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风景 是与你同行
看见秋光漫漫都是你
冬日暖阳还是你
你说跋涉的人最珍惜 诗意的栖息
不管明天在哪里
我们同心在一起
为落实“新标”理念,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城乡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2023年11月7日,宣州区教研室小学数学学科开展“在实践中联动,在同心中同行”主题教研校校行——走进黄渡小学教学视导活动。
教研校校行
PART1
我们的团队
姚秀清,小学数学教研员、高级教师、宣城市学科带头人。
邹玉霞,宣城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宣城市骨干教师、宣城市教坛新星。
王拥军,宣城市第二小学教导主任、宣州区信息技术2.0专家团成员。
许启根,宣城市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市优质课二等奖获得者。
潘萌萌,宣城市第二小学教师、二级教师、宣城市教坛新星。
薛园,宣城市第二小学教师、宣州区教坛新星。
教研校校行
PART2
交流展示
本次校校行研讨活动三节展示课分别由黄渡小学徐晨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宣城二小潘萌萌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和实验小学许启根老师执教《平行与垂直》。三位老师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为大家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黄渡小学 徐晨
玉霞评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徐晨老师能做到:
一、注重图形知识的内在联系。导入时让学生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出示活动的长方形框架,在拉一拉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二、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操作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徐老师课前准备充分,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动手操作的学具,先让学生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然后根据猜测测量所需要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分别通过剪、拼,让学生多次上讲台演示,验证发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正确方法。以未知转化为已知,感受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过程,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演示,没有操之过急,没有包办代替,重视学生的活动体验,体现探究活动的真实性。
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教学起点,让学生在数方格时,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等积变化中感知转化;让学生在剪、拼动手操作活动中感受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变”与“不变”,运用转化;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原转化。合理、有效地实施操作活动,方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要分散教学难点,细节处理更要独具匠心。
(邹玉霞 宣城市实验小学)
用字母表示数
二小 潘萌萌
玉霞评课
“用字母表示什么数?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围绕学生在看到课题后提出的三个问题,黄渡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在潘萌萌老师的课堂上展开了对新知的探究活动。
一张照片上的“小可爱”是潘老师的女儿,猜猜她有几岁?课堂立刻活跃起来,随着孩子们的猜测、与同桌的交流,因已有的知识经验,最终得出: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年龄这个未知数量。随着猜测活动的深入,孩子们逐渐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量,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潘萌萌老师紧扣“未知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展开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不断认识到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学会字母与数字相乘时的简写方式以及带入法求值,为后续学习简易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困惑时,潘老师参与讨论,适时地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个别情况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适时放手让学生自学例2,不仅教学方式灵活,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走进潘老师的生活”这种形式让学生练习运用今天的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趣又适当。同时练习题中求客厅的面积一题又巧妙地为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做铺垫。整节课,适时、适当、适度,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
(邹玉霞 宣城市实验小学)
平行与垂直
实验小学 许启根
玉霞评课
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不同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许启根老师充分认识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基础之上展开学习的,也是后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正是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读,才造就了如此扎实高效的课堂。
一、突出课堂教学的发展性
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直线是无限长的。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抓住以“分类”为主展开探究活动。通过三次分类,一步步引导学生结合直线可以无限延伸的特点,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并更进一步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学生的操作,师生的交流、小组的讨论,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不断激起学生的质疑,不断让学生恍然大悟。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二、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许老师利用教材中、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将“互相平行”、“同一平面内”等知识有机地蕴含在其中,看似简单,实则颇具匠心,既能很好地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展示了数学的本质。
在方格纸、点子图中呈现一组平行线,让学生明白: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始终是相等的,让学生明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不能仅靠肉眼。运用“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玩“转一转”游戏,通过角度的变化让学生明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必须相交成90°。这些都说明了数学知识是严谨的。
立交桥上的两列动车的轨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同一平面”和“不在同一平面”的的本质区别,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注重练习设计的思维性
探究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或者多条直线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的认知再次被冲击,深入思考。同时许老师还将这些平面内的多条直线巧妙地动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再找找互相平行或垂直的关系,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提升,空间观念也丰满起来。(邹玉霞 宣城市实验小学)
教研校校行
PART3
研修探讨
课后,三位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说课并畅谈自己授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指导教师从课标解读到学科素养落实等方面进行评课。教研员姚老师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勤勉的钻研精神、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与大家交流《学为中心视角下的教师需要做好哪些角色?》。
“独行快,众行远”,此次“在实践中联动,在同心中同行”教研校校行视导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共研、共学的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我与你,组成一个我们!让我们一起共赴美好未来!
转自:“宣州区小学数学教研平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