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凝心聚力再出发 勇毅前行谋新篇
2023/9/12 9:43:06 阅读:77 发布者:
2023年8月23日,南京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成员举行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会议。本次会议包括上学期工作小结、新学期工作计划和专家讲座三部分,由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心组组长、中华中学的庄晓卉老师主持。
一、工作总结
在新学期中心组成员进行了简短的相互认识和交流后,康雯天和李先妹两位老师进行了上学年工作小结。
康雯天老师分享了组内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打磨过程,她以“勇于破圈,聚力同行”为主题,从“不破不立,走出舒适圈”“和合共生,拓宽学习圈”以及“共建共享,升级成长圈”三个维度进行了分享。她谈到,组内成员打破了复习课的既有模式 ,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还将继续探索复习课的更新,打磨真实情景中的问题解决。
李先妹老师则以“携手走向新教学”为主题,分享了中心组团队在过去一年的突破,组内成员从大单元学习入手,不断探索,从“看得见的风景”走向“走得到的景点”。李老师谈到,磨出一节“好”课需要中心组团队整体规划、团队合作、具身参与。在后续的工作中,中心组成员更要更新教育理念,开阔视野;增强协作,坚定方向;落实标准,提升价值。同时,李老师也进行了反思与总结。例如,教师应从“旁观的学习者”变为“真实的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进行“实践的探索”也要进行“理论的总结”。
二、工作安排
庄晓卉老师肯定了上学年中心组在磨课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工作,还分享了自己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尝试;接着,庄老师建议磨课团队成员体验沉浸式教研,具身参与,并建议磨课团队做好过程管理以获得更好的结果。此外,庄老师还介绍了新学期中心组工作安排,包括人员安排、活动安排、工作设想、活动形式等。
三、专家讲座
市教研员王小叶老师认真听取了以上老师的汇报小结,并给中心组工作提出四点具体建议:一是加强团结,求同存异;本着这种意识,协商的过程就是求同存异的过程。二是服从安排,做好本职工作;把每件事当成是成长的台阶。三是提升修养,加强学习;根据课改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并将其落实在实践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四是加强团队建设,构建团队文化。
随后,王老师指出,今年的教研主题仍为“构建立德为主旨,学习为核心的道德与法治新教学”。所谓“立德为主旨”强调,立德是德性的塑造,教师应该把是否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评价课堂是否有效的标准。所谓“学习为核心”则是把过去以“教”为核心转变为“学”为核心,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是否在真正地学习、学生是否参与了学习活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要构建道德与法治新的教学体系,并在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教学设计和教师评价这四个维度上对原有的教学进行重新梳理与设计。
接着,王老师提出,教师在备课与教学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围绕教学主题更能聚焦真实的教学改进,因此教师要紧扣主题并思考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如何落实这一主题。比如,尝试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技术,探索新的教学范式等。
第二,在新课标背景下,找寻新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围绕这一主题,要尝试在教学评价和大观念教学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在教学评价突破上,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等级评定来评分,研读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和教学实施中的评价建议,借助新课标及文献等工具更新理论、探索新方法。
王老师还认为,大观念教学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也是教学方式变革的方向。在探索大观念教学方面,我们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走“大观念教学”的新路。在后续的工作中尝试提炼大观念,讲好思政课的大道理,找寻塑造大观念的有效路径。
“我的一节课是走向‘我们’的一节课”。南京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人对学科的热爱,对于课程的不断思索和使命感让大家心怀热爱,努力前行。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相信每一个“我”对于一节“好课”的不懈追求能够汇聚成“我们”的磅礴力量。
转自:“南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