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 遵循新课标,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呼和浩特市第九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纪实
2023/12/22 9:26:00 阅读:349 发布者:
为遵循新课标,聚焦“教-学-评”一致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张颖慧老师的统筹安排及指导下,2023年11月28日上午,呼和浩特市第九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在新城区满族小学举行,新城区满族小学张东老师担任主持。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教研员、市级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团队、各旗县区直属校分管领导及教师、2023年入职的全市小学语文学科青年教师等千余名教师参加。为进一步加强市域间的教学研究交流,本次活动同时邀请了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进行线上联动教研。
示范引领
新课标视域下的课堂新样态
新城区满族小学刘瑞娟老师进行了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雾在哪里》第二课时的教学展示。刘老师以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带领学生读中识字,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雾的淘气、感受雾的顽皮。同时,刘老师还把重点放在“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上,依托课本拓展延伸,仿照课文句式联系生活想象说话,引导学生有序表达,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玉泉区巧尔齐召小学尤佳庆老师展示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尤老师以单元“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为任务驱动,在单元统整下创设了“走进历史人物,讲好中华故事”的学习主题。尤老师精心设计,巧搭支架,还原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亲历思维探究的过程。尤老师以“西门豹的这个办法好,好在哪里”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观点、完善想法,从而感受西门豹计策的巧妙之处,体会人物形象。这也让学生的简要复述能力实现软着陆,为单元“口语交际”讲好中华故事做好准备。
第三节展示课是南门外小学武永强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中,武老师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发挥想象,有感情、有韵味的朗读“高山流水”部分。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武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字的魅力,更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后熟读成诵,达到了“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
市域联动
赤峰市小语同仁远程直播共教研
赤峰市教研中心教研员付其文老师组织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和美分校张颖老师、赤峰克什克腾旗经棚三小吴金霞老师、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陆英涵老师对上午展示的三节优秀课例进行评课交流。老师们一致认为三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授课教师妙用教材,巧设活动,关注学生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在读中体会,逐一击破教学目标。他们以精益求精的钻研态度,高超娴熟的教学能力,回归课堂本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名师分享
创设情境,在鲜活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
新城区成吉思汗小学付丽娜老师进行了《创设情境,在鲜活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微讲座。付老师结合名师典型教学范例以及身边教学案例,直观高效地帮助老师们解决“如何在课堂中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的困惑。付老师提出,情境是思维经过加工形成知识的媒介,若要创设鲜活的语言情境,就要遵循情境的真实性,情境可大可小,但要有目标;情境不孤立,要紧密连结语言实践;“真实”情境也可以有多种形式;情境无处不在,适切的就是最好的。付老师认为,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能激活语文学习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联系,能从简单的记忆走向迁移与运用,并鼓励老师们进行大胆尝试与探索。
专家讲座
基于新课标 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
最后,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颖慧老师结合三节优秀课例进行《基于新课标 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讲座。张老师指出,“教-学-评”的一致性是增强教学的指导性,是学生生活及语言实践的融合,是体现课堂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就要做到:教学目标由三维目标转向素养目标;教学内容由碎片化转为结构化;教师的讲解分析转化为情境和实践中的有效学习;评价方式由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教-学-评”的一致性的课堂,要有效体现学生核心素养,要落实目标与任务相呼应,要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张老师强调,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用好统编教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明辨、慎思、笃行。
此次教研交流,以课例展示为载体,名师专家为引领,在两地远程互动中实现了示范为先,以研促教,以教导学,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教师将“教-学-评”一致性真正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才能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一往无前以赴之,夙兴夜寐以求之,不遗余力以成之。”我们一直在路上!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