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科学学科教学的实效性,深入推进科学教师对教学中关键问题解决的探究,提升科学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11月8日—10日得,丽水市小学科学学科关键问题解决暨作业设计能力专题培训活动在遂昌县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滨江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姜向阳老师及团队莅临指导,丽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特级教师陈志强、各县市小学科学教研员以及一百四十多名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线下培训活动,还有部分教师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学习。
活动在实验小学“小杜丽娘”们的美妙昆曲中拉开帷幕。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鲍宗武校长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并结合自身治校管理经验,作了题为《让师生浸润在校园的“归属感”中实现发展与成长》的主题报告。
课堂教学
11月8日,六位科学教师为大家带来了六节精彩的展示课。第一节课来自遂昌县实验小学汪陈云老师的《让小车运动起来》。汪老师利用两个不同的气球让同学们认识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实验方案,思考加垫圈的方式,让学生在回答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完成实验。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莲都区碧湖小学刘聪老师执教的《斜面》,通过搬水任务导入,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再通过工具测量直接提升重物和运用斜面提升重物,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省力的认识, 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刘老师从课前活动就渗透了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精巧引入本课,“竹竿引水”活动富有新意,更是得到了现场一致的好评。
庆元县屏都小学章圆圆老师执教的《测量降水量》,章老师以招募各区县的气象员,引出9个小组分别代表丽水市的9个县市,各个小组用模拟降水的方法分别测量9个县市的降水量,并对整体降水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总结,通过统计图汇总丽水市降水量等级地图,学生播报总结本次丽水地区降水情况,帮助学生基于数据找规律的好习惯。这样更有角色代入感的设计,使学生提高了对本堂课的兴致,巧妙的利用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让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攻破课堂的重、难点。
缙云县紫薇小学科学教师徐洲锋执教的《用水计量时间》,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逐步发现流水计时实验中的原理,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徐老师的课堂通过问题衔接、材料的控制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使每个孩子主动参与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提高了他们科学实验的技能;在提问时不急于指名作答,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思考,有机会经历分析、推想、解释等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心智技能。活动中孩子们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愿意表述也乐意倾听,体验到学习合作的快乐,也感受到协作的重要。同时研讨环节对能不能计量时间的泄水型到受水型过渡,学生跟着徐老师的思路得到了结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青田县实验小学鹤城西路校区的朱丽丽老师执教的《身体的“联络员”》,以 “接球挑战”为主体活动,以此感受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通过体验感受进行猜测、观看文字资料有依据地猜测,层层递进,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建立起对神经联络过程系统全面的认识。在神经系统概念知识基础下回归接球挑战,通过练习感受神经系统的可训练性,再次感受系统的协调作用及重要性。朱老师的课堂使用“生生”对话的模式,老师只作为一个引导的人,每位学生都能充分的思考和参与课堂,孩子们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在这堂课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来自景宁的科学教师毛萱萱执教的《心脏和血液》,从对心脏跳动的感知入手,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并通过测量分析心跳、脉搏跳动和颈动脉跳动次数的关系来培养直觉思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建模与推理能力。毛老师通过真实情境生动自然导入课题。课堂环节层层深入,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
点评环节
六堂课,堂堂精彩,每堂课都代表了一个团队的付出,上课教师的努力。课堂中听课教师认真听,认真思考,积极参与研讨。每堂课都能引发老师们热烈的讨论,活动中,老师们在微信群里、在现场都展开了激烈的研讨与互动。精彩的评课,犀利的观点,都能触动了教师的深层思考,学生立场、新课标理念、核心素养、目标达成度、作业设计、多角度评价等都深入人心,成为课堂的标配。
专题培训
11月9日上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教育研究院小学科学学科研究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委姜向阳老师带来了《素养导向的实践测评命题能力研修》的讲座。基于当下教学过多强调事实性知识,纸笔测试较难反映真实的科学实践能力等现实问题,姜向阳特级老师展示了他多年在小学科学实践测评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成果:从研制区域标准到制定测评方案,从人工批改到数字智能。
讲座中,姜向阳特级老师引导参会教师参与科学创新实验,并设计实践测评命题,同时对教师的实践测评命题进行了深入指导。
11月9日下午,杭州市东冠小学教科室副主任,科学教研组长沈亮亮老师为教师们带来指向学生探索发现的《长周期实践作业设计研讨》专题讲座。沈亮亮老师从开展长周期实践性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到分年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案例分享,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小学科学长周期作业的探索成效,参加培训的老师受益非浅。
观点报告
11月10日上午,周雪芳、叶俊、程伟锋三位老师分别开设了点评和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为一线教师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
龙泉市西新教育集团周雪芳老师做了《“双减”背景下小学作业设计思考》讲座。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为基准,以生活为准绳,探究为依托,聚焦“科学思维 ”这一核心,从背景思考、理念阐述、现状描述、策略探讨四个方面来说明如何真正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过重的负担,让作业真正地“活”起来。周老师从多个维度指出作业设计要由“教材”向“生活”转变;注重作业的趣味性,从“机械”向“探究”转变,注重作业的多样性;由“被动”向“自主”转变,注重作业的差异性;由“个体”向“小组”转变,注重作业的合作性;由“单一”向“循环”的转变,形成校本作业的管理与反馈机制。
松阳县叶村中心小学叶俊老师做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思考与实践》讲座,叶俊老师以《凤仙花》一课为载体,进行了种植凤仙花太阳花长周期观察素养作业的汇报交流,在师生的相互的交流和沟通中,素养作业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还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叶老师分享到教师要勤于学习,提升作业设计能力;重于实践,丰富作业实施途径;善于模仿,开阔作业设计视野;精于提炼,升华作业设计思维。
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程伟锋老师做了《注梯度设计,促素养提升》讲座,程老师强调落实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深入浅出地讲解分层作业设计,并对应展示一个个精品作业设计题。程老师扎实的理论加上丰富的实例,满满干货启发线上线下教师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会议总结
最后,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陈志强老师对两天半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向老师们强调了今后的教学要求:一是向二次备课要质量;二是向课堂教学要实效;三是向实践能力导向测评策略;四是向“双减“之下的科学教育要加法。希望老师们认真研读新课标、探索新设计、加强新实践,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下视域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
踔厉奋发,精研致远。本次培训活动聚焦科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为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在交流研讨中有碰撞,在学习思索中有启发,在分享互动中有收获,这些必将成为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上的宝贵财富。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让我们携手同行!
来源:遂昌小学科学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