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上课,您准备好了吗?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XX学校教师今年即将进行副高级职称评审。她目前对历史教材内容不是很熟悉,主要原因是学校缺数学教师,因此学校多年来让她一直担任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这学期在她的一再要求下终于担任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工作。在无生上课练习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了几节课让她进行无生上课,发现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如无生上课流程不够熟悉、板书经常忘记书写和不规范、表达时口头语较多、师生互动环节体现不明显等,而且对无生上课还有一种害怕心理。经过一天多次的练习之后,我们发现她无生上课有一些明显好转。最后,我们建议该教师近段时间仍然要多练习无生上课,尽快掌握无生上课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同时也要尽快熟悉历史教材内容。
案例2:
去年XX教师参加了副高级职称评审活动。由于XX教师脱离讲台多年,加上语文教材也有多次的改动,因此他对教材非常生疏。好在去年由于疫情原因,XX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了多轮的备课活动,教材慢慢熟悉起来。同时,XX教师也去郑州XX中、郑州XX中等部分高中学校,走进教室给学生上课。然而,最后一周XX教师自己进行无生上课时,忽然发现无生上课和有生上课活动差距很大。于是,XX教师赶紧找部分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了无生上课的辅导工作,包括熟悉无生上课流程、基本规范、板书以及克服心理恐惧等多次的训练活动,最终XX教师去年晋职时无生上课才勉强过关。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有关教师晋职前的无生上课活动。案例1中,该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包括不熟悉教材、不了解流程、心理恐惧、板书不规范等,因此她需要尽快改进,但改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练习活动。而案例2则是XX教师的亲身经历,让XX教师明白了无生上课和正常的有生上课是有很大的区别,好在XX教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并改进,最终无生上课幸运地勉强过关了。
(二)
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按照有学生上课的基本流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评委的一种个人上课活动。显然,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课堂情景下教师开展的一项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教师自问自答、自导自演的一种表演性课堂教学活动。
不言而喻,无生上课与有生上课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其区别主要在于:1.上课对象不同,无生上课的对象主要是评委、同行或专家,而有生上课对象则主要是学生,当然也不排除部分评委、同行或专家参与听课活动。2.上课时间不同,无生上课一般是10-15分钟,而有生上课一般要求40分钟。3.上课内容不同,无生上课只是片段教学或教材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而有生上课则是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要体现一个课时的完整教学内容。4.上课目的不同。无生上课目的主要考察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熟练程度和教师的基本专业技能,是晋级、入职招聘或教师资格取得的必备条件,有生上课则是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为学校管理者评价教师、制定教研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无生上课与有生上课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即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大致相同,如备课、课堂导入、学习目标展示、课堂提问或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板书等环节,都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出来。
事实上,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无生上课显然要比有生上课有较大难度,其主要因素就在于:一是无生上课时要面对同行、专家或评委,教师往往会本能产生一种恐惧或害怕心理,这将会导致教师不能正常发挥教学水平;二是缺少真实的课堂情境和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上课时找不到有效抓手,自问自答式或自我表演式的教学活动往往不太适应;三是无生上课是思维在前、教学活动在后,思路必须要清晰、明了,这就需要教师特别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流程,否则上课过程容易卡顿或“断片”现象,而有生上课是教师思维则往往可以跟着课件或教材内容走,上课时一般不会出现卡顿现象;四是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有生上课时教师往往习惯于使用课件,平时一般很少使用板书或板书比较随意,而无生上课则必须使用板书,因此无生上课时往往容易忽略板书,要么忘记书写板书,要么板书结构不合理,要么板书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等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对于部分一线教师而言,平时能够上好一节课,但无生上课未必能够上好。因此,无生上课给部分一线教师带来了一些挑战,尤其对于那些长期并非在一线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或管理者而言,无疑将会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三)
无生上课,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面对、适应和了解。一旦我们教师真正掌握了无生上课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那么无生上课的挑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前,新的一年职称评审活动又开始了,部分教师对无生上课还仍然比较迷茫,显然这不利于教师顺利通过职称评审活动。那么,无生上课前我们教师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一是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已经分析了无生上课和有生上课的区别,而且强调无生上课要远比有生上课有着更大的难度,因此我们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勿盲目乐观,力避轻视无生上课的巨大挑战。尤其对于那些长期脱离讲台的教师或者管理者来说,更要对无生上课高度重视起来。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了,教师才会正视无生上课,才会加强无生上课的练习活动。
二是克服恐惧或害怕心理。我们教师平时上课面对的是学生,有时部分领导或教师听课就往往出现比较紧张的现象,而职称评审的无生上课则面对的只是评委和纪委工作人员,那么教师有可能将会更加恐惧或害怕。因此,我们教师务必要克服恐惧或害怕心理,这样才能正常发挥水平。我们认为,教师克服恐惧或害怕心理,最重要的有效方法就是熟悉教材和多加强练习。部分教师正是由于无生上课时存在恐惧或害怕心理,导致了无生上课活动结果不容乐观。正如XX教师无生上课后这样说:“看见评委害怕死了,我都不知道讲得啥?!”
