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凝心聚力同研讨,观课议课共成长——原阳县福宁集三中经历式学习教研活动简报

2023/12/25 14:44:13  阅读:66 发布者:

季节轮转,天气渐寒,万物收藏,冬天是一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季节,天气虽寒,但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学习的热度不减。集体研讨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又能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发挥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3128日,在李红娟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组织下,由新乡市兼职教研员付帅老师带队,数学名师工作室的蒋永德老师及工作室樊晓老师等三人,和课题组成员马淑强、耿翠玲、陈美浩等一行共赴原阳县福宁集三中,进行集体观课议课教研活动,主要研讨经历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实施。

本次展示课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分别由新乡市二十二中马淑强老师和新乡市一中耿翠玲老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展示课题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两位老师都采用的经历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耿老师首先从实际问题导入,引出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必要性,然后唤醒学生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学习经历,从函数的图象、形状、位置以及增减性展开回顾,接着经历二次函数=的研究过程,通过描点法作出相关二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函数特征总结对应的函数性质,在此过程中,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直观生动的展示随二次项系数变化的时图象的变化规律,最后应用经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耿老师的教学思路流畅,过渡语衔接自然,板书设计非常合理;善于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整节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使得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落地。

马淑强老师执教的是九年级一班。马老师先从前面函数的研究经历进行整体的架构,由研究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顺理成章的过渡到二次函数=的研究过程。马老师对知识细致的处理更加入微,比如在描点法作图时,从函数解析式、表格、函数图象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学生豁然开朗,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整节课堂幽默风趣,营造了和谐氛围;以问促思,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语言精炼,引领启发思考;精准解惑,展现了扎实基本功性。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观课结束后,首先耿翠玲老师和马淑强老师先后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的整体设计。接下来在付帅老师和蒋永德老师的带领下,围绕这两节课有序地展开了讨论,老师们的点评虽然角度不一,但都见解独到,大家在议课研讨中不断碰撞思维的火花,学有所长,研有所得,营造了浓厚的研讨气氛。一次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收获。听课的各位老师普遍感受到两位老师风格各异,授课过程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两位老师的共同优点是: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能熟练地运几何画板和多媒体,教态自然大方,教学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语言衔接自然流畅。2、在授课过程中都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够及时纠正反馈,注重双基的训练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评课过程中,付帅老师首先依据学科素养、课程目标,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两位老师的执教进行了点评。耿翠玲老师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展示抽象数学思维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化繁为简,环环相扣,逐步深入;马淑强老师建立函数的框架式学习思路,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的解读有深度、有广度、有强度,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陈美浩老师首先就耿老师的课进行分析,整个课堂依托经历式教学的模式,学生很容易类比一次函数的学习过程对反比例函数进行探究,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错误画图的呈现更容易突破学习的难点,整个板书直观明了、细致入微。马老师的课从函数学习过程的整体进行构建,框架性强。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层层递进,步步追问,从数和形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数形结合简单明了。樊晓老师认为耿老师的课堂板书清晰明了,马老师的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在本节课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两人的经历式教学模式让人眼前一亮。最后由蒋永德老师进行总结,蒋永德老师对耿翠玲老师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数学归纳、类比迁移的思想,前后勾连,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精彩设计,给予了肯定;对马淑强老师有抓手、有拓展、有落实,知识一脉相承、思维连续深入、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精彩点评。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观课引思考,感悟促提升。观课议课不是千方百计的发现和批评别人的不足和问题,而是把自己投放进去,千方百计的寻找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评课结束之后,课题组与会老师又对经历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大家首先肯定了经历式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从唤醒学生的学习经历入手,即精准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获得研究的经历和知识的结果,然后运用研究经历和知识的结果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和应用经历。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后基本明确了经历式学习的基本模块即唤醒经历、经历过程、应用经历和发展经历。最后课题组成员初步拟定经历式学习的一般流程:1. 设计具体的经历: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经历或活动。这可以是数学实验、模拟、实践项目、动手实操等。确保经历与学习目标紧密相关,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2.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在经历过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可以提供参考资料、教师指导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鼓励观察和实践:在经历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和探索。让他们亲自动手,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得经验和洞察。这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并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促进反思和讨论:在经历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经历的过程、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通过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5. 引导深化认识:帮助学生将经历和观察结果与学习目标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与扩展。6. 提供应用和总结机会:引导学生将所学尽可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项目、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成果。鼓励学生总结经历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以便更好地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

当然,每一节课都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小的问题。那就是关于经历式教学的评价方式上。在评价经历式教学时,有几个关键的方面需要考虑:1. 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经历式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的实际表现。这可以通过当堂检测作业、口头报告等方式来评估,两位老师做的都比较好;2. 参与度:评价学生对经历式教学的积极参与程度。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小组合作、主动提问等指标来评估。3. 反思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经历式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能力。这可以通过学生的反思小结、讨论参与等方式来评估。4. 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学生在经历式教学中展现出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可以通过学生所完成的课堂探索和创意展示等方式来评估。5.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现的合作能力。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合作、协调沟通等方式来评估。综上所述,对于经历式教学的评价可以综合考虑学习成果、参与度、反思和分析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经历式教学中的学习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为老师们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老师们在发现、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而且为经历式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讨提供了支撑,为课题组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前路光明而漫长,教学之路上,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探索,不断进取,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转自:“新乡市初中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