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设计】远在江湖励心志,从来贬官多妙文 ——用意象解析法学习贬谪诗

2023/9/20 17:41:57  阅读:79 发布者:

用意象解析法学习贬谪诗

01

守好信息底线

筑牢信息基础设施的铜墙铁壁

议题及分析

议题名称:如何用意象解析法学习贬谪诗

议题解读:

中国儒家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学而优则仕”。步入仕途,提拔与贬谪就不可避免。于是就有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于是就有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作为被贬谪诗人,他们满腹才华,但怀才不遇,仕途之路极为不顺,被贬僻远江湖间,仍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次议题,就是通过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江雪》、《秋词》三首贬谪诗,探究三位诗人遭受贬谪后的人生思考与处世态度,对中学生面对成长中的逆境与挫折,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选文篇目及来源

选文篇目

选文来源

《江雪》

课外古诗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

《秋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文本解读

文本组特质: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于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因上书劝谏迎佛骨劳民伤财,结果触怒了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忠而被贬却九死而不悔,仍然“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

《秋词》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文本与议题关系:

这三首诗都是诗人被贬期间,仕途不顺时所作,从不同的诗人,不同的代表作中,我们可以见到不同的人生思考与处事态度,而刘禹锡的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是贬谪诗中一道璀璨的光芒,永远地照耀着我们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群诗组读,抓住每首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意象的特征,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会用意象解析法品析诗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比较三首诗歌的作者面对贬谪的人生态度,树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意象解析法品析诗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比较作者面对贬谪的人生态度,树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初读群诗知其意

师:初读三首诗歌,感知每首诗的大意。

1.由朗读三首诗歌,要求读通读顺。并请三位同学分别为大家范读三首诗。

2.读完三首诗,哪首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二、精读群诗品其景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阅读一首诗歌怎样准确快速把握诗歌呢?老师今天带领大家用意象分析法来品读三首贬谪诗。

1.何为意象?点2个人回答,教师点拨,进行巩固。

2.请学生快速勾画出三首诗的意象。

《江雪》:千山、鸟、万径、人、孤舟、蓑笠翁、寒江雪

《秋词》:晴空、鹤、云、碧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雪、秦岭、蓝关、马

3.小组讨论汇报

在以上圈出的意象里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意象,简要分析其特点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注意要抓住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师:咱们班小组合作的氛围真浓厚!老师迫不及待地想听到备个小组的精彩发言。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质疑或者点评。

学生发言预设:

第一小组:

生:我们第一小组选择《江雪》中的“孤舟”这个意象分析。孤舟,就是单独一只小船,渔翁划着一只小船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师:哦,你们小组是结合诗歌中的字眼直按体会到的。现在欢迎选择这首诗的另一小组进行补充或点评。

第二小组:

生:我们小组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读出了诗人的孤独。

师:这二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啊?能不能根据老师所给插图,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

生: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千千万万的小路上,都没有了鸟和人的踪迹。一个渔翁独自一人划着一叶扁舟,在大雪茫茫的江上钓鱼。

师:你描绘的画面真美,老师不禁陶醉其中。

“千山”万径“的宏大背景下,“孤舟”才更显其渺小。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画面法是我们品析诗歌意象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板书:画面法)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这首诗。重读凸显诗人孤独的二个词“孤”与“独”字,你再试一次。

第三小组:

生:我们选择这首诗的“鹤”意象进行分析。诗中这只鹤”排云上“的动作可以看出诗人很乐观。

师:小组读出你们分析的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应该用上升语调、平调还是下降语调来读。

师:老师有个疑惑,为什么鹤“排云上”就可以看出诗人的乐观?小燕子更活泼可爱,“晴空一燕排云上”可不可以呢?ppt展示:晴空一燕排云上)

生:不行,燕子是春天的代名词,这首词写的是秋天。

师:抓住了燕子的季节性特点,非常聪明!可是,秋天岂止有鹤?大雁呢?ppt展示晴空一雁排云上)是否合适?

生:大雁黑,鹤洁白。鹤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代表诗人高洁的品格。

师:你透过鹤与雁的外形差异看到了本质区别,让老师太佩服了!确实,鹤因为身姿优美,常常被用作神仙或者品德高尚君子的代名词。

师:换了一个词,诗的意境相隔千里。大家在读诗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换词法。(板书:换词法)

第四小组:

1:我们第五小组选择这首诗的“雪”意象进行分析。我们通过“拥”这个字看出雪下得很大,把蓝关都堵塞了,路不通,马不能向前。暗示了诗人仕途上的重重困难。

2:我们看诗歌的背景发现,诗人因为上了一道奏折就被贬了。诗的一二句也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通过“朝奏”与“夕贬”的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被贬谪的愤懑。

师;诗人上折劝谏皇帝不要信佛学,他难道不知道这道折子递上去会带来什么吗?为什么还要呈上去?这种精神不就是我们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吗,不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吗?

