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丨生命展开的声音 ——山大附中小学段小幼衔接教研活动
2023/12/21 17:43:08 阅读:179 发布者:
从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
幼儿园到小学是教育阶段第一个关键的衔接时期,只有基于儿童的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生长过程,为儿童提供切实、科学的帮助,才能帮助儿童顺利渡过。11月29日,山大附中小学段开展以“基于儿童需要,科学小幼衔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有:区教体局教研室分管领导,八中片区兄弟学校相关领导、老师,山大二幼相关领导、老师,山大附小业务领导、全体数学教师及其他学科一年级教师。活动由山大附中小学段教务主任李艳君主持。
课例展示·精彩纷呈
首先,管慧老师执教《认识钟表》大单元核心任务《制作自己的作息钟表》第一课时。钟表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计时工具,认识钟表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步尝试。由于以往的认知都是孩子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的感性认知,因此,钟表对他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本节课,管老师从学生日常生活导入,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钟表,在认知冲突中认识钟表的结构,感知钟表如何指示时间。在此基础上,能正确认读整时,并能够在钟表上表示出自己一个时刻的作息,为后续制作属于自己的作息钟表做好准备,让孩子体验合理规划时间对生活的影响。管老师借助完整的探究六循环路径,帮助学生构建起对本单元大观念的初步理解:时间可以被测量和表征,计时工具的使用,会让生活有序运转。
说课·设计解读
在说课环节,刘薇老师简明扼要介绍了关于《认识钟表》的大单元设计框架,让大家明确了本节课是子任务探究活动之一。她对本节课所设计的探究六循环具体环节和如何融入学习习惯方法指导进行了详细说明。“学会倾听”于师生而言都很重要,入学以来就关注学生这一学习习惯的培养,前期在专项指导课中已教给学生方法,在本节课中也在持续融入。如在教师讲解合作要求的时候,借助思维工具“先……后……”提示孩子认真倾听,同时观察孩子外在的身体状态是否做到。在学生合作过程中以及分享交流中,更多的是关注和强化“学会倾听”内在的思维状态的呈现和评价。刘老师还提到这节课还融入了“认真书写”学习习惯的指导,以及借助德育渗透让孩子更加明白学校评比“惜时之星”的价值。
专题汇报·阅读方法指导
王俪颖老师就小幼衔接阅读指导策略进行了汇报。王老师首先从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谈起,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言明了小幼衔接中关注儿童阅读能力衔接的重要性。紧接着王老师汇报了一年级组在充分分析学情、了解学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阅读教学的衔接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桥梁图画书,开设阅读方法专项课和阅读方法融入课,开展阅读方法衔接教学。最后,王老师提到,对于儿童而言,阅读是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渴望。教师只有抓住儿童真实的需求和渴望,才能将阅读能力衔接教学开展地更扎实、有效。
专题汇报·科学小幼衔接
一年级年级主任范静以《生命展开的声音——基于儿童需要的小幼衔接》做了专题报告。报告从“何为儿童需要?”“儿童需要的类型”“基于儿童需要所设计的课程”三个方面展开。
范主任首先从理论依据和历史支撑对基于儿童需要的重要性做了分析。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在幼小衔接中要积极倾听儿童的心声,关注儿童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小幼衔接的儿童主要有儿童安全感与爱的需要、求知需要、游戏需要、同伴交往的需要以及秩序的需要。基于儿童的这些需要,学校设计了相应的课程。
范主任首先介绍了以《校园主题》为代表的主题统整课程,让儿童的学习在生活中生长,使儿童衔接教育得以自然发生。接下来,范主任又介绍了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自我身心状态的《学生健康手册》的使用,并对学校的家校项目课程做了具体介绍,实现家校的同频共振。最后,针对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范主任重点介绍了根据儿童认知需求设计的指向儿童基本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专项课程和融入课程。范静主任说,只有以儿童的视角来审视,以儿童的立场来追问,以儿童的需要来追随,才能让课程真正成为儿童有效成长的载体。
分享交流·共同提升
课例展示与专题汇报后,片区各学校领导、老师对今天的教研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老师们提到,一进校园扑面而来温馨的校园环境令人印象深刻,外墙和教室布置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如家一般温暖,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孩子们学习生活,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自然过渡;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体现出足够的尊重和温度,并且敢于放手给孩子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细节中体现好习惯养成与指导,呈现出真实生命成长的样子;小幼衔接课程设计有高度、有深度、有体系,形成科学助力。山大二幼园长傅军说,很高兴看到一年级课堂中的探究、操作、交流模式与幼儿园大班的课堂达成了很高的呼应与契合,希望这样的小幼交流能更加频繁、深入,实现双向奔赴。
最后,山大附中小学段负责人池红梅总结道,在各兄弟学校的肯定与支持下,我们会更加真诚、踏实、认真地做下去,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呈现生命自然的延展和展开。
转自:“历下区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