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启思,以思促做--记温州市第二期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与评价改革项目组第八次活动
2023/12/25 10:54:09 阅读:73 发布者:
以做启思 以思促做
★★
10月11日温州市第二期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与评价改革项目组在洞头区元觉义务教育学校举办了一场全员卷入沉浸式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做思评一体:小学科学素养课堂的实践探索”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观点分享、专题讲座和分组研讨等形式,让学员们从“做思评”的维度对课堂进行深入剖析。
/1/课 例 展 示
★
做思评一体课堂的探索
★
1. 朱海东老师的研讨课
共研 共进 共成长
在公开课环节中,首先展示的是朱海东老师执教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朱老师以热成像图为导入,引出能量主题,借助汽车、风车的运动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再通过个人和组内讨论,发现“能量的各种形式及转化”。朱老师用清晰的教学板块和海岛学生的特有经验,让抽象的能量转化为具象的现象。
2. 姜莲敏老师的研讨课
姜老师以制作一本工具与技术的故事书作为载体,以剥核桃的活动作为背景引入,引导学生体验从徒手到使用不同工具,从不同工具到使用专业工具剥核桃的历程。通过剥核桃技术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体验到了工具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其加以思考工具与技术可以不断改进,提升了每一位孩子对工具与技术创新的兴趣。
3. 邹思思老师的研讨课
邹思思老师用《热在水中的传递》给同学们上了一节直观的科学探究课。邹老师利用感温粉末液和高锰酸钾来探究热对流现象。整堂课的设计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4. 赵茹意老师的研讨课
赵茹意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用不同力度和快慢的方式来按压心脏模型,初步认识心脏,以及心脏与血液的关系,最终导向“我们应该要保护心脏、健康生活”。
/2/观 点 分 享
★
做思共生经验的交流
★
共研 共进 共成长
在观点分享环节中,首先陈健老师以《基于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终结性评价设计》为题,提出要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教师教学时应设计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开展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不断跃升和发展。
共研 共进 共成长
王晓峰老师以《小学科学综合素养作业的思考与探索》为主题,分享教师应当以新课标为出发点,核心素养为目标,对作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解读和分享,并提出实操过程中的个人建议。
共研 共进 共成长
陈国伟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进行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做思共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观点分享。她认为我们应将“作思共生”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学生在“思中做、做中思”来发展科学核心素养。
共研 共进 共成长
在专题讲座环节,首先倪协凯老师做了《基于问题立案,促学生思维发展》的专题分享。倪老师在分享中详细介绍了问题链的意义、特征、功能与要求,并用几个课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倪老师还提出了问题链设计的六大原则,给学员们今后的教学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追问与启示。
共研 共进 共成长
吴一锚老师就《小学科学单元项目化学习中的“做思评”》这一主题,向老师们分享了他的见解。吴一锚老师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从“项目化学习的基础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活动设计与实施、学习成效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学科学单元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3/活 动 总 结
★
做思评一体教学的引领
★
共研 共进 共成长
活动的最后温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项目组主持人陈锋老师做了活动总结。陈老师从“做思评一体”儿童科学课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和未来方向三个方面为学员们阐明了做思共生的学习模式,并对现场四节课例展示进行细致地梳理,分享了他对每节课的赞赏与思考。陈老师强调做“做思评一体”能让学生的深度学习科学持续发生,学员们在教学中应从做思评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促进科学教学走向深度学习。
共研 共进 共成长
本次活动为项目组学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学员们对“做思评一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项目组推进“做思评一体”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基在于课堂,上好每一节科学课,才能保证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