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绍青浦区珠溪中学聚焦作业管理,加强调控引导,组织校本研修,积极探索如何以作业提质为着力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作业管理 教师专业发展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是学校师资团队整体提升的保障,是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障。我校秉承“修德笃学”的校训,围绕“以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作业变革为突破口,激发教师的群体智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变革缘由:实验强校赋能
我校的师资队伍虽数量基本满足需求,教师队伍中职称、年龄结构比例相对合理,但学科比例还有待完善,个别学科专业教师缺失。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差异较大,教学发展不平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转入公办学校,插入普通班就读,给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业评价带来了新的问题。2018年,我校被确立为上海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明确从课程建设、教学改进、教师成长等方面,以项目研究为抓手,拓展实验强校之路。我们积极参与区综改项目“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指导下,农村初中作业设计与实施改进的行动研究”,以学科主题单元设计为抓手,不断充实完善学科资源库。这又给作业优化之路带来了机遇。我校据此确立了作业变革的具体思路。
1.学校领导层的全新思路
学校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提升作业管理能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严格作业过程管理,健全作业监管机制,以及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领导有力、责任清晰、分工明确、规范有序的作业管理机制。
2.面向教师的系统性支撑
作业优化要凝聚教师团队智慧,从系统的视角,建构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与实施体系,逐步形成校本化作业特色。我校充分利用青浦区在职教师培训方面的有效经验,由专业指导人员、学科工作坊成员组成合作共同体,努力发挥专家、同伴和自身的作用。
3.为教师建设优质的环境与平台
我校通过教学展示、教学论坛以及阶段性总结交流等活动,将实践中已经形成的有效经验加以提炼和传播,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实践路径。我校聚焦主题,将教研组集体备课、专题发言和教学展示融合一起,充分发挥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营造合作研修的氛围。
二、实践过程:关注提质增效的作业变革
1.整体策划,学校做好加强作业管理的顶层设计
我校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提升作业管理能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整体进行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我校制订了《珠溪中学学生作业管理制度》,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辅导、调研、监督机制等方面完善作业管理校本制度体系,切实推动作业管理“控总量、提质量、强功能”。我校成立了由教导处、年级组组长组成年级作业总量调控工作组和由教导处、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组成学科作业质量审查工作组,逐级签订作业责任书,分工落实,责任到位,切实从源头上控制作业的量和提高作业的质。
2.全方位参与,教师助推作业提质的实践研究
首先,以学科工作坊为平台,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主题研修。我校的学科工作坊在市、区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领会学科本质和教学价值,提升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作业的系统设计能力。我校积极响应区课程教学季的主旨要求,以学校教学节为契机,开展以学校为单位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以此形成各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的典型范例和完善作业体系的建设。
其次,以单元教学为视角,开展“校本作业体系建设”主题研修。我校以“作业推进”“命题研究”等为抓手,以专题研修促进课堂教学、带领组室建设、提升教师能力。我校通过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作业体系研究,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库。我校引导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度解读,以单元为单位,开展单元知识结构梳理、单元评价目标设计、单元课时作业设计、单元综合作业设计以及单元检测题编制等,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依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和跟进性作业的设计,最终形成符合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求、对应中考评价指南的各学科校本作业体系,切实提高作业环节在教学五环节中的功效。
第三,项目组推进个性化研究,开展基于作业改进项目的实践研究。我们开展“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指导下,农村初中作业设计与实施改进的行动研究”的项目研究。在“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试卷分析诊断表’的实践与研究”“‘三单一树’作业样式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导学单’引导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改进的实践研究”“‘用—仿—创’知识网络自主建构的实践与研究”等子项目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切实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还开展立足学科作业个性问题的项目研究。以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主体学习的人文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习指导的层次性、交流反馈的及时性等为核心指标,开展“搭建‘读读、议议、练练’——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样式的实践与研究”“搭建‘缜密思维’之桥——初中数学分类讨论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以微视频为载体开展单元知识树构建的实践探索”“初中物理实验导学单设计的实践与研究”等项目研究。除此之外,还有综合实践类、跨学科作业以及项目化学习等作业项目研究。
三、变革成效
我们梳理出“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水平—厘清单元知识结构图—编制双向细目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重点课文课后作业、单元复习作业、阶段性测试题—依据分析诊断表,检测习题的效果—修改完善作业”的实践路径,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和练习设计的精准性。
我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作业档案本的设计与研究。不同学科的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研讨,探索最符合本学科特点的作业档案本。学校教导处对作业档案本提出了明确规定:每日课内课外作业的归档整理、记录学生作业中存在典型问题、设计跟进性作业、对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情况进行反思等。除此之外,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作业档案本的个性化设计。从形式上看,有的学科采用电子档案的形式加以呈现,有的以活页夹的形式进行整理;从内容上看,有些学科设计了综合学习活动、社会考察报告、电子小报等长作业。部分学科从尊重学生差异出发,在作业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体现因材施教,开展分层作业和定制作业的研制和实施。
我校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的作业质量集中督查,督查内容主要聚焦教师作业布置的数量和质量、批改的形式和评语、作业的反馈和跟进等情况,督查人员主要由学科分管领导和教研组组长组成。督查结果主要是结合期中考试后的学生座谈会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学习状态问卷调查等情况作有机整合,形成督查意见,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反馈,并通过学科组工作会议,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导处结合检查中总结的经验和反映的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改进作业的管理制度,以此保障学校常规能更好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细化分层标准,实现作业因材施教。分层作业设计,要找准分层的依据。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学情,对不同学生进行合理归类,有学生群体差异的,有学生能力要素的,有指向学生思维水平的……以此为依据对作业难度、数量、类型进行恰当分层,使作业更具有选择性。通过不同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教师利用作业档案本及时反馈跟进相关问题,为有需要的学生量身定制适合其学习能力、进度、兴趣的作业内容。通过制订辅导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发挥数据优势、精准优势和个性化推送优势,有效搭建“作业—提高—发展”的平台。
作业是设计与实施的双向互动,“双减”政策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在作业提质行动上的实践还很粗浅,我们将通过对作业持续深入的研究实践,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辉,李德显.中小学作业设计变革:目标确认、理念建构及实践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21(11).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2年1AB合刊,作者系上海市青浦区珠溪中学 潘岚)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