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增效 优化作业提质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锦小学 贺瑞仙
一、案例背景
(一)智慧化作业管理的必要性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锦小学高度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力图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提高学校行政效率。在信息化建设中,“学习通平台”钉钉平台”作为学校教师教研、教学管理的主要平台,也承担了全校学生作业监管的功能。
(二)作业探索学科+研究的实施
随着2022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瑞锦小学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将基础学科与体艺学科、关键能力相结合,全面推进“学科+”实践性作业的深度研究与探索,从作业设计、作业实践和作业评价三方面,重构“双减”下学校教育教学新样态。
二、特色做法与经验
(一)科学管理 智慧先行
1.搭建可视化作业平台,作业管理有智慧
通过“学习通”和“钉钉”搭建“作业可视化管理系统”,从作业时段分布、作业时长、作业完成正确率、教师作业批改等四个维度进行大数据采集与计算分析,结合动态数据图实现班级内各学科教师之间作业布置时长互通、年级备课组教师之间作业内容及形式共研、学校内所有班级作业布置共享的智慧管理。同时,在校园内和平台上及时公示,“作业系统”的数据和信息,接受师生家长全员监督,让作业管理和学生学习活动建立无缝对接,和教师教学活动互为促进。
2.建立特色“作业资源库”,作业布置有创新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业设计和管理的主体作用,对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的作业进行搜集整理、分层标注并统一上传“作业库”,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分层布置:瑞锦小学将作业划分为书面、阅读、实践、体育锻炼、科学探究等多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分为“弹性作业、分层作业、跨学科作业、阶段性作业”等各个属性。
3.形成人机合一评价模式,达成作业“高效益”
作业管理实现“精准到班、精准到人”的“双精准”。形成了“巩固练习——学情分析——精准讲评——个性化辅导”的平台应用模式,作业评价采取人机合一的形式完成。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扫描识别自动生成班级、学科、个人等不同维度的学情报告,根据学情报告,量化和质化相结合,单次作业与全过程相结合,对学生的作业过程进行综合、立体、精准评价,实现作业即成长。
(二)依托智能化平台,整合优化作业设计
1.平台支撑:统整跨学科
学校利用钉钉和学习通平台开展教师素养作业设计大赛,以设计“好玩的作业”为切入点,把各学科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年级备课组、年级学科组之间彼此合作,共同研究设计跨学科作业单。
2.知行合一:立足生活化
作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师生将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造。
3.五育并举:作业校本化
我们学校是戏剧特色校,学校结合戏剧中的的人情风物、传统文化等。家校配和促进共育,专门设计“师生同行”“亲子实践”等作业,《梨园创美》课程就给了我们一条很好的路径,《海娃送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知历史、懂豫剧、爱国心”中,提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设计了不同主题、富有地方特色的段本实践性作业。如二年级的“巧手做河南烩面”在生活中记录河南美食故事。五年级的“跟着史记游郑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三)从知识到素养,深入作业实践
学校将指向“素养本位”的学科作业设计纳入教研工作体系中。
1.语文+:系统化思考,凸显语文核心要素
阅读+创作的语文项目化学习。五年级以校学习通平台“阅读计划”为契机,开展了“中国四大名著”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了“古人也有朋友圈”“名著展演”等系列活动。借助项目活动支架,充分体验作品迭代、创新发展的成长历程。
2.数学+:借“手脑联盟”,感受“数”与“生”的关联
对数学来说,计算类、解决问题类的学习内容,必不可少的要做适当纸笔练习。若将数学作业设计还原到生活中,是否也能达到巩固练习的效果呢?老师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玩24点、数独、魔方、孔明锁等数学游戏,动手动脑,培养数感。
3.科学+:立足大单元,构建专题作业体系
科学组以项目化学习统整大单元,设计单元项目化实践作业。整个单元的学习都为解决驱动性问题所服务,每一课结束完成该项目中的一项子任务,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所有的作业合集会形成一个项目成果。
以“小豆芽生长记”观察记录卡为例:A层观察卡自由记录小豆芽的生长变化,尊重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个性的表达需求;B层观察卡根据观察要点提示并记录小豆芽的生长变化,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方向;C层观察卡为补白式观察记录,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框架,学生填写具体变化即可。分层作业以学生自愿选择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并对分层进行动态管理。
4.英语+:任务驱动,让作业服务于课堂。
英语组借助一起作业智慧化平台为辅助,以任务为驱动,让作业服务于课堂。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在生活情境创设下让学生解决真实问题,提高了英语实践能力。如持续默读,大声朗读,天气播报,演讲,电影趣配音,仿写,创编,诗歌写作,思维导图创作等,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后台的数据统计也是科学化。
(四)从“重结果”到“重过程”,改进作业评价
1.以展促评,人人有舞台
校园优秀作业展是全校师生共享平台。每学期,教务处会安排一周的时间,将优秀作业本、班级特色作业以及实践性作业等展示在校园长廊内展示。同学和老师借助“五德玉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拿出自己的评价卡送给优秀的作业,去驻足欣赏“身边的榜样”。走进校园,随处可见学生实践作业的成果。
2.阶段评价,指导“活”起来
基于单元目标导向的阶段性作业评价,从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主体上做有效改变。
(1)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出题、让学生当讲解员、让学生当点评师……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角。基于问题导向,学校每学期开展作业“金点子”征集,面向家长、学生开展网络问卷,征集大家最喜欢的作业内容及形式;开展“我的作业我设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设计过程中。
(2)随机化,多样化:不确定性作业抽起来,学生像抽过年红包一般邂逅着他们的幸运题。“抓重点、巧分层、趣实践”的红包抽题。
3.“五德玉娃”+“免作业日”,让评价更多维。
学校坚持“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从开学初,每个学生都有申报“五德玉娃”和“免作业日”的机会,期末前一个月验收考核,评选师生心目中的“五德玉娃”,进入校“红领巾广播站”分享自己的经验。每周的“免作业日”也是这样。学生经过一周的努力,在平时作业、阶段评价中表现突出的,通过智慧化平台产生,获得“免作业日卡”, 每周可以有一天不写作业,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问题解决的成效与社会影响
瑞锦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促进“双减”落地。通过学校宣传、家长反馈了解学生作业完成、课业负担情况,及时调整措施。经过实践和调研,95%的学生作业能在校内完成,60%的家长认为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负提质,提高学生学习力。
作业不仅仅是巩固知识,更是学生锻炼“思维”,发展“智慧”,解决真实问题的平台;展示自我,多元成长的舞台。“反客为主”的作业环境和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为学生的学习量身定做,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成长机会;智慧化的作业管理让作业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发挥。
在“双减”背景下的各种探索仍在继续,学校将通过“作业这件小事”去探索“教育这件大事”,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