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培训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校)域教研团队专业能力交流展示活动
2023/12/25 9:13:14 阅读:67 发布者:
2023年11月29日,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培训部中小学心理健康、班主任教研室组织召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校)域教研团队专业能力交流展示系列活动之三——吉林省孤儿学校专场汇报网络视频会议在吉林省孤儿学校阶梯教室举行。吉林省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研员裴娜老师组织并主持本次会议。吉林省孤儿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海燕、心理教师万里、张红艳、吴楠组成汇报团队,分别做了题为《构建多元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体系》《融合式发展——幸福课程篇》《融合式发展——沙盘游戏篇》《融合式发展——家校共育篇》的汇报,参会人数达400余人,此次活动受到业内专家领导及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张海燕主任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出发,介绍了学生发展中心的硬件设备、教师团队、管理流程,以及具有学校特色的多元融合心理健康体系的建构过程和取得的成效,从人工与智能的融合、心理课与幸福课程的融合、心理健康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心理教师与家庭辅导教师的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的融合五个方面阐释了学校全员、全程、全面、全心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孤儿孩子的心灵成长保驾护航。
万里老师从心理课程角度分享了省孤儿学校幸福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成果,幸福课程六维模型包括心理健康校本课、研学课、梦想课、社团课、正面管教班会课、劳动实践课等。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心理学认为幸福由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几个相互交织的要素构成,要将幸福感提升到理想水平,就要关注各要素如何被触发。经过多年的深耕研究,孤儿学校的教研团队开发了一套幸福课程,创造更多幸福的“微小时刻”,助力孤儿孩子幸福成长。
张红艳老师从省孤儿学校沙盘游戏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沙盘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的成效,以八名服刑人员子女的团体沙盘案例和福利院弃婴的行为治疗个体沙盘案例,总结了沙盘游戏的治疗作用;以积极心理品质主题沙盘和抗逆力主题沙盘介绍了沙盘游戏的预防作用,对地方学校中的困境儿童、残疾儿童、自闭症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启发。
吴楠老师从孤儿学校“一对一”特色管理模式出发,介绍了孤儿学校教师身份的双重性,既是父母又是教师,尤其是从心理教师赋能家庭教育的角度,深度分析了心理技术在对孤儿养教方面的应用和成效,强调了倾听技术、鼓励技术等在新型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建立中的必要性。
本次省域系列专场汇报教研活动不仅为吉林省孤儿学校的心理教师团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也是一次难得的情智共生、教学相长的机会。由于吉林省孤儿学校的特殊性,这里的孩子尤其需要心理呵护和疗愈,学校心理教研团队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性和职业责任感,对引领全省心理和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精神成长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培训部中小学心理健康、班主任教研室将持续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校)域教研团队专业能力交流展示活动,搭建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发掘更多省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资源,为中小学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转自:“吉林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