三是熟悉教材内容。熟悉教材内容是无生上课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大部分一线教师来说,已经上了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课,教材相对比较熟悉。而对于部分脱离教学一线或教其他科目或学校管理者来说,教材内容往往就比较生疏了,因此应尽快熟悉教材内容。我们不要抱着任何的侥幸心理,每一课都应该要非常熟悉,因为无生上课的内容是从电脑中随机抽取出来的,即电脑随机抽取某一册书的某一页,那么教师无生上课就要讲这一页所在的一课内容。
四是了解无生上课流程。尽管每一个学科教学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认为无生上课的流程大同小异,主要包括课堂导入、学习目标展示、进入新课、强调重难点等主要环节,无生上课过程中还要体现出小组合作活动、师生互动活动、板书活动、学生评价活动等相关内容。尽管是模拟课堂,但无生上课要体现出来有生上课的各种情景和要素,就像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一样再现。如多媒体使用,无生上课与平时课堂上课一样,虽然上课时不能使用多媒体,但可以说“请看大屏幕……”。如课堂提问,虽然课堂上没有学生,但我们上课时可以这样说:“请这位同学回答……”,并面对学生有一个“请”的手势。
五是多加强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我们之所以习惯于有生上课,主要是因为我们一直就是这样每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就是我们教师的一项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其基本的流程和方法我们如数家珍。而无生上课之所以生疏,是因为我们平时缺乏无生上课更多的练习和运用,因此我们建议教师要多加强无生上课练习,尽快熟悉无生上课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能。熟悉教材是输入,而上课则是输出。也就是说,我们教师不仅要学会输入,尽快熟悉教材,更要学会输出,把教材内容通过不同方式输出给学生。练习时,应尽量规范操作,严格要求,如备课15分钟、讲课10分钟,上课流程和环节不能缺少或颠倒,最好还要有答辩环节。无生上课练习时,我们建议教师最好让本学科同事或学校领导或有经验教师进行听评课活动,每一次练习后都要有针对性改进和完善。我们在无生上课练习过程中,要有不厌其烦、不怕丢人、不辞劳苦的心态,这样无生上课才会取得更好效果。
六是不必苛求完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称评审活动进行的无生上课,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假”活动,而不是像优质课或示范课评奖那样高标准、严要求,追求课的完美无缺。无生上课活动过程中,评委主要考察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无生上课练习时,不宜过于苛求课的完美性,这样容易导致无生上课患得患失。我们教师重点需要熟悉教材,熟悉无生上课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能。职称评审除非个别特殊情况需要无生上课是优秀等级外,其他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合格或过关即可。
此外,我们还可以掌握一些无生上课小技巧,如备课小技巧,即无生上课往往最多只讲10分钟,如果时间有限情况下,我们教师要重点熟悉每一课前一两个子目内容,后面几个子目内容了解一下即可,这样就可以节约一点备课时间,而且备课时间应严格控制15分钟。如板书小技巧,备课尽量使用A4纸张,最好左列写板书,右列写重要知识点,这样无生上课时板书不容易出错。如导入小技巧,我们每一课的情境导入都可以使用视频或
,然后从视频或
中提取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几个关键词,这样就非常巧妙地进入新课教学环节。如巧用教材,历史教材每一单元有单元导语、每一课有本课导语,还有学习聚焦、学思之窗、思考点和问题探究等教材内容,都是我们备课和无生上课的有效素材,我们要合理使用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活动已经开始了。
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既紧张又兴奋的关键时刻。取得更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一项个人巨大荣誉,同时也给教师增加了一份稳定收入。因此,我们教师都紧锣密鼓地为职称评审工作在做一些准备和努力工作。
其中,无生上课是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此时此刻,可能仍然有部分教师还在为无生上课活动而焦头烂额,感到十分的迷茫和焦虑。如果本文能够给那些无生上课仍然迷茫或无助的教师带来一丝温暖和帮助,给那些无生上课仍然焦虑或苦恼的教师带来一些安慰和希望,那么本人将会感到十分的荣幸与开心。
当然,本文只是代表了个人的一些观点,内容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适或不准确的信息,请您慎重斟酌和思考。但我们仍然相信,广大教师还是能够从本文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灵感的。
无生上课,您准备好了吗?
(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