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研究】李美菊: 课堂上,怎么使用学生的想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023/12/19 17:45:10  阅读:81 发布者:

1》课堂上教师5种关键行为

首先回顾下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5种被认为是促成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师关键行为,分别是:

1.授课清晰。

2.教学多样化。

3.教师任务导向。

4.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5.学生成功率。

这五种行为构成了有效教师的骨架,需要精心打造。要在课堂中成功实施这五种行为,更需要教师用心用脑。

2》课堂上教师5种辅助行为

今天晨读,继续边读、边记下思考。

为了构建有效课堂,我们还需要运用一些辅助五种关键行为的其他行为。这些辅助行为只有和其他行为相结合的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它们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在这里值得老师们掌握的5种辅助行为有:

1.使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

2.组织课程内容;

3.提问;

4.探询;

5.发展师生关系。

3》使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的案例展示

使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包括认可、修改、应用、比较和总结学生回答。

认可:接受学生的正确回答,并向全班重复。(提升授课清晰度)

修改:使用学生想法,并重述。或者简单加工,用自己的话或者其他学生的话概述。(创造教学多样性)

应用:使用学生想法教一个推论,或进一步分析、设计问题等。(提高学生成功率)

比较:接受一名学生想法,并将此与该生或其他同学先前表达过的想法或者当堂生成的延展想法建立联系。(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总结:用课堂上学生所说内容概述本节知识。(提升教师任务导向)

其实这几种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对话策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多年教学探索也都养成了习惯性运用。只是没有系统梳理,形成连贯性的自动化教学反应。也没有更深一层地去探究如何通过调节师生对话和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验和思维模式重构所有内容。

而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甚至也有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面对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经常性都是直接用“好”、“非常棒”、“正确”、“非常对”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没有积极使用学生想法和贡献的意识。

以物理学科一个课堂片段为例,来说明下教师如何在课堂使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来更强烈和持续地推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小米,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小米: ρ=m/V

(在这里,不少老师都会说:非常好或者正确,再或者说:答对了。然后针对这个问题的提问就到此为止了,接着继续讲解。)

那么大家看接下来,如果这样继续问,会是什么效果?

教师:小米,你来黑板上展示一下公式吧。公式正确(认可)。现在给大家一个铁块,我们按照小米所说的去做(采用)。他说物体质量m除以物体的体积v,可以得到物体的密度 ρ。(教师口头重复,全班面前再次认可小米的贡献价值),谁能上来用小米说的公式来演算下这个物体的密度?看和课本上给出的铁的密度值是否一致?(让其他同学应用、验证)

(得到其他同学验证后,大多数老师对问题的追问就结束了。)

那么大家看接下来,如果继续追问,会是什么效果?

教师:我们会求密度了,谁能把这个公式变形,变成求质量m,或者求体积v的公式?(应用、推论)

学生小爱、小明积极回答:m=ρV, V=m/ρ.

教师:谁能快速设计一道求质量m,或者求体积v的应用题,让大家运用公式来计算?(在正确的答案基础上,让学生参与设计提问)

......

最后,教师:所以,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踊跃回答,我们学习了密度公式ρ=m/V,以及它的两个变形公式m=ρV, V=m/ρ.(总结)

(大家看,所有这些都是从小米一句简单的ρ=m/V而逐步完成的。)

这只是一节物理课上的教师调节对话片段的不完全展示。我们可以看出,使用学生想法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教师有知识逻辑的引导设计和对话技巧。

当然,我们在备课中,有时候也不会节节课都提前计划好如何答复课堂上自然生成性的一些学生回答。

但是,要成为一名成熟型的教师,是要有意识不断培养自己在课堂上能够随时把握课堂时机,把学生想法和贡献融入教学的掌控能力,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高效学习。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