第五小组:

1:我们组补充“云”这个意象。这里云笼罩秦岭,看不到家乡了,看出云很浓厚,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两个组不约而同地都关注到了意象“云”和“雪”后面使用的搭配动词,这个品析意象的角度找得很好。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首诗里的“云”“雪”的意象,在前面分析的二首诗里也分别出现?(ppt展示诗句)

师:请二个同学读一读。

师:二处的“云”和二处的“雪”有什么不同?

2:《秋词》里的“云”显得云淡风轻,给人一种乐观的感觉,而这里的“云”却带给我们一种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感觉。

师:同一个意象,比较和它们搭配使用的不同词语,会为我们的意象品析另辟蹊径。

3:《江雪》的“雪”给人寒冷的冰天雪地之感,《左迁》的“雪”是雪大而重,阻挡道路。

师:同一个意象,表达了二位诗人不同的心情。其实,在诗人眼中,雪还象征高洁,诗人同时写雪也寄托了他们虽然被贬仍坚守节操的情怀。这不正是“穷则独善其身”吗?

总结:在读古诗时,将诗歌里的某一意象与大脑中储备的其他含有这个意象的诗句比较着读,这种比较法也可帮我们快速理解意象的特殊内涵。(板书:比较法)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左迁》这首诗。(配乐朗读)

4.游戏:今天我们通过换词法、画面法、比较法三种具体的方法学习了品析诗歌的意象,体会到诗人意象选取的精妙。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意象趣味猜猜猜的游戏,老师这有一首诗,被挖去了一个意象,大家可以帮我补充出来吗?

入塞

王安石

荒云____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吹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师:老师给大家先简单解读一下诗歌大意:

诗歌的第一句描绘的是北方地区的环境,第二句说南返的宋朝使臣和送行的辽方官员骑马来到边界,互相道别各奔东西。后二句是说给宋朝使臣送行的燕地的百姓远望南方,不禁回身伤心落泪。

预设:飞蓬、孤雁、枯草、连天、千里、长河

师:大家带给我太大的惊喜了!看来只要心中有生活有真情,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用诗书写人生的喜怒哀乐。就像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贬谪诗的作者一样。

三、再读群诗辨其心

师:三位诗人,面对同样的贬谪经历,抒发了不同的贬谪心情。对此,大家怎么看?各抒己见。

师:面对人生的困境,柳宗元悲伤孤寂,刘禹锡乐观品扬,韩愈愤懑绝望。人生难免起落,面对浮沉悲欢,你可以用诗表达人生,尽情宣泄,到那时老师希望文学只是你心情的载体,当你停笔,仍然要我心向阳,继续前行!

远在江湖励心志,从来贬官多妙文。妙在不平则鸣,妙在坦荡如砥,无须媚俗,妙在不忘初心,修身治平。

网络安全

共筑防线

02

板书设计

远在江湖励心志

从来贬官多妙文

意象分析法

换词法

图画法

比较法

02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群文阅读,让阅读由零散走向系统,满足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要求,给学生带来的是丰富的想象、深刻的体验以及精神的享受,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去实践。

而这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江雪》、《秋词》三首贬谪诗,作为群文阅读范围,来探讨诗人被贬背后的处境和处事态度,将会作为新颖的议题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精神收获。

教学方法上,意象分析法、画面法、比较法、换词法,教给了学生具体有效的诗歌学习方法,对于今后学生诗歌阅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落实好课堂效果,需要注意,首先课前预习上要让学生复习意象的含义和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学生才会更好地去理解意象分析法;其次画面法作为训练学生想象诗歌画面,增进对诗歌意境理解地切实有效方式,要加大对学生的训练,不仅可以在课上,还可以应用到课后作业,尤其是风景描绘的名句,可作为契机训练;最后普,换词法和比较法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简单,而且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大雁、燕子。鹤作为诗歌常见意象,背后又是诗人怎么的情感寄托?这些意象本身又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很乐于思考。所以,诗歌阅读指导,切不可只重在讲授诗歌含义和情感,让学生在诗歌朗读中去体味意象的特点和背后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是诗歌学习的重点。

