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新 深研爱学
中小衔接
——德润学区中小衔接教研
小学和初中是整体相连的学习阶段,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形成的关键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泉引桥”全学段衔接要求,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近日,济南市景山小学在德润中学主办了德润片区小初衔接研讨活动,历下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美术教研员黄倩珺老师和景山小学领导、全体数学教师以及龙德学校、龙奥学校、锦屏学校、辅仁学校、名士小学领导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交流活动。
课例展示·搭引桥 缓坡度
景山小学数学教师闫立展示了小初衔接课《破镜重圆》,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教师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将不规则的组合图形,进行分、合、移、补、转等变形,转化为常见的平面图形,实现“静”图“动”想。六年级数学教研组大胆将教材进行整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小学阶段运用割补、转化方法解决问题贯通到初中利用和差、平移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实现了知识上的平稳进阶和核心素养的进阶提升。
专题汇报·5N5模式搭建成长立交桥
景山小学赵娜老师进行了学校小初衔接工作汇报。景山小学与德润中学秉持常态化、专题化、序列化、一体化、项目化原则,沿循5路径实施,构建N个主题课程,从5方面发力,打造5N5模式,实现全场域、无缝隙、全方位衔接。
01
五路径实施,全场域衔接
学校通过专题教研、课例观摩、专题研讨、反馈改进、交流报道五路径,从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学生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寻找衔接点,与德润中学教师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近三年来,中小衔接相关工作在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大众网、鲁网等媒体报道20余篇。
02
主题课程开发,无缝隙衔接
学校将“123”主题课程作为衔接载体,研发了学科类主题式课程,语文学科开发了阅读课程、小古文;数学学科开发了图形与几何、解决问题课程;英语学科开发了阅读课程、语法课程,使课程形成序列。
学校小初衔接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小初衔接工作核心,通过团队建设、课程整合,与初中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大力推进校内实践课堂、校外社会实践课堂和云课堂“三个课堂”的创新融合,形成具有实效的衔接课程体系。
03
五项发力,全方位衔接
学校从“五项”发力,即小学与初中管理层面、六年级教师与初中教师、学校与家长、学生之间、教学环境进行双向衔接。学校注重德行教育,设计《景小美成长记》《景小美放飞季》,为全体学生打造五育并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三年,学校与德润初中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思政5个学科进行小初衔接研究,高效助推学生顺利过渡,为后续学习打牢基础。
学区交流·有效策略助推小初衔接
济南市辅仁学校六年级的马元新老师以《聚焦中小衔接 助力学生成长》为专题进行分享,马老师从校园平面引导图的微项目实施、学校立体模型制作两个环节入手,借助任务驱动的形式,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知识理解、素养提升衔接,提高了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常态课堂借助课前学历案的使用,课中结构化复盘笔记和课后纠错本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思维能力和复习策略,并通过学科选修课和延时拓展课的实施,不断培养敢于追问、乐学善思、敢于表达的学生,助力了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进阶。
济南市锦屏学校重点从两个方面交流了小初衔接的意义:小学老师往上看一看,初中老师往下瞧一瞧。
1.小初衔接使得中小学教学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大大减少了重复教学和重复练习,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2.通过沟通,小学教师明确要达到什么目标,哪些知识是为中学服务;中学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候,不需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强化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济南市历下区龙奥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衔接这一环节是学生从小学教育到初中教育的渐进转变和平稳过渡的重要阶段。教师认识到中小学数学的客观差异性:知识分布不同,新概念增多;学科要求和侧重不同;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介绍了学校行之有效的方法,认为教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学校还在家庭共育方面给予家长一些指导,畅通家校合作的沟通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积极助推作用。
济南市历下区龙德学校秉承做人自信、学习自主、生活自觉、 行为自律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九年一贯制的自主衔接教育课程,衔接课程从初中学习的特点出发整体规划,设计了学科探究课程、方法指导课程、家校共育课程。用合约课程实现契约式管理,精研衔接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建立中小衔接的方法、习惯、身份、心理桥梁,有效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点评总结·建议与展望
历下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美术教研员黄倩珺老师进行了总结。黄老师首先对展示课给予高度认可,认为闫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思维的提升、方法的掌握、知识的贯通,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过渡。
对于各学校中小衔接工作,黄老师认为每个学校各有特色:景山小学的爱学课堂评价是学校专题教研的一大特色,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极大提高课堂效率;辅仁学校的质疑学习模式非常重要,能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意识;锦屏学校从教师、家校,学生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衔接的方法和效果;龙奥和龙德各有特色,方式各有不同,在小初衔接工作方面取得一定实效。黄老师对小初衔接提出了建议,希望下一步加强片区交流,每学期深入各学校现场实地考察学习小初衔接工作,实现小初衔接课程体系化,落实泉引桥工程,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
通过此次德润片区小初衔接研讨,各学校将携手共进,紧密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转自:“历下区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