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中学
2023/9/20 10:22:04 阅读:64 发布者:
让学生在做中学
后河镇白条河学校 周文玲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念,克服教育生涯中的陈旧观念,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 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在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左右》中,需要我们带领学生运用实物感知数字、空间、图形、数学概念、实物和数学方法,理解数学知识为有机整体,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细胞参与数学探究;通过自觉行动想象、体验等方式来体会数学概念,所以我采用了九宫格放彩色水果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水果,按照教师“上下前后左右”的指令在九宫格内粘贴,从而更直观的理解空间方位,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 摆一摆、拼一拼 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有价值的数学。
比如:一年级数学《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方法,让孩子们不但认识了1--5的数字,还对数学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分与合》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数字的分与合,达到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体会到数感美。
在学习《加法》中,老师同样可以利用教具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明白“加法”的含义,通过“做一做”的体验方式体会数字概念。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看一看、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 在观察中分析,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掌握到新知识。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