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研究】李美菊: 哪些教师行为被认为是促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2023/12/19 17:44:00  阅读:87 发布者:

最近在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加里•鲍里奇的书《有效教学方法》,这是一位前辈推荐的,读起来很多地方有共鸣,就边读边做些笔记。

书中提到”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我理解与我们口头上说的”好老师““好的教学”意义相同。

好老师,是社会大众期待的理想型教师模样:为人诚实,工作努力,对人宽容友善,对学生爱护周到,课堂教学效果好,对事务富有洞察力并事事尽职尽责等等。实际上,这对一名老师的领悟力、学识、奉献精神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我想,每一位家长都期待自己孩子能够在求学生涯遇到这样完美的老师。我虽然也有这样的期待,但是我知道这与现实并不相符。因为,我也是老师,尽管已经有19年的工作经验了,而我自认为和大众期待的理想型教师也是相差甚远的。

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课堂,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平凡岗位上不断追求品格提升,不断追求完美课堂的普通教师。

书中提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促使研究者把“有效教师”的有效型研究从研究教师本身聚焦到了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模式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行为的影响上。

那么,哪些教师行为被确认为是促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呢?

在大量研究中,有5种教师行为得到了研究的一致证实,被认为是促成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关键行为,分别是:

1.授课清晰。

2.教学多样化。

3.教师任务导向。

4.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5.学生成功率。

作者还分别对这5种教师关键行为进行了解释。

1.授课清晰,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明确提出观点,便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易于理解,尽量少用含糊不清或不明确的话,比如:"也许是"、“可能会发生”、“似乎表明”。能够对概念解释清晰,少用些复杂的长句子解释,多用些短而简单的句子,避免学生思维逻辑混淆。教师讲话内容还得表述直接,指令清晰,避免学生听得糊涂,不理解,注意力分散。

2.教学多样化,主要指教师在上课时授课方式的灵活性。作者提到创造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问。这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提问是有效教师需要掌握一门艺术。如何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如事实问题、过程问题、收敛性问题、发散性问题等。教学多样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利用信息化手段、演示工具、学习材料的延展与补充、互联网的运用等,都能不同程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其实,在我多年实际教学和听课中,发现很多老师都无形中根据教学经验的积累创新了不少教学策略,比如游戏活动、换位置、花式表扬鼓励、口诀或顺口溜等。多听课,会发现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就隐藏在不同教师的常态课中。

3.教师任务导向,一句话解释,就是教师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新知教授的时间分配。研究表明,用时越多,学生学习和练习机会越多,成绩改善越大。

怎么可以提高教师新知教授的时间分配,用反向思维思考,就是如何减少那些干扰课堂的事件时间分配。干扰课堂事项比如有:考勤、发作业、收作业、检查作业、通知事项、课堂违规行为处理等,要尽量把这些非教学事务放置到课前或者课后,保证最低程度打扰教学时间。

反思下我以前的课堂时间,也常常被这些非教学事务占用,尤其是我们中职课堂,唤醒睡觉的学生、批评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等这些问题处理很常见,如果学生不听话,老师得不到尊重,也会激起教师情绪失控,会出现师生对峙,教师忍不住占用课堂时间批评、说教某个学生,从而导致教学进度受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4.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也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处理和运用教师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的时间量。这很大程度上依赖学习规则的制定,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常常走到学生中间(其实就是变相的提醒),课堂上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是否足够容易到每个学生即使没有老师指导也能够完成,耗时性的活动是否尽量减少了,有没有针对学生认知差异有分层的资源补充给那些“吃不饱”的学生等。

5.学生成功率,指的是学生理解和正确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和作业的比率。检验一节课是否高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看教师对这节课的组织和计划能否产生中高水平的成功率。

总之,这五种行为构成了有效教师的骨架,需要精心打造。要在课堂中成功实施这五种行为,更需要教师用心用脑。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