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 省级项目研究·大单元教学】冬阳暖人心,送教共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研讨课5
2023/12/26 10:23:55 阅读:96 发布者:
冬阳暖人心
送教共成长
送教下乡
为进一步推进项目研究的常态化实施,落实课程标准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2月4日上午,湘西州初中数学工作坊辅导员田晋老师到龙山一中送教《从分数到分式》一课。
研课磨课
为了圆满完成本次送教任务,田老师与项目组的部分老师,以及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多次磨课。一致认为课题引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拓展提升、课堂小结等环节完成得比较仓促。除此之外,教学活动单一,过渡衔接不自然,有单元整体教学的“形”而没有“神”。由于缺乏践行核心素养的主线,没有很好地挖掘章起始课的统领价值,收效甚微。
研讨示范
为了更快地与学生拉近距离,田晋老师在课前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询问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什么民族?在得到“土家族”的答案后告知学生自己也是土家族,继而追问学生是否知晓土家语“西兰卡普”的意思?通过与学生一起观看视频了解土家织锦的历史文化,让学生谈观后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上课伊始,田老师开门见山地出示课题,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取关键词,并从熟悉的分数入手,通过写分数、看结构、说组成,回忆分数的学习内容及研究路径,从而猜测出分式的学习也会遵循“概念—性质—运算”的研究规律。之后,田老师取材龙山本地“叶氏土家织锦传习所”,以该传习所的非遗传承人叶丽萍师傅织锦为背景进行命题,通过列式、观察、类比,探究得出分式的概念,并运用希沃白板课堂活动的“分组竞争”功能,让学生通过PK的形式判断所给式子是否是分式,对易错点进行强调和归纳。然后,田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类比分数分母不为0探究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0的条件,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田老师通过视频展台展示学生的书写,鼓励学生讲解、质疑、补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田老师引导学生从“学了什么”、“怎么学的”、“还会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四个方面进行小结,让学生对于整章内容有一个前景认识,形成学习和研究本章内容的思路和方法。
评课议课
课前精心的准备,课堂学生的配合,加上田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为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每位听课的老师都赞不绝口,给予了田老师的课堂高度评价,主要有以下亮点:
1.注重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田老师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出发,构建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数与式的基本框架和本章的研究脉络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2.关注知识内在的逻辑性。田老师关注数学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类比分数,从式子的结构上观察、分析,得出分式的组成结构特征,进而对概念进行辨析、内化,让课堂更自然地生成。
3.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整堂课教—讲—练—评一体化,注重渗透类比思想、模型思想,初步感受数式通性,发展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模型观念等核心素养。
4.强调学习习惯的培养。田老师精选例题进行板书,规范了学生的解题步骤,体现出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
通过交流探讨,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如因为对学情把握不足,致使选题层次性不够;本节课需要更关注数学概念的应用性,可给出一个分式模型,让学生赋予其实际背景,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等。
本次活动聚焦课堂,主题明确,有效提升了工作坊各位骨干教师对新课标理念和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解和运用。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将立足课改项目内容,落实课堂教学研究,服务课堂教学效果,在实践探索中继续前行,为取得教育改革研究硕果而不懈努力。
转自:“溶江中学数学教研组”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