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燕学敏、梅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2023/12/21 10:32:18  阅读:245 发布者:

一、引言

当前,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的时代命题。以往“大一统”的培训模式因忽略了教师发展的个性需求,因难以帮助教师解决教育系统以及教育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而逐渐被视为低效模式。教师培训从单向度的资源供给到基于诊断性数据的个性化培养、从强调培训的国家与地方需求走向关注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尤其是教师自身的发展的需求。培训中需要明确教师能力现状、教师的需要是什么、培训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需要能力诊断工具的辅助,以便依据教师能力的层次水平作出符合实际的描述。本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相结合,围绕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持续溢出效应,建构教师评价体系,准确诊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精准培训,从而提高以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发展和数字素养为主要表现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区域教师分类别、分阶段、分层级精准施训提供数据支撑与现实基础。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指标制定过程

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形成准确判断,描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特点成为指标研制的关键,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和提炼,并参照优秀教师的专业特征设计初步的指标框架,在确定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基础上,再对其他层次的教师专业特征与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标杆)进行差距对照,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层次,最后,通过大面积的取样、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形成不同层次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特征描述。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指标的生成

根据观察、调查和参考国内外优秀教师(卓越教师)专业特征的研究文献,初步确定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诊断的一级指标为师德修养、专业能力、知识体系、沟通交流、自我发展五个维度,二级指标包含师德修养、专业态度、教育知识等15项,三级指标主要包含理想信念、仁爱之心、教育情怀、职业认同等35项。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指标的修订与完善

自我诊断指标量表初期完成后,运用德尔菲法对各项指标进行修订,主要方式是向国内教师专业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专家型教师发放问卷,根据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修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专家一致通过修改后的意见。评议结果通过变异系数、标准差等指标进行分析。

1. 第一轮专家函询

本轮选择12位专家进行专家意见咨询。函询专家由专门从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大学教授、科研院所的研究者、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管理者、资深教研员以及一线特级教师组成。专家对各指标进行评分,级别为非常适合、比较适合、一般适合、不太适合、非常不适合,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和1分。在赋分过程中,专家需要针对指标提出不同意见。在充分参考专家的意见后,经过充分研讨,对第一轮指标体系进行修订。本轮专家函询结果显示,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892,专家积极性指数为0.800,积极性良好。专家判断系数为0.867,熟悉程度为0.917,均符合德尔菲法的要求。

1)一级指标分析

通过计算,所有一级指标均值μ≧3.5,其中,师德修养、专业能力、知识体系、沟通交流等几项指标专家认可程度、专家协调程度都较高。专家对“自我发展”的认可程度及协调程度相对较低,并由此导致方案整体的专家协调性较差。其中,变异系数为0.264,大于0.25,表示自我发展这个指标需要调整。

2)二级指标分析

通过计算,所有的二级指标均值4.25≦μ≦ 4.92,标准差0.289≦σ≦1.055,变异系数 0.059CV0.248,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141,指标整体的认同度、协调性较好。针对个别指标,专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

根据专家的建议,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量表修改为14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

2. 第二轮专家函询

在第二轮向专家函询时,一共函询了16位专家,专家成员包括教师领域的权威专家、教师政策研究者、教师管理者以及资深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回收1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5%。项目组利用SPSS26.0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专家判断系数为0.96,熟悉程度为0.89,权威系数为0.925,全部符合德尔菲法的要求。

1)一级指标分析

经过数据统计,第二轮专家函询中,一级指标的均值4.57≦μ≦5.00,标准差0.00≦σ≦0.65,变异系数0.00CV0.14。专家的协调系数为0.198,专家的认可度和协调性都较好。

2)二级指标分析

在第二轮专家函询中,二级指标各项均值最大值为4.93,最小值为4.29,除终身学习这一指标外,其他指标的标准差0.27≦σ≦0.99,变异系数0.05CV0.23。专家的认可度和协调性也非常好。

经过讨论,本研究认为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教师需要及时掌握教改动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增长自己的见识,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教师的要求。因此,“终身学习”依然作为二级指标,但其内涵可以适当拓宽,三级指标调整为自我反思、自我规划和自主学习三部分内容。

3)三级指标分析

三级指标的函询过程和分析过程与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过程相类似,均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第一轮专家函询中,三级指标的均值3.75≦μ≦4.15,标准差0.543≦σ≦1.234,变异系数0.059CV0.278,三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389,通过比较分析,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发展下的三级指标调整或者修改。将修改好的三级指标进行第二次专家函询,三级指标的均值4.64≦μ≦5.00,标准差0.00≦σ≦0.726,变异系数 0.00CV0.154,三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22。由此可见,三级指标第二轮专家函询的认可度和协调性比第一轮提高很多。最终形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量表,其中,包含14项二级指标和37项三级指标(见表1)。

