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以课例解读新课标 上出新课标好课 ——淄博市初中生物学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12/25 14:51:55  阅读:135 发布者: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充分发挥学科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寻以模型构建为基础的项目化学习,1027日,淄博市初中生物学教学研讨会在桓台一中附属学校召开,会议由市基础教育研究院初中生物学兼职教研员张亮主持,各区(县)初中生物学教研员、各初中学校生物学骨干教师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主题,以课为核,落实“双新”,从课例展示、教师评课、专题发言和会议总结四个环节展开。

桓台一中附属学校的田雪娇老师出示的公开课《人的性别遗传》,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桓台县、淄博市、山东省出生人口男女性别调查”这一真实情境,提出“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1:1”的驱动性问题,以“探秘人的性别遗传”为大任务,通过“探秘性别如何决定”、“模拟生男生女的几率”、“链接生活,学以致用”解决人的性别遗传相关知识,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整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染色体模型、创新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模型进行项目化学习,真正做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淄博市张店区龙凤苑中学李松老师出示的公开课《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围绕“李老师献血记”这一大情境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人血永久涂片,分析血浆成分、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驱动性任务,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并能够解释生活中伤口化脓等相关现象。整节课教学活动丰富,任务设计科学巧妙,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责任担当意识。

课例展示后,来自各区县的十位优秀教师对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点评交流,认为“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使生物学知识变成学生探究和实践的对象,使知识和技能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知识的诞生和使用过程,知识变成渗透理解的“活知识”,技能变成在真实情境中“做事”的能力。

淄博市张店区重庆路中学的牛娟老师以《基于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生物学模型构建教学实践与思考》为题,介绍了模型和模型构建的概念内涵,通过分析新课标对模型构建的要求,揭示了初中生物学建模的意义所在,依托丰富的案例介绍了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常见模型类型和模型构建的基本流程,为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淄博市张店区铁山学校的武元丽老师以《遇见项目学习 预见师生成长》为题,结合具体课例,从选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方面阐述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强调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要关注真实情境,学生要在探究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整合信息,运用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真正发展核心素养。

桓台县红莲湖学校的秦雁玲老师以《聚焦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 引领教与学方式变革》为题,通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缘由,结合实例从核心知识、本质问题、真实情境、驱动性问题、基于模型构建的实践活动、物化的学习产品和学习成果、学习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聚焦模型构建的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及实施。强调只有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亲自去经历、去参与、去探究、去完成,才能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初中生物学兼职教研员张亮以《在课堂上的精彩创造》为题进行了总结发言,强调生物学学科源于实践、经历实践、为了实践,“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就是让探究与实践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教师应该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设计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有温度的支持,激励学生在项目活动任务中主动实践,获取活知识,让项目化学习落地生根,让创造性解决问题成为可能,真正体现生物学学科的实践育人价值。

披荆斩棘,昂扬的是精神力量;击鼓催征,不变的是追梦步伐。本次教学研讨会让教师们深切感受到“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给课堂带来的活力,认识到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的重要性。相信老师们一定会以本次教学研讨会为契机,积极探索“双新达标课堂”,构建知行合一的学习中心课堂。

转自:“桓台县初中生物教学研究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