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东实小 榆园教研】“分”中探究 “数”出精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三年级课例展示活动

2024/1/4 16:44:42  阅读:127 发布者:

“分”中探究

“数”出精彩

冬之美,在于积蓄后的勃发,数之美,在于钻研后的提升。冬意渐浓,教研如约,1220日下午,如东县实验小学数学学科组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课例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由三年级数学教研组进行课例展示,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主题教研活动。

侯志洁和李陈杰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二课时,两位老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设计,再通过组内磨课,集思广益,最后形成本单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数形结合——独立尝试,组内交流——整理对比,构建模型。

两位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认知冲突,引出分数概念,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学生初步构建分数表象,练习的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课堂上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思考着、讨论着、收获着、享受着⋯⋯

今天听了三年级组单元整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二课时,收益颇多。把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内容重新组合,分配在连续的两课时进行教学,便于学生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理解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更能突显分数单位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感。

纵观两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

1.充分利用丰富的感官材料,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地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2.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分数的本质意义:比如为什么图形不同,都可以用同一个分数来表示呢?为什么折法不同但涂色部分却都都可以用同一个分数来表示等等,整个过程动说结合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帮助突破难点。

3.借助动手操作的认知活动,结合具体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实现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互动,使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中自主感悟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体验分数意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总之,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这个再创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两堂课正是引领着孩子们在数的海洋中对“分数”知识的“再创造”。(张玲玲)

纵观侯老师的整节课,课堂灵动,环节清晰,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两点:

1.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侯老师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披萨。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

2.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两位老师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给孩子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蔡正华)

今天听了侯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1.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课堂伊始,侯老师从保罗大叔分披萨入手,从分4个披萨到2个,再到分1个,复习平均分的概念时得出每人分得2个、1个、半个。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二分之一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主动建构。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侯老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生在用图形纸片折一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不同折法的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每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后的体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张春燕)

今天听了候志洁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巧设情境,润物细无声。候老师巧妙地利用了保罗大叔分批萨的数学绘本,通过分披萨来逐步认识几分之一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情景中的学习素材可以清楚地揭示分东西时要想分得公平,必须平均分,方便学生从整体上构架数学知识,建立起对分数的认知。

2. 动手操作,实践出真知。侯老师在课上让利用学具纸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不同图形的几分之一,通过折、涂、说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在大量的直观体验中,学生逐渐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在理解的同时,学生用语言充分描述;,逐渐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周炳红)

从整数到分数的转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困难,侯老师以帮“保罗大叔分披萨”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并以分披萨为主线,以帮保罗大叔分披萨为引子,进入了新授环节。从学生熟悉的一个披萨的一半入手,思考一半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从而引入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一半,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从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半个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呢?”侯老师结合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二分之一。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最后的 “闯关”式的练习,层层深入,增加了学习的挑战性和趣味性。(缪露露)

今天有幸聆听了候志洁老师执教的《认识几分之一》,虽然候老师才工作三年,但从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及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论是老师的引导还是学生的互动,不论是课堂的学习氛围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不错的。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创造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练习形式多样富有梯度性。通过闯关模式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通过判断、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估一估等形式巩固强化所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也为后面学习认识几分之几做了铺垫。(於晶晶)

教学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学得有趣!李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新课标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李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如:教师组织学生折一张正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四分之几的,在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四分之几从有意义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而后,让学生自由说还想表示几分之几,学生又动手折正方形,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再围绕学生自己折的各种几分之三进行比较,感受分数的本质意义。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王祝群)

季主任对两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教者善于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高,教者教态自然,语言精炼。

最后,教研组长于晓红代表三年级数学组对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思考与大家做了分享。大家一致认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单元主题教学,能让老师们深入钻研教材,让单元分析更透彻;借助前侧,让学情分析更准确;深化组合,让知识衔接更有效;立足课堂,让核心素养给予老师们教学的启迪,教师做到高瞻远瞩,学生才能触类旁通。

本次研讨活动凝聚着教师们的实践、思考和再出发。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种有深度,有温度的教学研讨活动真的是“初冬寒月芳菲尽,单元教学始盛开”,我们将带着对单元整体的思考与实践深耕在教研的沃土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行稳致远。

转自:“如东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