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媛 王文娟
单元整体解读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学生进入高年级,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种类更加丰富,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作用非凡。设置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总结前期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更系统地习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
从阅读学习内容和目标定位看,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而写作任务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关于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主要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与阅读策略相关的。回看课标在整个小学阶段有关默读方法的指引: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且带着问题默读;五年级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可见,随着默读速度逐渐提高,默读要求逐渐提升、默读方法也逐渐丰富,学生的思维也在实践中持续发展变化。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的前后衔接,关联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
纵观教材,涉及到“阅读策略”如下:
册序 | 单元 | 关于“阅读策略”的阅读训练要素 |
二上 | 第六单元 |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
二上 | 第八单元 | 学习默读 |
二下 | 第四单元 | 学习默读课文 |
二下 | 第六单元 | 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
三上 | 第四单元 | 学习“预测” |
三上 | 第六单元 |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
三上 | 第八单元 |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 |
四上 | 第二单元 |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
四上 | 第七单元 |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四下 | 第一单元 |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四下 | 第二单元 |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
五上 | 第二单元 |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
在预测(三年级上册)、提问(四年级上册)等专项阅读策略学习基础上,结合五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正逐步形成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细化为以下教学目标:
1.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习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有利于快速获取知识、扩大知识面。
2.运用四种不同的方法促进阅读速度的提高:(1)集中注意力,不回读,遇到不懂的词句,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跳读;(2)连词成句读,提高阅读速度;(3)带着问题,圈画关键词句重点读,(4)学会边读边想,边想边概括,快速提取文本重要信息。
3、提取、把握课文内容主要的信息,在训练阅读速度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
关于表达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漫画”老师”,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纵观教材习作关于“写人”的训练如下:
册序 | 单元 | 关于“写人”的表达训练要素 |
三下 | 第六单元 |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
四上 | 第二单元 | 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
四下 | 第七单元 | 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
五上 | 第二单元 |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
五下 | 第四单元 | 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
五下 | 第五单元 |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
六上 | 第八单元 |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
“写人”类作文从三年级下学期正式开始。最开始是写出特点并简要描述即可;四年级则要求写出印象最深的地方并能写出理由,到了下学期则要求能从外貌、性格、爱好和特长等方面介绍人物。中年段的写人停留在“介绍”上,把特点直截了当地说清楚即可。到了五年级,要求则有所提高,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将一件事说明白了,上学期要求将人物的特点放在具体的事例中体现,并且能够适度夸张,而非直截了当的介绍。之后则从外向内,更加专注于人物的内心、情感方面。五年级上学期的这一习作是承前启后的,既是在前面介绍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事件,让学生初步尝试间接地说明人物特点,也是在事件的记叙上逐渐融入描写手法和内心感受。
在明确了是要在具体事例中呈现个人特点之后,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事例中突出人物特点。《将相和》这篇文章的构思创作紧紧聚焦于“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特点”,因此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从三个小故事中总结人物特点后,反观这三个故事,让学生理解这一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在指导写作时,要提示学生确定所写人物的特点,并配以典型的事例。另外,在写作时要适度夸张,将特点突出。
综上,表达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目标:
1、抓住人物的特点;
2、选择与人物特点对应的典型事例说明人物特点;
3、尝试运用夸张等表现力较强的表达方法将人物特点突出。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和习作训练要素基本属于两个范畴,两者相对比较独立。但是细化习作目标的角度来看,《将相和》这篇文章的构思创作紧紧聚焦于“通过具体事例写一个人,展现其特点”的意图,遵循“以读促写、读写融通”的设计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三个事例为引线,串联文本叙述的骨架,再借助提示语深入人物内心,挖掘人物特点继而抓住任务言行扩展实力细节,支撑起对任务形象多元而立体地解读。文本阅读学习时可以结合小练笔,突破习作的“抓住人物特点,选择与人物特点对应的事例,运用夸张手法将事例写具体、写生动”这一重难点。
大单元教学构思与建议
综合考虑本单元读写训练意图和学生学习实际,在大单元教学中,我们将单元学习KUD目标梳理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阅读时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跳读、带着问题读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阅读速度。
2.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们及时捕捉阅读中的关键信息。
3.通过一个人在具体事情的表现,可以看出其性格特点。
学生将理解(U)
1.阅读策略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2.人物的典型特点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呈现。
学生将能够(D)
1.综合运用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一分钟至少阅读300字的内容。
2.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准确提取阅读信息、理解阅读内容。
3.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在KUD目标中,学生需要达成的持续理解的大概念有两个,分别是:
1.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能提升阅读速度,能帮助学生学会阅读,进一步发展阅读思维。
2.写法的运用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两个大概念分别指向了阅读和写作。什么样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呢?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创设学习情境:你觉得自己平时读书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的阅读者?班级内要评选出阅读速度快,阅读效果明显的“阅读能手”,你有信心拿到称号吗?结合本单元中的学习内容,为了达成阅读训练的概念性理解,依托学习情境,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写作训练的概念性理解的学习任务不单独设计):
举办一场高效能阅读大赛,评选“阅读能手”。
活动内容和形式: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班级高效能阅读大赛。在比赛中,选手将会随机抽取阅读内容,在规定时间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关题目的作答。作答成绩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记录。关卡中的阅读素材难度会逐步加大,积分最高的同学获得“阅读能手”称号。
也可以设计为“开展快速阅读比赛”。
第一个核心学习任务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子任务,在子任务下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具体任务说明见《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书)
子任务一:梳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子任务二:为阅读大赛做准备:借助方法进行阅读自我调控
子任务三:组织班级高效能阅读大赛
其中,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习作,可以结合《将相和》以及学生熟悉的相关课文,激发兴趣,作为另一学习任务进行设计,再在互相评改的环节,将“快速阅读”融入其中——快速阅读同伴的习作,表扬优点,提出建议。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