1 中小学教师能力诊断表(修改前后比较)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指标量表的形成

1.自我诊断量表研制阶段

由教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和教研员组成专家团队,利用德尔菲法对应三级指标,根据经验和文献搜索,描述三级指标下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形,并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描述其典型行为表现。

2.自我诊断量表征询意见阶段

为了验证能力自我诊断表行为表述是否贴合实际,项目组征求了一线优秀教师的看法,并对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等10多名教师(教研员、特级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对每个指标下的行为描述、水平划分进行深入探讨和挖掘,并据此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对自我诊断量表的整体建议,专家们认为,一是需要整体调整具体描述的写法,以便更接地气,符合中小学教师的身份特征,符合自我诊断的表述;二是三级指标中对第一水平的描述普遍高于实际,部分指标四个层次水平的具体描述区分度不高,建议对各个水平教师的特征再进一步提炼概括,以便准确抓取每个层次教师的典型特征;三是部分指标可以整合,适当删减,尽量突出重点,无须面面俱到;减少题量,题量太大,会影响信度和效度;四是部分指标描述要更精炼些,为了自我诊断的真实性,描述时不建议采用负面语言,不使用“不”“否”等具有负面影响的语句。专家们还对每个三级指标所对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描述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项目组据此进行了修改完善。

(四)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

在确定层次间各因素的权重时,常通过两两相互比较,即将通过排列的方式以两个因素为一组的形式进行穷尽比较。通过穷尽各层的因素,以构造矩阵的方式进行数学运算,最终将各指标之间的数值关系呈现出来,并按其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本研究采用九重要性等级赋值法,将各层级中的元素以两个为一组的穷尽方式进行比较,形成判断矩阵。

1. 权重测算的主要计算公式

首先,确定标度并构造判断矩阵。按照九重要性等级赋值表,邀请12位专家背对背打分,根据赋值结果形成其层级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其次,计算特征向量、特征根和权重。将判断矩阵各个行列数值的乘积相加得出Mi,再开n次方求得向量W值:

对向量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Wi,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可得出对应因素排序的权重值WT

权重至此可以通过计量得出结果。

再次,CR值一致性检验分析。判断权值是否合理主要通过CR值检验进行判断。CR值检验的关键在于结合公式(3)(4)求出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

通过求出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计算出一致性指标CI,再结合公式(5)进行CR值检验。

其中,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计分标度的修正值),CR值为矩阵排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系数,若CR值<0.1,则认为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判定为未通过一致性检验,需要对矩阵要素进行重新排序调整。

2. 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当两个指标进行重要性比较时,专家可以根据经验对两指标间孰重孰轻进行评判。哪个指标重要,数值就偏向哪个指标。指标越重要,该指标得到的数值就越高,分数表示偏向程度的大小。中间刻度的数值1代表同等重要,2代表轻微重要,3代表略重要,5代表较强重要,7代表强烈重要,9代表极端重要。

通过专家赋值,得出判断矩阵A

利用方根法,将矩阵A的各行进行乘积并进行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再做一致性检验,因为CR0.0630.1,所以认为该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通过计算求得的权重系数Wi可以较好地反映一级指标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2所示。

在五个一级指标中,教学能力是教师评价中最重要的能力,是教师立身之本,因此,权重在五个指标中占比最高。而专业精神不仅包括了教师的师德修养,而且还包括专业态度,是最能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四有”好教师中的本质特征,因此,权重仅次于专业能力,在五个指标中排在第二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尽好“传道”之责,做好“解惑”之人的前提是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指标“专业知识”权重排名第三。在表2中,每个指标的权重和排序刚好验证了以往的经验认知,也符合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心理预期,由此说明,通过此种方法计算的一级指标权重的结果是合理、可行的。

3. 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一级指标中专业精神、自我发展和数字化技术只有两个二级指标,因此,只需要采用直接赋值计算即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通过专家赋值,可以计算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最后,得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指标体系权重总表(如表2所示)。

4. 三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包含要素的进一步呈现,因此,在制定三级指标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能涵盖二级指标的主要要素,尽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遵循一个逻辑起点的原则。因此,每项三级指标的权重都是均等的。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指标实施效果检验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诊断量表通过问卷星平台向某市所有区县中小学教师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47,519份,发放时间为202321日至2023228日。

