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大单元,探索教学新风貌”
——海南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组2023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冬之美在于沉淀与积累,教之美在于学习与交流。
2023年11月21日上午,海南华侨中学2023年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之高中语文组专场活动如期举行。同时,这也是《奋进新征程,侨中更美好》海南华侨中学八十五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内容。今年,侨中语文组特邀海中语文组同台献课,广获全省语文同仁的盛情捧场。线上线下高朋满座,群贤毕至,齐聚一堂,以课会友,取经论道,共襄语文盛会。
本次展示交流活动得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党委杨云义书记、林珏校长、吴泽纯副校长、办公室方孟主任等相关领导到场听课。同时,本次活动还得到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大力支持,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刘成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马微微老师等专家莅临我校指导。
活动由我组唐雯老师主持。
杨云义书记在听课
林珏校长在听课
刘成老师(左)与马微微老师(右)在听课
唐雯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以“聚焦大单元教学,探索教学新风貌”为主题,旨在研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和路径。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不仅考验着语文教师融通课程理念以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能力,而且也考验着语文教师的内功修养。如何更有效地落实大单元教学,成为我们共同面对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共有三个环节。
环节一:教师授课
第一节课由海南华侨中学林心依老师授课。课题为《从工匠走向工匠精神——联读<“探界者”钟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刚参加工作两个月的林老师首先让学生聚焦他人对钟扬的评价,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概括出钟扬的典型事件及人物品质。随后,结合《“探界者”钟扬》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两篇课文的内容,进行文本联读与探究,让学生以钟扬为例,通过撰写新闻评论来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最后,林老师带领学生回归现实,探究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本课立足文本,聚焦任务,善于利用图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从掌握知识走向深层应用。在课堂中林老师展现了一个新入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青春勃发,激情满怀,充满着自然生动的气息。
林心依老师在授课(授课班级:高一8班)
第二节课由海南中学陈帆老师执教鲁迅先生的名篇《祝福》。陈帆老师聚焦“祝福——探索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文本分析课。陈帆老师由《呐喊》自序导入,引出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形象。进而陈老师以任务作为导向,对“看客”作了多重任务的部署。并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一步步将思维提升深入课堂。在问题探究中,学生们各抒己见,陈老师提供辩证性的引导将课堂推动,拓展了“看客”的形象意义,升华课堂的高度。整节课行云流水,大开大合,充满浓浓的思辨性,师生交相应和,共奏语言与思想的佳音。
陈帆老师在授课(授课班级:高一20班)
环节二:课例点评
北师大海口附属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马微微老师作题为《大单元背景下的课堂策略》的课例点评。
马微微老师首先提出新教材最显著的变化是:创新教材体例设计,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全套教材28个单元中,22个单元以课文为核心建构。这将给一线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而两位老师课堂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马老师赞赏林心依老师《从工匠走向工匠精神》这节课抓住了“工匠”这一个小切口撬动整个单元教学,从单篇到群文阅读,角度切口小,体量大。同时,她肯定林心依老师将文本思维呈现的可视化操作,并且她注意到林老师巧妙选取了从“他人评价”的抓手对文本内容进行精读,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分析钟扬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马老师欣慰林老师作为一位刚刚入职两个月的老师能够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点难能可贵。
马老师指出陈帆老师《祝福》一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围绕“我”是否等于鲁迅,是否是看客来深度探讨。她赞许陈老师为学生充分营造了文本解读的体验场,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畅所欲言,深挖文本的当代价值。而且她高度评价陈帆老师在教学智慧上的合理取舍。通过学生的精彩发言我们可以看到,陈老师给现场教师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那就是教师只是引导者,尽情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会给予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马老师最后总结实施大单元教学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深入自读的基础上,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功夫,“不可人云亦云,不可为赶潮流而大单元教学。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该细读的就细读单篇,该整合的就整合,聚焦设置并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提高语文素养,用人文精神营养塑造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时代新人是每个语文人的教育出发点和教育终结点。”同时她建议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以便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马微微老师在评课
