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青树下的小学》听课简录&反思

2023/9/20 11:22:44  阅读:88 发布者:

执教:李竹平  记录&反思:郭雅楠

一、什么是“新鲜感”

《现代汉语词典》

意思的使用、造句

二、走进课文,分类体验“新鲜”

师: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大青树是什么?

师:这个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为什么?

生:以前没见过这个词。

师:新鲜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懂的词句,第二类是让你觉得生动的、有创意的语言,现在请你分类摘抄。

生摘抄并分享。

听课反思:提到“新鲜感”,学生往往会直接聚焦于那些“陌生的”“没见过的词句”,往往忽视了那些“生动、精彩”的语句。因此竹平老师这堂课先从《现代汉语词典》“新鲜”一次的释义说起,引导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分类。并摘抄下来,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对于每一类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应该怎么办,比如第一类陌生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资料等方式理解,如本课的各个少数民族。第二类应该摘抄并积累下来,尝试在以后自己的作品中应用。

三、阅读策略体验“新鲜”——联结

师: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北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边读边批注。

分享时先读有关的句子,再说不一样的地方。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我们平时都是从小区里、公路上来学校的,而且我们学校大多数都是汉族。

(其他略)

师:这样的阅读策略就叫做“联结”。阅读时把文字和自己的生活、阅读经历等联结起来,可以加深你的理解。

听课反思:《阅读的7项核心技能》一书提出,要理解文本内容,做一个优秀的阅读者,所要具备的7项核心技能之一为运用背景知识:书中的一切都会因为背景知识的补充而变得完整。这项技能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联结”,把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读体验等结合到一起,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新学期第一课,重申并重点强调这个技能,对于后面课文的学习和整个学期的阅读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四、阅读策略体验“新鲜”——图像化

师: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哪些时候的场景?

生:早上上学路上、来到学校里、上课时、下课后。

师:文章围绕上课时什么事来写呢?

生:读课文。

师:几句话来写?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4句话,两个部分。

师:找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后面三句话,其他同学听的时候用什么策略才能读明白、听明白呢?

生:图像化(想象画面)。

师:分成这两个部分,作者的思维是什么?第一句和后面3句有什么关系?

生:后面3句为了说明学生们读课文读得好听。

师:再读一读你觉得新鲜的事物和场景,新鲜不新鲜,都要用图像化策略来判断。

生分享有新鲜感的句子。

听课反思:《阅读的7项核心技能》中另外一个重要的阅读核心技能即为构建感官图像:感官图像如同在人脑中放映的电影,能让阅读内容立体化。这个策略在我们的阅读中经常会用到,如我们常说的边读边想象画面等。竹平老师通过又一个阅读策略的强调,让学生把文本内容图像化,进一步体会文章所带来的新鲜感。

五、拓展阅读,积累“新鲜”

拓展《珍珠泉》《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三篇文章。

生摘抄第二类新鲜感的词语。

听课反思:一篇文章的学习带出其他文章的阅读积累,是竹平老师一贯提倡的群文阅读方法, 拓展和本文作者吴然的另外两篇文章《珍珠泉》和《走月亮》,以及和本文内容有联系的《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通过更多的资料去了解大青树下小学里孩子的生活,发现更多的新鲜感。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