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有效性 动态生成获新知 青岛市初中生物学科“新课标视域下有效教学活动设计专题研讨”
2023/12/26 9:08:44 阅读:109 发布者:
聚焦教学有效性
动态生成获新知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和课程目标,探讨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及实施效果,青岛市初中生物学科于2023年12月20日在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举行了“新课标视域下有效教学活动设计”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局属学校兼职教研员薛虓嵩主持,青岛市教科院初中生物学教研员邹传龙、各区市初中生物学教研员、局属学校全体初中生物学教师、其他各区市骨干教师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例展示
此次教研活动共进行了4节课例展示。
青岛市城阳第五中学姚瑶老师开设了青岛市公开课——《生物进化的原因》。本节课以“桦尺蛾的体色变化”这一实例为主线,结合丰富的学生活动展开教学。首先,通过猜想——设计实验——预测结果的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之后,通过科学家的实验,引发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转变。最后,通过模拟实验,亲身体验,用数据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逐渐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完成概念的构建。通过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其局限性,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生物进化的相关学说,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继续研究生物进化的原因。
青岛实验初级中学刘奕林老师开设了青岛市公开课,课题室是《酵母大侠传——探究酵母菌之旅》,本节课是以探究酵母的结构、功能与应用为核心任务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教师和学生首先一同回顾了前两课时内容——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结构与生殖方式、绘制酵母菌漫画并制作模型、酵母菌的接种与培养、通过对照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发酵条件、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等,这些活动使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接着,六个小组同学分别就各自开展的探究活动成果进行了展示,学生活动形式和成果丰富,包括改进后的定性与定量实验、采用常见器材进行的对照实验、结合文本资料进行的分析等,同学们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通过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形成闭环,检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改进。
青岛三十七中陈玉杰老师开设了青岛市名师开放课——《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学生首先回顾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结合驱动性问题,学生兴趣盎然地观察了鸟卵的结构、讨论了各结构的功能,并对观察鸟卵的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了我国科学家“无壳孵小鸡”实验装置的原理。在“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部分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讨论“鸟类生殖发育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为什么要孵卵?”“在商场购买的鸡蛋没有孵化出小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为所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城阳第二实验中学张莉敏老师开设了青岛市教学交流课,课题是《专题复习:动物的主要类群》。张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11种神奇的动物,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动物类群特征辨别它们所属类群并说明判断的依据,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环境将11种动物分成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并总结不同环境中动物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尝试分析不同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与环境的关系,发展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随后让学生尝试将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序,并说明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进化特征,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心脏,揭示动物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最后,请学生辨识几种青岛当地的神奇动物,通过分析这些神奇的动物逐渐减少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培养了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专家点评
市北区初中生物学教研员李琛琛老师对《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酵母大侠传——探究酵母菌之旅》进行了点评。她指出,新课标要求课程注重探究实践,《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课,姚老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结合黑白棋子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探究实验落实了对于生物进化过程的理解。《酵母大侠传——探究酵母菌之旅》这节课,落实了课标中跨学科实践要求,并形成了相应产品,本节课以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展开学习,通过三个课时层层递进落实学生对酵母菌的认识,刘老师将课堂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给予及时的点拨,最后通过完善的评价形成教学评一体化,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李沧区初中生物学教研员顾岩老师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和《专题复习:动物的主要类群》进行了点评。她谈到,在《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中,陈老师通过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层次进阶的问题不断引导学生探究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小茶缸”孵化装置再一次解释鸟卵各结构的功能,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课堂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专题复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节课,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11种动物所属类群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动物的异同点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实现了复习课知识巩固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经验交流
城阳六中阚晓婧老师带来经验交流《指向高阶思维的单元整体教学》,她围绕高阶思维和单元整体教学概念的界定、指向高阶思维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指向高阶思维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生物学的应用三个方面展开介绍,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实例分享了单元教学设计流程,指出单元教学要围绕特定的主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后,再结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主体统领、逻辑清晰的教学单元,从而解决教学内容碎片化,孤立化的问题。
总结提升
青岛市教科院初中生物学教研员邹传龙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肯定了四位老师展示的课例,四节课都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方面,都注重探究实践,践行了学科实践育人,落实了“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课程理念;在学生学习方面,都能从不同角度关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迷思概念,通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转变为新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对新概念的科学建构。
邹老师对下一阶段初中生物学教学提出要求,一是要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开齐开组初中学段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二是贯彻项目式学习教学,研究跨学科实践教学路径;三是立足学科、助力“双减”,开发有学科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
本次专题研讨会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探讨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相信老师们收获颇丰,并能够学为所用,将新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打造具备有效性、丰富性的精彩课堂。
转自:“青岛初中生物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