和追求,守正创新,凝心赋能,致力于实小学子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在快乐中爱数学!
转自:“丰城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