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薪火守初心
凝心聚力向未来
- 音乐学科薪火计划第八期 -
宝安区“薪火计划”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精彩回顾
宝安区“薪火计划”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跟岗实习观摩交流活动
为不断提升合唱教学品质,增强宝安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社团组建能力,促进合唱教育快速发展。8月28日,“薪火计划”研修班全体学员赴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观摩学习,针对宝安区音乐教师在合唱训练与音乐课堂教学教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一同探寻答案。
学校艺术特色简介:
“青苗”合唱社团、“阿玛斯”合唱团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创办于1960年,系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十二年制大型学校,现一校六址。60多年的历史积淀,学校秉承“立志,勤奋,求实,开拓”的校训,熔铸厚重的“和睦同心,和合一致,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和合”文化。小学部“青苗”合唱团,荣获北京市“童心向党”节目展演金奖、朝阳区十九届艺术节合唱比赛中分获SSA1和SSA2组一等奖。代表朝阳区参赛首都学生展演季合唱专场展演,荣获朝阳区第二十一届艺术节合唱项目金奖。高中部“阿玛斯”合唱团是由和平街一中内地新疆高中班及北京本地学生组成的一支优秀高中合唱团。作为北京市民族团结示范校,近年来,该团比赛成绩及影响力逐步扩大:合唱团先后参加了国家大剧院、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中山音乐堂、保利剧院、北京剧院、国图艺术中心等专业剧院的专场演出。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杜鹏副校长作了《自信·阳光》专题讲座,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信中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在阳光中工作”的办学理念,以“规范+优质+特色”为发展目标,以“专业+优秀+特质”为教师发展目标,以“全面+优秀+特长”为学生发展目标,推行扁平化精细式管理。以学校“和合”文化为引领,通过“和德”、“和智”、“和雅”、“和健”、“和创”、“和行”六大类课程建设,构建了小、初、高一体化的“和合”特色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方面,设置了基础知识性课程、整合拓展性课程和探究实践性课程。其中,“和健”课程独树一帜,“和美”课程生机勃发,“合创”课程芳心未艾,致力于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展人文素养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学生发展处主任房子维老师以《画和美之风 歌育德之梦》为主题,从学校美育工作、音乐教学和获奖荣誉三方面分享学校的德育工作亮点。依托12年一体化的优势统筹规划,构建“和美”育人体系,将美育纳入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中。制定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年度“和美”育人工作计划。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每三年研制育人发展规划,建立12年一体“和美”育人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开设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营造和美育人氛围。开展“和美”育人课题研究、跨学科研讨、研发跨学科课程,实现学科融合育美,多措并举,创建和美育人平台。从不同角度开展和美教育,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北京市和平街一中小学学生发展处主任张馨文老师《乐润童心 向美而行》的主题分享,结合2022艺术课程标准以课程教学为基础,遵循《北京市中小学生关键能力合格标准及测评方案》与《艺术课程标准学业质量》,制定了小学部各年级的学业质量关键能力检测标准。以常规教研活动为抓手,创新备课方式,坚持备课、背课、说课、讲课、思课五步骤,让每一节课发挥最佳时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精心设置教学总目标、分目标、课时目标,坚守课堂音乐教学主阵地,实现班班能合唱的愿景,让学生的兴趣成为特长,特长成就梦想。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和平街一中高中音乐教师朱莉作了《情景交融——中学音乐学科融合课初探》主题分享,新课标中提出学科融合发展是艺术教育的趋势,高中音乐教学应当从学科本位向育人本位转化,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提倡实践性育人方式,强调跨学科学习。教师的换位思考很重要。同样,学科的换位思考更为重要。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升,既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教材内容的整合能力、取舍能力。而在融合课例的设置上,要精心设计核心问题链,坚持学科本位,注重艺术实践。朱老师结合音乐融合课例《情景交融品阳关》进行分析,采用大单元教学,“以器载道,情景交本”单元主题,创设情境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发觉音乐和美术的共性特征,设置核心问题链“为什么古琴与山水画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探究古琴与山水画美学背后的文化根源,采用问题驱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此次培训虽只有短短8天,但是对大家的影响是永恒的;知识汲取是有限的,但是营造了学员们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全体学员在学与研中开阔视野,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在考察观摩中不断吸取营养,摸索适合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之路。时光里赶路,学习中收获,聚为一团火,散为满园花。相信怀揣矢志不渝信念的全体学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必将以更高的格局,注入更多的前进动力,去绘就未来更加美丽的育人风景!
学有所思 行之有向
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 裴书群
八月秋风,学履不停。为期8天的“薪火计划”素养提升培训已结束,我感触颇深、感想颇深。在这段时间里,亲身体验了合唱指挥的学习模式,聆听了专业领域教授们的耐心教导,学员们相互交流、对比分析、真诚探讨。
一、专家引领,反思启迪
带着内心对教育教学中的种种困惑,进入了后续的课堂,聆听专家讲座,领略名师风采,他们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无不影响着我们。正如刘沛教授所说,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清楚的认识课程性质,提倡音乐的实践哲学,辩证地去看待音乐教育教学,对创意实践素养展开精辟的阐述,使我思想上得到洗涤,理论得到了更新,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需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充分挖掘育人价值,投身于实践。
二、坚守信念,师者精神
教育理想是每位卓越教师毕生的价值追求。在周海宏教授的讲座中,他首先肯定了扎根基础教育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讲座从如何打拍到如何弹奏旋律,明确提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化。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周教授的课堂充满了教育智慧,极大地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其自尊心和个性,助力孩子们的幸福发展。
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专家教授们的引领,学而不辍的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应当把学有所得,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力争成为“敏而好学”的教育者。感谢宝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和机会,让我们凝聚在一起,共同交流、互助合作。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会将学习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前路漫漫亦灿灿,非常期待下次的学习和提升!
西乡实验学校 纪晨雅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是本次薪火计划的最后一站,这是一所以“和合”文化为学校核心文化、“以全面+优秀+特长”为学生发展目标的十二年制学校,“和美”育人体系贯穿十二年的美育教育。走进校园随处可见“和美”文化,玲琅满目的艺术作品挂在楼道墙壁、文化墙、教室板报上,感受到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浓郁的“和美”育人氛围。学生发展处房子维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如何从“全覆盖”“融合”“实践”“制度”四方面多措并举、畅通渠道,创建“和美”育人平台,如何通过贯通十二年制的精品社团和多元化的艺术社团为载体,开展系列艺术实践互动,让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融合中形成丰富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张馨文主任从“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社团发展”为我们细致地讲解了小学部音乐教育的有效措施,不论是方案分析、课例实录、合唱社团评价档案都让我收获颇丰,为接下来新学期的音乐教育工作开展打开了新思路。
转自:“深圳市宝安区音乐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