环节三:专家讲座
活动最后,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刘成老师和海南华侨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汤成慧老师联合指导,为现场活动带来学科专业引领。
刘成老师的报告主题为《指向学生发展的大单元教学》。刘成老师先对今天的两节授课做了点评指导,强调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学知识”走向“用知识”,积极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大胆地给予学生试错的空间。同时,从课堂逻辑的角度强调,在植入关键词概念定义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象走向抽象,从文本走向概念的学习认知规律。
刘成老师善于连类譬喻,以如何让牛垦荒的思考巧妙设置了此次教学研讨的大情境,启发我们认识到教师不是去驾驭或带领学生,而是达成师生之间能够彼此贡献力量的合作。这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
刘成老师指出,大单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能力提升为主攻方向,具体的衡量指标包括多文本的学习材料、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持续性的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这意味着我们要有解读多文本的能力、独特的身份、闯关的热情与改进的自觉。
刘成老师以《孟子》作品选读教学设计为例,从鱼骨图梳理法、逆时之士的精神价值和开放性情境探究三个方面呈现“定一导多”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令人佩服的是,刘成老师富有积极反思、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在教学设计如此清晰深刻的基础上,他不断完善、精进自我,呈现出更具开放性学习环境、更具自定性挑战学习任务、更充分落实持续性学习评价、更富有趣味性、操作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范例。通过教学设计的升格比对,丰富的案例分析,切实地引领我们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核心。
指向学生认知发展,让大单元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刘成老师精彩的讲座,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拓宽了我们在大单元教学的思路,又为今后大单元教学的实操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更新迭代,学科育人目标不断升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今已然浮现,我们要与时俱进,把握课改核心,提升教学能力。
刘成老师在做讲座
活动最后,由海南华侨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长汤成慧老师总结发言与报告分享。
汤老师先做课例总结点评。在汤老师看来,今天的两节课展现了语文教学的两种风貌:年轻教师生鲜青春的课堂与轻熟型教师沉稳深厚的课堂;停留在演员身份,主导胜于主体的教学与善做导演,引导学生绽放高光的教学;陌生感文本的教学与经典文本的教学;群文联读的教学与立足单篇的教学。两位教师教学风貌各异,但相同的是始终立足语文教学的根本,聚焦文本,专注文本研读,上朴素的语文课,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接着,汤老师进行题为《大单元认识的朴素主义》的报告分享。大单元教学研究正如火如荼,汤老师提醒我们在研究大单元教学之前,要先认识单篇文本教学,要思考单篇文本与单元设置之间的关系、要思考与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不同学段设置的关系,而不是一叶障目,只囿于如何处理单篇文本的教学。汤老师认为,大单元教学和其他概念、名头有着共同的价值,就是唤醒功能,唤醒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大视野,广面貌,日省吾身,与时俱进。
汤老师以她的课例为范,展现出大单元教学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难度、深度、广度的进阶,让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在去标签化、浅薄化的思维能力训练中,培养学生咀嚼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持续性理解,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知无涯而吾生有涯。语文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要有与语文纠缠终生的准备。汤老师的总结分享,高屋建瓴,深邃精当,这既有她对大单元教学的深刻思考,又有她独到的经验分享,相信会给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带来心灵的共振,也为我们日后在教学实践中增添勇气,树立信心!
汤成慧老师在做讲座
适逢我校建校85周年之际,侨中语文组上下齐心,精诚合作,以培养年轻后备力量之名,以积极开拓进取之心,铸造侨中语文精品,彰显侨中语文人在海南语文基础教育中追求卓越使命担当与示范引领作用。
海南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组2023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圆满举办,本次活动得到全省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力支持,现场迎来两百多名教师的齐聚观摩,线上高达2500+人次的网络观摩。我们将继续推进侨中语文教研组品牌的建设,擘画侨中语文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2023年美丽的语文之约已然抵达终点,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热爱,永远在路上!
转自:“海南华侨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