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

2023/9/28 11:31:37  阅读:130 发布者:

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总体理解

英语学习活动观旨在改变英语教与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忽视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基于此,提出了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提出学习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

2017版高中课标重新构建了英语学科课程目标,提出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构成的英语核心素养目标。这就明确了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将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发现融为一体,解决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相互割裂等问题。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 read the linesread between linesread beyond the lines

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的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的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2017年新版课标p12-13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潜力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警惕过程。”(2017版课标p13

活动观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紧密结合,成为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路径。它不仅为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王蔷,2021

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六要素

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学习策略、语言技能。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类活动

 

一是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

如:感知与注意:明确目的;熟悉话题;预测任务;激发兴趣;激活相关语言;提出导读任务:布置任务。(读前)

获取与梳理:略读;跳读;详读理解信息;根据所读内容画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信息对错辨析等。(读中)

概括与总结:根据所读内容制作图标、导图梳理、概括、复述、为课文选择或添加标题等。(读后)

二是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即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内容,解释内容意义;分析人物性格、价值观、探究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和寓意(在进行以上活动时,运用、内化语言)

三是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的学习活动,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你认为写得咋样?创设新情景分析问题、解决新问题。

这三类活动由浅入深,从低阶到高阶,引领学生从理解文本到超越文本;改变零碎无序的课堂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特点

一是综合性。

课程内容的综合: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

语言技能的整合:理解性技能“听、读、看”与表达性技能“说、写”整合性使用

学科素养的全面性:事实性知识基础、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融合;语言、思维与文化的统一。

二是关联性。

关联学生实际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联学生已有知识:把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作为新知的增长点,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

活动之间的关联:活动的层次性;活动的主线——主题

三是实践性。

注重真实语境设置:从学生语用能力出发,设置真实语境

注重多元互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同伴、教师;学生与自我

注重语言输入与输出行为能力迁移性:输入与输出的实际意义;迁移解决新问题。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