(一)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采用SPSS26.0软件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该量表信度系数值为0.745,大于0.7,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良好。针对“题项已删除的α系数”,任意题项被删除后,信度系数并不会有明显的上升,说明题项不应该被删除处理。效度研究用于分析研究项是否合理、有意义,效度分析分别通过KMO值、共同度、方差解释率值、因子载荷系数值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验证数据的效度水平情况。本研究使用KMO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效度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KMO>0.8Bartlett球形检验p =0,说明该测查量表效度非常好。

(二)卓越的教师专业能力

根据每项三级指标的平均值计算二级指标的平均值,通过二级指标均值与权重计算一级指标。经过计算,一级指标的数值如图1所示。在五个维度中,该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分值最高(3.079),其中,教学能力是该市教师的优势,平均值为3.580,其次是教研能力(平均值为3.000)。这与该市长期坚持开展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息息相关。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该市印发与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文件共17份,高层次人才引进类文件共2份,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20202021年,该市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占比增幅在珠三角地区排名第一。

(三)以行为示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该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精神均值为3.006,进一步观察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发现三级指标中人格修养的平均值最高(3.624),说明该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精神非常高。该市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从顶层设计上,自2019年至今,先后印发4份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并采取系列措施选树典型,开展系列活动,在全市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很好地落实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但是,在思想政治方面,教师的平均值较低,说明对这方面的培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熟稔的教学法知识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教师的专业知识在五大指标中稳居第三位,在专业知识中对该指标贡献度较高的是教师对教学法知识的掌握非常娴熟,有45.60%的教师选择了最高水平的选项“我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学智慧,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强,教学游刃有余,具有较鲜明的教学风格。”

(五)自我发展方面略显不足

通过比较发现,该市中小学教师在自我发展方面略显不足,二级指标终身学习平均值仅为2.64,自我效能感为2.74(见图2)。终身学习下的三级指标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自主学习平均值分别为2.652.65以及2.62。自我效能感下的三级指标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2.652.84(见图3)。

(六)教师的数字素养亟须提高

在教师数字素养的五个指标中,教师的数字化技术均值仅为2.42,从分项指标来看,教师在计算机技术和自媒体技术方面的平均值比较低,仅为2.42,但在技术与教学相融合以及技术与研究相融合方面平均值分别为2.563.05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教师的家、校、社沟通能力

在专业能力中,教师比较薄弱的是交流与合作能力,特别是与家长沟通、与社区沟通能力。从图3可以看出,这两项指标均值都比较低。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不再是“教育的孤岛”,学校不得不主动或被迫地与家长及社区产生联系,20231月,我国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强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在家、校、社中担负着重要的沟通协调作用,一方面,教师作为微观系统中的行动主体,与学生、家长及社区(会)人员一起以儿童成长为核心,构建共享一致的经验、行为和价值观的行动结构;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中观系统中的执行者,是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系统的重要支撑者,教师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和社区。教师要维系三者的生态平衡,必须具备相应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与社区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二)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在师德修养指标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因此,在分层分类教师培训中,需要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文件精神,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为国家培育英才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眼青年教师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三)提高教师跨学科运用的能力

在专业知识中,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应用和自然科学类知识是比较匮乏的。但在20224月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也就是说,教师的跨学科应用能力成为能够顺利实施《课标》中提出的“基于问题式学习”和“基于项目式学习”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能力。因为,不管是项目式学习还是问题式学习,其典型的特征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内容综合化、结构复杂化的现实问题,要设计这样的问题,需要教师不仅具有广泛的学识素养,而且还需要教师具备多个学科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在精准培训中,要对教师的跨学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跨学科应用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

(四)提高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下包含的自我规划、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的平均值在三级指标中虽然不是最低的,但是整体水平偏低。教师自我规划是关系教师专业发展高度的重要前提,调查中,42.7%的教师认为“我知道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对自身发展很重要;努力按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去做,但不清楚如何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是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的第一目标;想了解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对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的制订方法迫切需要专业的指导,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感悟,反思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形成适合自己的做法。”所以,对教师自我规划的培训,除了充分调动教师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进行自我规划设计,还需要区域在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组织相应的活动,满足教师这方面的发展需求。

(五)亟须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

在五个一级指标中,教师的数字化素养的平均值最低。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整体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也为区域教师培训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创设精准化教师培训及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建立智能化研修专区、共同体,基于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从教师教育投入、过程、产出、背景等方面观测教师教育质量。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精准帮扶新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按照“互联网+在地化”的教育理念,完善和推广双师课堂、AI课堂等,把最好的教学团队及课程资源推送到需要的地方。

来源 | 《教育科学研究》 2023年第11

作者 | 燕学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梅红(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转自:“中国教科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