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小学科学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在思贤实小举行
2024/1/4 11:00:23 阅读:75 发布者:
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11月17日,吴江区小学科学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在思贤实小举行,本次活动由区科学教研员徐芳老师主持,来自全区各校的100多位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展示
思贤实验小学戴虹瑜老师执教二年级《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学生在戴老师的引领下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等观察活动,一步步验证自己的猜想。整堂课,教师通过严谨规范的科学语言和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们在探究体验中对人体的身体结构与内部器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吴绫实验小学沈冬霞老师执教二年级《不同材料的餐具》一课,沈老师从为小猪佩奇挑选餐具导入,引发学生对四种不同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耳听四种观察方法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为佩奇挑选到了合适的餐具。课堂上,沈老师教态自然,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恰当。
名师讲座
古人云:“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曾宝俊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科学课堂三十六计之指导篇》,曾老师详细介绍了“隔岸观火”“趁火打劫”“围堰捕鱼”“欲擒故纵”“笑里藏道”“反客为主”这六计。这六计分别指向教师课堂指导状态、准确探究指导的时机、培养孩子周密的思维、探究指导放手的程度、幽默策略的课堂运用和课堂师生关系的平衡。曾老师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小学科学教学有机融合,既让与会的老师领略了中国古代的智慧与文化魅力,又学习到了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晶莹作了《涵养青少年科学高阶思维,助力科技后备人才成长》的线上报告。王教授通过案例分享和数据分析,从“新一代科学素养的多重愿景”“科技后备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素养教学的方向与价值”三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了培养学生科学高阶思维的重要性及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王教授严谨的理论观点与多样的实践案例,引发老师们的种种思考,也让老师们对高阶思维的认识与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次活动以课堂展示结合专家讲座的形式,为全区小学科学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信大家将以此为契机,更深入理解素养导向下的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打造高品质的综合性科学课堂。
转自:“思贤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