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项目化学习,构建学习中心课堂——全县初中生物学“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教学研讨会召开

2023/12/25 14:50:50  阅读:96 发布者:

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充分发挥学科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寻以模型构建为基础的项目化学习,1010日上午,桓台县初中生物学“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教学研讨会在桓台县红莲湖学校召开。县初中生物学教研员张亮主持会议,全县初中生物学教师参加会议。

桓台县红莲湖学校的王煜老师讲授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一课,根据国庆假期学生出游中看到的美丽风光这一真实情境,提出“自然界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具有怎样的结构?"的驱动性问题,以构建生态系统模型为大任务,在动手实践的项目化学习中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营养结构,最终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到如何设计一个生态瓶。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主构建、内化新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将书本上的知识加工成学生的素养,落实了实践育人的理念。

桓台县实验中学的刘艳清老师讲授的《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一课,聚焦目前我国不同人群的超重肥胖率这一大情境,围绕“什么是合理营养?怎样做到合理营养?如何关注食品安全?”这一驱动性问题,以“为家人准备一份营养合理且符合食品安全的午餐”为大任务,引导学生初步构建食谱模型→评价交流→完善食谱模型→选购食材→评价交流,在亲自操作实践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生成知识、提高技能、发展素养。

展示课结束后,现场随机抽取秦鲁秀老师(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王龙老师(桓台县世纪中学)、卢春艳老师(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与交流。

桓台县红莲湖学校的刘帅老师以“探究实践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索”为题,围绕探究实践的两个维度,阐述了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发流程和实施过程。重点指出好的问题情境应该激发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生应用迁移能力,并通过多个实例介绍表现性任务和评价标准;最后通过《制作泡菜》的跨学科实践案例,阐述了如何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桓台县城南学校的周楠楠老师以“指向模型构建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为题,分析了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原因,结合实例从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学习评价六个维度阐述了指向模型构建的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方法。强调只有回归学习的本质,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课堂,在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构建模型将知识融于其中,才能使素养真正落地。

桓台县红莲湖学校的张蒙蒙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的跨学科学习实践案例研究”为题,从主题设计、目标设计、活动过程设计、效果分析、反思与感悟5个方面进行案例分享。强调跨学科学习是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点、育人方式变革的生长点,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设计基于情境和活动的驱动性任务,搭建学科知识学习向素养转化的重要支架。

桓台县初中生物学教研员张亮进行了总结发言。强调教师要从变革教与学的关系入手,通过真实情境中设计的高质量驱动性问题、项目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素养,注重生物学科的实践育人价值。同时鼓励老师们多阅读多实践,借鉴今天的课例展示,进一步探索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本次教学研讨会的召开,让老师们明确了模型构建项目化学习的突破点和必要性。我们将不断探索,砥砺前行,实现学生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构建知行合一的学习中心课堂。

转自:“桓台县初中生物教学研究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