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标精神,落实课堂转型
记泰顺县中小学体育教师32学时第一次培训活动
为了解决《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落实《新课标》下课堂转型的教学要求,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11月11、12两日泰顺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标》下”四化课堂转型”32 学时培训第一次集训活动在泰顺县文祥小学举行,本次培训主要以理论培训为主。
01
“四化”之“教学内容结构化”
首先由温州市中通实验学校的程芳芳老师带来的主题分享:“四化”课堂教学转型路径之“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思考。程老师从明课堂教学转型的背景、知结构化教学的特点、重结构化教学的特点、创结构化教学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她指出内容结构化是化零为整体的过程,即将传统的“碎片化单一技术教学”转化为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技术动作,有单一动作学练也有组合动作学练的教学,它是四化课堂的核心。
程老师还说课堂教学转型要始终围绕课程理念,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核心,坚持“健康第一”、重视“育体与育心”、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最后程老师提出了基于新的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要进行改革,努力创造适合当代孩子发展的高效课堂。
02
“四化”之“教学组织小组化”
温州市第十二中学的叶志远老师带来的:“四化”课堂教学转型路径之“教学组织小组化”的思考。叶老师指出课堂教学小组化的形式是可以多元的,比如成员的选择、活动的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比赛和竞赛、评价和反馈;课堂教学小组化的类型是可以多样的,按照技能、兴趣、性别、角色、任务、年龄等类型分组,有效的分组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组织小组化即从传统的集中式教学脱离出来,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进行小组指导,不再集中指导,这也落实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课程理念,它是四化课堂的基础。教学组织小组化的目标是课堂上坚决做到不一刀切,给不同能力的学生留足时间进行练习,也给教师留足时间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让关注个体差异教学真正落地。
03
“四化”之“教法学法问题化”
泰顺县第三中学的吴芳芳老师带来的:“四化”课堂教学转型路径之“教法学法问题化”的思考。吴老师指出了四个转型要素的关系,内容是核心,组织是基础,教学法是关键,评价是难点。
教材结构化、教法问题化、组织小组化、评价精准化这四化是融为一体的,是一个整体的改革,在分项研究的同时需要整体考虑。而后吴老师又展开了“教法学法问题化”与其他三个转型之间的关系的阐述。
总之,教法学法问题化是真实学习的关键,教法学法问题化的目标是改变传统的“灌溉式”教学。充分利用问题链启发学生,借用不同形式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练内驱力,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当中,与同伴进行探究合作,深度体验课堂。这样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授课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爱思考、会合作、善创新的优良品质,更能让所学知识发生正迁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04
“四化”之“教学评价精准化”
瑞安市实验小学的杨胡香老师带来的:“四化”课堂教学转型路径之“教学评价精准化”的思考。杨老师说体育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教学的要素、过程和效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杨老师将“内容标准”及“表现标准”进行了解读并提出教学评价精准化评价要贴合学练标准,指向目标的达成要对主体内容,方法进行多元化评价,既要反馈给学生,又要反馈给教师,用以判断目标的达成度,进而改进教与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更有效的教学生,更明确的学改进教学,让课堂高质有效,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05
“双新”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转型之设计与实践
温州市体育名师,第二十一中学郑玲彩老师带来了《“双新”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转型之设计与实践》的专题讲座。郑老师以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和义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切入口,带领现场老师们再一次更透彻得学习了新课标。
她指出新课标最大得亮点是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实现“四个变革”:变革教育理念、变革教学过程、变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评价。郑老师还结合课堂变革中如何更好的落实“三有四化”,结合自身的课例进行了细致、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郑老师的讲座,老师们更深的理解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教学要求等内容!
06
英国之行的教育启示与“四化”课堂设计的思考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石峻老师就他的英国之行给大家带来了《英国之行的教育启示与“四化”课堂设计的思考》。石老师向全体参训老师分享他英国之行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对于两国之间在教学教学上的各种互通之处和理念不同之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不同的国度虽有不同的文化,但有共同的学校体育发展愿景。
而后石老师就新《课标》关于“大单元”要求及关于“四化”课堂转型要求结合撰写的大单元和课堂实例为大家展开了细致的讲解。石老师从如何设计大单元,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基础知识与技能、技战术的运用、体能、观赏与评价、规则与裁判方法、展示或比赛六个方面进行大单元设计,这些也都是课标里明确要求落实的,同时结合各大单元的设计案例,逐一进行分析,让参训老师充分的认识到在教学设计中该如何更好的落实课标要求。
另外石老师还结合具体的课例对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做了细致的分析,每一个点都有课例进行说明,让全体老师更加直观的了解“四化”课堂转型在教学中如何真真正的得以落实。
07
教学常规与教学转型
温州市体育教研员蔡景台老师以《教学常规与教学转型》为主题,进行了关于教学常规与“三有四化”教学方式变革为主要内容,向在座的老师们提出了教学规范和如何做好教学转型变革。蔡老师强调要着重围绕教学转型“为何转”“转什么”“如何转”做了精准、详细的指导。
“为何转”,是因为目标任务的需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高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必备品格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实现有运动能力,有健康行为,有体育品德三有的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同时课程理念要求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也明确要求落实常态课的七个基本要求。更为重要的也是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而在一项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的调查中发现,老师们反应体育课时不够、老师把握不好标准、学生个体差异化严重、学校场地设备设施不足、教研氛围不浓、课时分配把握不准、学生接受程度、老师杂事太多等等都是无法更好实施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的原因。正是基于课标要求,学校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教学实践过程中又存在诸多的问题,课堂转型就是根据各方所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转什么”,转型的条件是依据课程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与实践等方面确定的。转型的载体的依据是课标,五项六类,运动项目和具体内容而确定的。重点在课堂转型的内容上即是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
“如何转”上蔡老师重点强调要做到“五讲”,动作技术讲准确,体能训练讲负荷,比赛展示讲情境,德育养成讲时机,安全保护讲规范。针对每一项蔡老师都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充分的解析,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在课堂转型上我们具体的操作方法,给了大家更为直接的指导,让参训老师受益匪浅!最后蔡老师强调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做到“平课有形,好课用心,优课有神”。
08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婵娟老师的“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专题讲座。刘老师从如何备课,上课,带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告诉我们向下扎根教会我们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决心;向上生长提醒我们要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心态。同时,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也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和谨慎,教学中以生为本,学习上与书交友,工作中与同事携手共探讨。
总而言之,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是我们在成长和发展中常常遇到的两个方面,只有在积极面对工作、生活的挑战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的同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有一天,我们都会散发出我们能应有的光芒,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泰顺县体育教研员蔡时延老师《把握核心素养 落实课堂转型》总结概括发言,他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仅可以促进学校课程的多元重构,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要以课标为指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践行“四化”课堂转型,为帮助学生在适用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落实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三有四化”课堂转型,是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专门性的培训,对每位在一线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每位老师都能更好的理解课标精神,掌握课改的具体方向和做法,同时又学到具有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方法,并可直接用于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让体育老师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必定会让我县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呈现新的气象。
来源:泰顺体育教研
转自:“温州中小学体育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