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标解读】高考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对接(第567期)

2023/9/20 9:54:58  阅读:131 发布者: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规定,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考试内容包括必考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和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在多年命题实践的基础上,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形成了以下鲜明特点。

一、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

无论从试卷结构、试题立意,还是最终呈现,高考语文都坚持把能力考查作为核心理念。以全国卷为例,体现出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以能力來构成试卷。以往试卷内容的逻辑结构为字、词、句、篇,遵循的是知识逻辑。课标卷则分为阅读卷和写作卷,阅读卷考查的是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现代文中的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能力和阅读古诗文中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能力。写作卷考查的是写作能力,包括针对词、句等进行基础性考查的语言文字应用试题和针对写作进行综合性考查的作文。二是不再考查纯记忆性知识。知识是能力和素养的基础,对知识的考查体现在对能力和素养考查的过程中。例如,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要求考生记忆背诵相关鉴赏术语的概念,但要求对其有所了解并能用来分析具体的文本;阅读文言文时,不要求考生记忆背诵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特殊句式的用法,而是通过断句题、翻译题等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附带考查;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舍弃了单纯考查识记字音字形的题型,而研发了在具体真实语境中考查综合应用语言知识能力的试题。三是尝试考查探究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出是 2003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亮点之一。《考试大纲》对语文科的考查要求也相应地在传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大能力之外,增加了 “探究能力”,并在现代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题中尝试多种方式对考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考查。

二、引导考生展示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和思维过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要求及时反映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通过细致甄选各类阅读和写作材料、明确试题设计指向、细化答案和评分标准等多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内化依法治国理念,自主强化创新意识。通过命题技术的提升,高考语文试题不仅考查思维的结果,还通过题干的引导,要求考生呈现思维的过程。特别是考查探究能力的试题,通常预设多个答案,为考生留出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使他们不怯于展现知识能力的积累和思维的品质。高考语文通过素材选取和设问,正确引导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卷中设置一些答案并不唯一的开放性试题,无论考生做出怎么样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就可得分,从而引导考生展现思维过程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考试自身的规律。

三、尊重考生发展个性

高考语文试卷中设置了选考模块,分别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两个模块中选择一个进行作答。选修模块的设计初衷是呼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对接将突出课程基础性和均衡性的必修课程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更多选择权。但高中教学备考却使这个设计变味走样:学生不是由兴趣和优势出发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进行选择,而是直接出于功利目的选择语言直白易懂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地区甚至在高三年级放弃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所以,2017年高考语文大纲在修订时,将此前选考内容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重新列为必考内容。

四、注重公平

对于高考而言,保证公平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标准。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性别考生之间的差别,努力避免出现不公平问题。例如,在选择试题材料时,避用新式传播媒介中热议而传统传播媒介中罕见的话题,避用经济发达地区常见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稀少的事物,避用新近流行、被赋予特定内涵的词汇;在试题设问时,以公布的《考试大纲》为本,题干清晰简洁明了,避免阅读障碍。高考后,统计评价部门还会进行试题功能偏差分析。

五、设计合理的试卷试题

高考语文在实践中逐渐调整试卷结构,研发新题型,提高试卷信度、效度和区分效果。传统的高考语文试卷结构是按照传统方式划分为八大独立模块,分别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在调整试卷和试题时,减少了重复考查,尝试综合考查,以便更高效地实现考查目的。试卷的主客观题比例也不断优化,根据考核目标的不同和使用材料的不同设置题型。例如,考查快速阅读和信息筛选能力的试题,采用了客观题的形式,而考查深度阅读、需要考生陈述自己观点和思考过程的试题,采用了开放度高的主观题形式。在试题形式上,综合运用单一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复合文本等材料组合方式,综合运用文字、图、表等材料呈现方式;在试题内容上,除了使用权威、经典的文本作为阅读或写作材料外,也大胆使用文字表述、论证逻辑等方面存在某些不足的文本,从而更好地考查考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能力和素养等。并且,高考语文不断研发和使用新题型,以适应考生水平的变化,防止机械刷题应试。

高考语文试题在改革路上不断探索,特别是2014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后,积极落实“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改革要求,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整试卷难度,增加试卷区分效果,寻找考查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佳路径。

转自:“高中语文王亚飞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