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络平台常常看到一些初上讲台的老师对初一究竟要不要教音标、教到什么地步以及怎么教等问题发出各种疑问,今天就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首先将这三个问题转变一下问法:
首先,初一到底要不要学音标?
答案是肯定的,要学。就像汉语拼音一样,这是学生必要的学习模块,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课时及内容安排。否则随着学段的上升,随着词汇量的增长,我们会发现如果老师不领读,有一些学生根本不会读单词,而且就算领读了,他们对单词发音的遗忘率也非常之高。
“不会读单词”这一行为,从知识的层面上来看,仅仅是不会读而已。不会读好像也没什么大事,能跟着老师念会,能做对题就行,反正音标考试不会(直接)考。
问题是,这一表现从能力的层面上来看,是一种学习能力的缺失。它不仅会阻碍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发展,还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学习这件事的信心。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自我效能感”,通俗来说,它就是我们对自己一定能够做好某一件事情的信心的强弱。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他越能够相信自己可以做成一件事。
遗憾的是,自我效能感不是地里的杂草,随随便便就能生长出来的。它是田里的庄稼,需要播种,需要呵护,然后才能成熟。
作为老师,我们如何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增长呢?就是给学生提供梯子、提供抓手、提供支架,让他们在练习中不断发现自己可以做到,使他们可以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动机。
“学习音标”不仅是一个具体的需要达成某个目标的学习行为,更是一个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当学生逐步发现他可以从磕磕绊绊地拼出一个词逐步地流利拼出字典上的任意一个单词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巨大的。它可以催生一种更积极的情绪,使得学习体验更加积极。
下图为2022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有关“情绪管理策略”内容截图,朋友们可以参考。
其次,到底要学到什么程度?
我的看法很简单,学生会认即可,直至可以流利拼读,无需会写。
最后,到底要怎么学?
学生怎么学?
他们是在错误中、在磕绊中、在反复中、在实践中、在遗忘中、在强化中、在消化中、在顿悟中学习的。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一学就会,大多数学生不是在一节课或者十节课,在一周或者两周中按照理想状态中的教学计划学会的,而是在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逐步熟练起来的,而且即使熟练了,学生也不一定读的非常标准和完美,这是每一位老师要认清的现实。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就可以通过如下的做法来促成学生的音标学习:
1. 在开学第一课上向同学们强调音标的重要性,并在第一周随堂随机测试来大致了解同学们是否有音标基础。提前准备好音标表及一些规则的单音节词并注明音标,让同学们根据其音标尝试拼读。
2. 下发音标表,并让同学们按要求贴在英语课本的第一页上,以便在后期的教学中可以随时调用,随时复习。在没有大块讲解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在课堂中间穿插一些三到五分钟的小活动,如老师读某个音标,让同学们将其找出来,或者同桌之间一人读音标,一人寻找等。这样的话,便于将学习的内容化整为零。
3. 整理一张大约60-100词左右的音标拼读练习表,表格中应至少包含三部分内容:单词、音标及词义。 其所选单词应以规则、单音节为主,以双音节、多音节词为辅,并应包含全部的48个音标,让同学们按照要求贴在英语课本的最后一页上,以作为本学期长期拼读的辅助,便于平时直观监测、检测、了解学生词汇学习水平的进展情况。
4. 由于大多数辅音的书写及发音与汉语类似,故可以将其放在稍微次要的位置之上,重点带领学生认识元音及其发音。可以按照第一周随机测试的结果来安排班级的学习进度,如在第一周可以基本认识,在第二周达到全班可以准确认读等。
5. 利用好手中的音标拼读训练表,在学习完单个的音标后,可以每天在课堂上花几分钟和同学们一起拼读,给他们提供犯错、反复、时间、强化、消化及顿悟的机会。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此表进行班级单词拼读比赛,提供真实的收获的成就感,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并且真学。
6. 仅仅依靠课堂,音标教学是难以面面俱到的,因为班级人数和课堂时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两大挑战。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利用好网络平台上的资源推动学生的线上学习和复习,借助信息技术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李咏梅老师、周育如老师的音标课都很棒,我们可以借助她们的力量推动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7. 老师要在心中牢记:规律永远来自于现象。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现象,规律不是帮助而且一种负担。所以不要急于从网上很多博主那里获取各种整理好的字母组合及相对应的发音规律且不加鉴别的发给学生。我大概看了一下那些东西,密密麻麻满满几大页,实话实说,作为能够熟练使用音标的人我都没有耐心仔细往下看,更不要说刚刚开始学习的beginners,用我的话总结就是全面、复杂但无聊且没用,辅助作用强不强不知道,恐吓作用蛮大的。我的建议是:别用。
8. 听写时建议老师读英语,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来写。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白我学了的音标是有用的,就算有些词我没有完全记住,但我可以通过对音标的了解来尝试书写,通过听写给学生提供正反馈。
9. 在有空的时候,走到学生身边听听他们的拼读过程,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真实困难,也分享他们进步的喜悦,见证学生真实的学习。
9. 在失去耐心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学习尝试拼读自己所学的二语中的单词,体会学生在学习初期可能遭遇的障碍,找到初学者的学习视角,打破“知识的诅咒”。
最后我要用夸美纽斯的话来结束这篇分享: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来源丨 布满鲜花的世界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