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大单元”,共酿“大智慧”
2023/9/20 10:21:26 阅读:83 发布者:
共聚“大单元”,共酿“大智慧”
——梁庄二小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研活动
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的联系,我校于9月14日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大单元设计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数学组针对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玩转”三角形》进行了交流研讨。
张添添老师分享了图形与几何领域《三角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思路,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分析、单元知识整合以及整合后的课时结构化任务的设计等。依据新课标和教材,从数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到依据单元学习主题和大概念进行教材重组,再到数学课程要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纵向和横向分析《三角形》在每个学段的前后逻辑,每个课时之间设计紧扣新课标和教材。把课时教学设计建构起连续性,教学任务分步实施,学习方式体现多样性。
葛梦琦老师讲到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本单元应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并在积累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抽象,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
张永佳老师给了如下三条建议:1.从课标解读、单元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例题解析、教学实施建议五个方面具体说明了五年级组对该单元的整合思考与整合的路径方法。2.在设计单元重难点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调研了解学生掌握和理解三角形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在设计任务时老师有针对性,拓展性,拔高性的题。3.从提炼单元大观念谈到单元学习活动安排和评价设计,老师们发表各自的学习感受,努力将所学所思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中。
潘晓玲老师分享到,添添老师分享的人教版四年级“几何与图形”大单元教学设计,紧扣新课标,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了纵向、横向的梳理与分析,充分说明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图形、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空间观念。
谢晶老师提到“三角形”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四年级的学生并不是很陌生,学生对于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感知,完全不是“零基础”。但是由于三角形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尤其是按边分类,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本着“由扶到放”的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李少老师讲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图形操作,让他们直观地感知三角形的特性,提升他们对于图形的认知能力。而这种认知的提升,不仅需要他们理解新的知识,也需要他们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
李高峰老师讲到张添添老师分享的四年级《三角形》大单元教学设计,格式规范,内容翔实。在充分尊重课标的基础上,加强小学整体教材的纵向联系,充分调研,摸清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整合教材,开发任务型、项目型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设计整体上促进了学校的教研发展,也为数学教研组开发数学备课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袁运涛老师讲到我们一定要深度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既有统揽全局的高度,又有驾轻就熟的能力深入浅出的帮助孩子们建立一张系统完整的知识网!并个人认为有必要在大单元备课、授课这个方向上下功夫!
最后,李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工作做了总结,强调学习新课标的重要性,指出新课标的学习要与五项规范,特别是备课讲课联系起来,不能抛开课堂空头学习,并希望各位老师,共同努力,取得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我校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全体数学组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探索大单元教学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我们将继续砥砺深耕,行思相济,在实现学科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