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教研中
教师视角的“哇”时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金秋时节,美景如画。
为了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践行自主游戏的理念,提升教师解读幼儿游戏行为能力,2023年秋季学期教学视导在新城区第十六幼儿园进行了主题教研,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幼儿健康成长。
园本教研不是表演,不会热闹而好看。园本教研的本质是学术研究,是教师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研的过程自然、平淡、琐碎又漫长,教师在分析、思考和讨论中都会期待那个让大家顿悟的“哇”时刻。
教研主持人介绍
教研主持人:刘萍
刘萍,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学校;后就读于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教龄21年。在教师的岗位上深耕多年,2013年荣获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13年荣获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3年荣获新城区学前教育教学能手称号;2016年荣获新城区优秀青年教师;2019年荣获呼和浩特市学前教育教学能手称号。
工作履历:
2003年9月至2020年8月任新城区满族幼儿园教师、保教主任、副园长。
2020年9月至今担任新城区第十六幼儿园园长。是呼和浩特市李丽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园长工作坊成员。
观 察·记 录
望、闻、问、切
游戏案例以游戏情境发展为导向,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发现大石头
发现问题,确定游戏任务:幼儿在游戏时发现了大块的石头,很大,想挖出来。整个游戏的发展都围绕“大石头”展开,体现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用工具的游戏过程。
尝试使用工具,解决问题:幼儿分工合作,先后使用了小铁锨、饭勺和大漏勺等工具尝试将大石头抠出来,没有成功。多名幼儿尝试站在大石头上蹦跳想把大石头撬下来,也没有成功。
教师的描述需要重视幼儿的具体动作,在怎样的游戏情境中使用了什么工具,是否解决了问题。随着游戏情境的发展,以大石头为核心,幼儿进行了多个话题的讨论和人员分工。这些具体的游戏细节需要详细记录,作为教研活动具体的分析素材。从这些细节,教师才能发展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解决问题的多元途径等变化。
第二阶段 大石头挖不出
幼儿挖不出大石头,开始去挖周围的小石头,并将小石头装进了木头车里。
第三阶段 挖出大石头
幼儿挖出了大石头,出现了“哇”时刻,幼儿向同伴炫耀自己的游戏成果,游戏发展出现转折。遗憾的是视频素材中没有记录到挖出大石头的那一刻。
幼儿挖出大石头的最初表现是男孩向女孩炫耀“这是我们的大宝石,牛不牛!”之后是想办法把大石头搬出来,教师作为观察者在这一刻不知道幼儿搬石头的目的,从视频的镜头看教师只能跟随幼儿,看石头搬出来要做什么。这才是教师作为观察者的乐趣。
AUTUMN
第四阶段 合作搬大石头
幼儿尝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幼儿挖出大石头后,三名幼儿将大石头搬出大坑,发现大石头很重。面对困难,三个男孩子没有向教师求助,尝试了多种方法:三人合力搬石头、合作滚石头,最终把大石头移出大坑。
再次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幼儿尝试使用木头独轮车运走大石头,过程中发现大石头太重,推动木头独轮车很困难,没办法保持稳定。幼儿又尝试使用了四轮铁制平车推走了石头。
第五阶段 游戏结果,大石头的用途
主动求助解决问题:幼儿请保安帮忙(成人介入),因为大石头实在搬着很困难,请保安叔叔将挖出来的大石头送回到游戏区让弟弟妹妹们当椅子坐。
视频剪辑的建议:
1.视频中有重复的部分,如“幼儿蹦跳撬大石头”、“用不同的工具挖石头”等,建议保留成为比较完整、连续的游戏环节,教师通过反复观察和记录视频内容,解析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考和行为。
2.视频中幼儿“运走小石头”“小石头像恐龙骨头”这一段内容,与幼儿发现大石头、撬大石头、运大石头和用大石头整体游戏发展没有太大联系,可以删掉,凸显游戏案例描述的重点。
教师视角,
发现游戏中幼儿的“哇”时刻
1.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
教师通过观察,从游戏线索看到幼儿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使用工具的游戏过程。在游戏案例中不难发现成人和幼儿对“石头”的看法不同。
教研活动中教师围绕描述幼儿的游戏行为、具体动作进行教研发言,通过分析游戏案例,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整个教研过程,教师对案例前期的观察、记录、跟踪,胸有成竹,体现出对自己专业的自信。
2.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使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需要通过分析游戏案例中幼儿的行为去了解幼儿游戏内容,幼儿具备什么样的已有经验,他们是怎样使用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的,通过教师的观察去梳理幼儿行为背后的思考和逻辑,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教师要重视幼儿游戏故事分享和幼儿反思的内容,核心目的是帮助幼儿梳理新经验。
分享的时间建议在10分钟左右,游戏后的分享是教师帮助幼儿回顾游戏中的零散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可以助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新经验。教师可以在游戏后分享中发现幼儿的深度学习,通过总结形成生成课程,逐步形成主题活动的体系。
教 研
聚焦教师观察描述
TIME
01
教师的发言
教研活动是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是教师之间同伴相互学习的媒介。教研发言可以促进教师的深度思考,思考发言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反思、回顾和梳理的过程。
教师的教研发言建立在小组教研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案例,同伴讨论后确定了观察对象和描述重点,支持发言教师更加完整的表达对游戏案例的描述和分析。
02
教师的观察
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与专注。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投入程度、持续时间、兴趣与转移等。
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教师要观察幼儿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选择与分配游戏角色的能力、设计并推动游戏情节发展的能力,与环境和材料互动的水平等,当然也包括基本的游戏技能。
幼儿在社会性的发展。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的语言交流、互动、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游戏中的合作水平。
AUTUMN
03
教研总结
教研主持人进行的教研总结是帮助教师去梳理日常工作中观察、记录的教学技能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梳理在教研讨论中的有效策略,让教师面对日常工作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的完成工作。
反 馈
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的变化实现新突破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园所文化的整体体现,室内户外游戏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使幼儿园整体形象小巧精致。幼儿园的装修色调统一,主题鲜明,游戏区域规划合理,将有限的空间能够提供给幼儿活动和游戏。户外游戏场地投放的材料多元多样,数量充足,幼儿的游戏自主,状态自然,对自主游戏的落实和实践是长期的,是有坚持性的,是常态化的。
建设教师梯队提升保教质量
教师年轻有活力,对工作是非常专注用心,在园本教研中积极参加研讨,收集的视频能够体现教师有长期观察记录的良好工作习惯,有智慧的眼睛,能够发现幼儿在游戏当中的深度学习。在教研过程当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分析有条理、有层次,语言表达非常流畅。能够看到园长有目标的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有规划的建设一批优质的教师梯队。
打造名园品牌实现阶段目标
希望以园本环境创设为载体,以户外活动和室内区角作为很好的途径去构建教师的园本课程,逐步去提升教学和教研的质量,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来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打造名园品牌。
建设教师团队,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
园长的理念转变和更新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源泉,一位优秀的园长就是一所优质的幼儿园的品牌,希望新城区十六幼继续努力,逐梦前行,打造成为呼和浩特市高品质、高品位、高质量的幼儿园。
END
教师是探行者,
行走在孩子的游戏天地,
教师是观察者,
洞察着孩子的内心世界。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