03

文本内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网络安全

共筑防线

议题及分析

议题名称:如何用意象解析法学习贬谪诗

议题解读:

中国儒家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学而优则仕”。步入仕途,提拔与贬谪就不可避免。于是就有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于是就有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作为被贬谪诗人,他们满腹才华,但怀才不遇,仕途之路极为不顺,被贬僻远江湖间,仍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次议题,就是通过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江雪》、《秋词》三首贬谪诗,探究三位诗人遭受贬谪后的人生思考与处世态度,对中学生面对成长中的逆境与挫折,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选文篇目及来源

选文篇目

选文来源

《江雪》

课外古诗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

《秋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文本组特质: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于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因上书劝谏迎佛骨劳民伤财,结果触怒了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忠而被贬却九死而不悔,仍然“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

《秋词》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文本与议题关系:

这三首诗都是诗人被贬期间,仕途不顺时所作,从不同的诗人,不同的代表作中,我们可以见到不同的人生思考与处事态度,而刘禹锡的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是贬谪诗中一道璀璨的光芒,永远地照耀着我们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群诗组读,抓住每首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意象的特征,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会用意象解析法品析诗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比较三首诗歌的作者面对贬谪的人生态度,树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意象解析法品析诗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比较作者面对贬谪的人生态度,树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初读群诗知其意

师:初读三首诗歌,感知每首诗的大意。

1.由朗读三首诗歌,要求读通读顺。并请三位同学分别为大家范读三首诗。

2.读完三首诗,哪首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二、精读群诗品其景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阅读一首诗歌怎样准确快速把握诗歌呢?老师今天带领大家用意象分析法来品读三首贬谪诗。

1.何为意象?点2个人回答,教师点拨,进行巩固。

2.请学生快速勾画出三首诗的意象。

《江雪》:千山、鸟、万径、人、孤舟、蓑笠翁、寒江雪

《秋词》:晴空、鹤、云、碧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雪、秦岭、蓝关、马

3.小组讨论汇报

在以上圈出的意象里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意象,简要分析其特点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注意要抓住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师:咱们班小组合作的氛围真浓厚!老师迫不及待地想听到备个小组的精彩发言。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质疑或者点评。

学生发言预设:

第一小组:

生:我们第一小组选择《江雪》中的“孤舟”这个意象分析。孤舟,就是单独一只小船,渔翁划着一只小船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师:哦,你们小组是结合诗歌中的字眼直按体会到的。现在欢迎选择这首诗的另一小组进行补充或点评。

第二小组:

生:我们小组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读出了诗人的孤独。

师:这二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啊?能不能根据老师所给插图,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

生: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千千万万的小路上,都没有了鸟和人的踪迹。一个渔翁独自一人划着一叶扁舟,在大雪茫茫的江上钓鱼。

师:你描绘的画面真美,老师不禁陶醉其中。

“千山”万径“的宏大背景下,“孤舟”才更显其渺小。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画面法是我们品析诗歌意象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板书:画面法)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这首诗。重读凸显诗人孤独的二个词“孤”与“独”字,你再试一次。

第三小组:

生:我们选择这首诗的“鹤”意象进行分析。诗中这只鹤”排云上“的动作可以看出诗人很乐观。

师:小组读出你们分析的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应该用上升语调、平调还是下降语调来读。

师:老师有个疑惑,为什么鹤“排云上”就可以看出诗人的乐观?小燕子更活泼可爱,“晴空一燕排云上”可不可以呢?ppt展示:晴空一燕排云上)

生:不行,燕子是春天的代名词,这首词写的是秋天。

师:抓住了燕子的季节性特点,非常聪明!可是,秋天岂止有鹤?大雁呢?ppt展示晴空一雁排云上)是否合适?

生:大雁黑,鹤洁白。鹤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代表诗人高洁的品格。

师:你透过鹤与雁的外形差异看到了本质区别,让老师太佩服了!确实,鹤因为身姿优美,常常被用作神仙或者品德高尚君子的代名词。

师:换了一个词,诗的意境相隔千里。大家在读诗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换词法。(板书:换词法)

第四小组:

1:我们第五小组选择这首诗的“雪”意象进行分析。我们通过“拥”这个字看出雪下得很大,把蓝关都堵塞了,路不通,马不能向前。暗示了诗人仕途上的重重困难。

2:我们看诗歌的背景发现,诗人因为上了一道奏折就被贬了。诗的一二句也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通过“朝奏”与“夕贬”的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被贬谪的愤懑。

师;诗人上折劝谏皇帝不要信佛学,他难道不知道这道折子递上去会带来什么吗?为什么还要呈上去?这种精神不就是我们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吗,不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吗?

