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语文:培东有约】徐逸群 |《语文:培东有约》阅读思考

2023/9/19 17:50:14  阅读:65 发布者:

“优秀的教育者面临的‘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知识,而是教育者自身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的深度和高度。所有真正做教育的人都深谙这一点,所以他们会以谦逊和敬畏的心,在‘外在世界’做好匠人,在‘内在世界’寻求开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八月份,读完《语文:培东有约》一书后,我感到对语文教学的道路有了清晰的认识。阅读这本书不仅助力我寻找走出教学瓶颈的方法,还为我提供了改进教学的思路。

这本书共分为三辑:“语文浅教”、“语文深思”和“语文有约”。第一辑以多角度立体化的方式指导我们如何备课,第二辑深入探讨了各种语文教学理念,并提供了相关教学方法,第三辑是多位老师对肖培东老师教学理念的解读。

在书中,有许多看似轻而易举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却体现了老师的独特才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在体味“托物言志”和“直抒胸臆”之间的差异时,让学生做动笔的续写练习,用托物言志手法改写“相信吧,       ”一句,这样的练习精准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这让我联想到最近学习的《岳阳楼记》一文,学生们还不能准确判断表达方式,需要通过语文知识进行建构。只给出定义,只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一个概念性的知识,而没有语言运用的训练,这种知识就会变成惰性知识。在《紫藤萝瀑布》一课中,学生们识别了修辞手法中的“通感”,却不理解“香气为什么是浅紫色的”。这种情况在真实的课堂上经常发生,我在处理这类情况时,过于停留在知识层面,忽视了每个修辞手法背后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情感寄托。只有通过言语的反复涵泳,让学生沉浸在文学世界中,才能真正尊重生命,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

肖老师设计的主问题同样令人深刻。例如,《孔乙己》围绕“记住了什么”这一关涉学生原初阅读体验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发表意见。而《猫》一课通过“谈谈小说有几只猫”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猫”这个典型形象和小说的社会意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设计了“这首诗可以送给谁”的问题,在赠诗的过程中打通了学习的诗歌和学生自身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这些主问题就像是从文本外部抛入文本的语境中的一条钓竿,精准地引导着鱼儿的游动,而这样的精准来自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文本解读是一种深入分析和理解书面材料的过程,而主问题的设计则是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以促进对文本的更深入研究和思考。在平时,我的主问题设计往往有相对明确的答案指向,看似抓住了文本的关键点进行设计,但实质上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包装,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开放性的主问题鼓励回答者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回答者提供更具深度和观点的回答。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主问题,能够激发回答者的思考和创造力,推动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本阅读。

读了肖培东老师的书,还让我意识到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滋养生命的方式。它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绽放着美丽的文学世界,赋予人们智慧和愉悦。他说,要深入文本,使文本的生命丰富学生的生命;要反观自省,使文本的生命构筑我们的生命;要动态相连,以文本的生命审视个体的生命。

没错,文本是有生命的。每个文本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和能量。当你走进这个世界,你可以感受到文本的存在,仿佛它们有呼吸、有脉搏一般。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倾听听到文本的低语,嗅到文本的香气,让学生沉浸其中。

如今,语文课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但其核心价值从未改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紧紧围绕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来组织教学从未改变;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未改变。接下来的时间就这样老老实实得把学生引领到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去,带学生走上深深读,浅浅教的语文道路。

转自:“商杰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