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 共促教师成长----武汉市第二十中学地理教研活动
2023/12/25 17:53:50 阅读:109 发布者:
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研讨、分享。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营造研究教学、改善教学的积极氛围,全面提高本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11月22日,在武汉市第二十中学举行了江岸区高中地理研讨课与教材教法报告以及期中质量分析事宜的教研活动,地理教研员卢俊新老师和江岸区各高中的高一高二地理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研讨课由我校高一地理备课组长揭珊老师主讲,揭老师的本次研讨课以地貌的观察为主题,从地貌观察的顺序以及地貌观察的内容两个方面展开讲述。引用不同视角的地貌景观
为导入,情境真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采用问题探究法,步步设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练结合,课堂效果良好。
图为揭珊老师授课过程
图为全区老师听课评课过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讨课结束后我校高一地理组朱辉老师首先对揭老师的授课进行评析,指出本节课能够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判断五种常见地形,结合案例分别讲解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并分析坡度和坡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字形”铁路的案例引导学生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树立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也指出本节课授课容量大,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互动性不强,可以进一步抓住人地关系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区特约教研员六中肖石荣老师也对本次研讨课进行了深入指导与剖析,指出本节课基于真实情境,激趣和应用相结合,在学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读图、看图、析图并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渗透,在宽度和深度上把握准确,使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地理综合实践力和核心素养。最后地理教研员卢俊新老师以高站位、全方面视角对此次研讨课进行了总结,颇有“拨开云雾见月明”之感。卢老师指出教学备考要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要立足学生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情来设计教学,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深挖教材,包括原理、概念、过程、数据等。备课要基于教材情境,基于具体案例、活动、主题问题,要设计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次研讨课的展示与交流让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
图为教研员卢老师评课发言
活动第二部分由武汉市第十六中学徐敏老师就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实验教学作出专题报告。徐敏老师以学生为项目式教学的核心,以实验探究为项目式教学的方法,以培养关键能力为项目式教学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进行制作为案例进行实验教学,将高中地理基础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徐敏老师的实验教学设计设置了真实情境,活化了教学内容,为新教材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徐敏老师发言
活动第三部分由六中姜小燕老师就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与旧教材必修三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教学建议。姜老师从内容调整、结构板图、情景设问、教学要求等多个方面对新老教材进行了深刻的比较分析,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深刻研读课标,挖掘教材吃透教材,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巧用案例教学,升华情感。要注重教材的多元开发,落实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给全体教师提供了诸多启发性建议。
图为六中姜小燕老师发言
活动第四部分由武汉市第二十中学皮兆婧老师、何丽老师分别就此次二十中学高一高二期中考试试卷、成绩做出质量分析。两位老师分别就此次期中考试的试卷结构、特点以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指出此次考试中学生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并给出后续地理教学备考的实质性建议,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注重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为皮兆婧老师发言
图为何丽老师发言
活动最后,地理教研员卢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高中地理的相关教学工作作出安排与指示。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本次教研活动充分展示出江岸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不断激励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转自:“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订阅号”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