第五小组:

1:我们组补充“云”这个意象。这里云笼罩秦岭,看不到家乡了,看出云很浓厚,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两个组不约而同地都关注到了意象“云”和“雪”后面使用的搭配动词,这个品析意象的角度找得很好。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首诗里的“云”“雪”的意象,在前面分析的二首诗里也分别出现?(ppt展示诗句)

师:请二个同学读一读。

师:二处的“云”和二处的“雪”有什么不同?

2:《秋词》里的“云”显得云淡风轻,给人一种乐观的感觉,而这里的“云”却带给我们一种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感觉。

师:同一个意象,比较和它们搭配使用的不同词语,会为我们的意象品析另辟蹊径。

3:《江雪》的“雪”给人寒冷的冰天雪地之感,《左迁》的“雪”是雪大而重,阻挡道路。

师:同一个意象,表达了二位诗人不同的心情。其实,在诗人眼中,雪还象征高洁,诗人同时写雪也寄托了他们虽然被贬仍坚守节操的情怀。这不正是“穷则独善其身”吗?

总结:在读古诗时,将诗歌里的某一意象与大脑中储备的其他含有这个意象的诗句比较着读,这种比较法也可帮我们快速理解意象的特殊内涵。(板书:比较法)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左迁》这首诗。(配乐朗读)

4.游戏:今天我们通过换词法、画面法、比较法三种具体的方法学习了品析诗歌的意象,体会到诗人意象选取的精妙。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意象趣味猜猜猜的游戏,老师这有一首诗,被挖去了一个意象,大家可以帮我补充出来吗?

入塞

王安石

荒云____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吹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师:老师给大家先简单解读一下诗歌大意:

诗歌的第一句描绘的是北方地区的环境,第二句说南返的宋朝使臣和送行的辽方官员骑马来到边界,互相道别各奔东西。后二句是说给宋朝使臣送行的燕地的百姓远望南方,不禁回身伤心落泪。

预设:飞蓬、孤雁、枯草、连天、千里、长河

师:大家带给我太大的惊喜了!看来只要心中有生活有真情,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用诗书写人生的喜怒哀乐。就像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贬谪诗的作者一样。

三、再读群诗辨其心

师:三位诗人,面对同样的贬谪经历,抒发了不同的贬谪心情。对此,大家怎么看?各抒己见。

师:面对人生的困境,柳宗元悲伤孤寂,刘禹锡乐观品扬,韩愈愤懑绝望。人生难免起落,面对浮沉悲欢,你可以用诗表达人生,尽情宣泄,到那时老师希望文学只是你心情的载体,当你停笔,仍然要我心向阳,继续前行!

远在江湖励心志,从来贬官多妙文。妙在不平则鸣,妙在坦荡如砥,无须媚俗,妙在不忘初心,修身治平。

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远在江湖励心志

从来贬官多妙文

意象分析法

换词法

图画法

比较法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群文阅读,让阅读由零散走向系统,满足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要求,给学生带来的是丰富的想象、深刻的体验以及精神的享受,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去实践。

而这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江雪》、《秋词》三首贬谪诗,作为群文阅读范围,来探讨诗人被贬背后的处境和处事态度,将会作为新颖的议题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精神收获。

教学方法上,意象分析法、画面法、比较法、换词法,教给了学生具体有效的诗歌学习方法,对于今后学生诗歌阅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落实好课堂效果,需要注意,首先课前预习上要让学生复习意象的含义和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学生才会更好地去理解意象分析法;其次画面法作为训练学生想象诗歌画面,增进对诗歌意境理解地切实有效方式,要加大对学生的训练,不仅可以在课上,还可以应用到课后作业,尤其是风景描绘的名句,可作为契机训练;最后普,换词法和比较法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简单,而且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大雁、燕子。鹤作为诗歌常见意象,背后又是诗人怎么的情感寄托?这些意象本身又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很乐于思考。所以,诗歌阅读指导,切不可只重在讲授诗歌含义和情感,让学生在诗歌朗读中去体味意象的特点和背后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是诗歌学习的重点。

文本内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转自:“咸安初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