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让教学时光因阅读更美好(三)

2023/9/12 9:25:45  阅读:77 发布者:

 

《中庸》开篇写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直觉得,教学是件神圣的事。

新课改呼唤“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专家思维分析与处理问题成为课程创新与教学变革的诉求。

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告诉我们:“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为了让学科核心素养能更好地在信息科技(技术)课堂中得到落实,基于大概念的教学成了我的新念想。于是,在这个暑假,我组织伙伴们共读,为新学期践行大单元教学打下理论基础,并明晰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尽管理论性的书不好读,但伙伴们都很用心,一边读书,一边画思维导图,一边写读书笔记……

821日上午,在学科教研基地第四次集中研修时,我为伙伴们举办了读书分享会。一起阅读分享的时光真的很美好,于是我决定将这段时光整理成文推送至公众号,让这段时光永恒!

吴 标

建立自己的大概念地图,做好大单元教学准备

要当好老师,先当学习者。方老师一直要求小伙伴们多读书、勤写作。每每读到好书,她都第一时间买来分享给大家,引领大家学习,指导小伙伴们写读书笔记,通过写笔记把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指导接下来的教学与研究。过去一年,虽然我读的不多,写的也不多,但依然感受到,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书中的知识还可以转化为教学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让教学更加风生水起。而写作的好处更多,它是一个思考教学、总结经验的过程,写多了,就有论文,论文多了就有思想和成就。众多名师经验证明,教育写作能拓展教师的格局、延伸教师的教育生命高度。

7月研修时,方老师送给每位小伙伴四本书,邀请大家利用暑期多读书。我首先读的是刘薇的《大概念教学》,三四天的时间就通读完。这本书极富营养——“什么是素养?素养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大概念教学?如何进行大概念教学设计?”……这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在读完第一章时就已豁然开朗。书里的图例也非常形象和有启发性,比如冰山图,用专家结论和专家思维来划分小概念和大概念,一看就懂。

阅读这本书,还让我“发现”了自己。比如,过去十年,我教过机器人课程,上过创客课程,上过编程课程,近期则在进行人工智能教学,接下来还要探索大单元教学。为什么要不停换赛道呢?我自己并没有想过。方老师把我这一教学追求归纳为“追新”,我总觉“追新”还不足以概括我的全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突然明白,我一直在“追”的其实是更适合培养学生素养的路径,赛道虽有切换,但我的目标一直都没变过。

阅读这本书,还让我“改变”了自己。在悦读的过程中,毕业二十年的我居然重新开始边读书边记笔记了,有些章节来回读了几遍,好词好句都画了线(以前我可是最讨厌在书里画线的)。后来翻书时我发现,划线的地方,勾勒出了我的“基于大概念单元教学”的大概念框图。

因为开展过大单元教学,我脑海里有帮助思考的素材与经验,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为接下来的教学理清思路。要开展大单元教学,就必须先建立自己的大概念地图,形成专家思维和高阶教学理念,才有可能较好地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教给学生素养,自己先要成为高素养的教师。阅读这本书,还让我找到了“成为自己”的路径。

首先,我要建立自己的学科大概念地图。从课标可以知道,信息技术学科核心大概念有“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四个顶端概念,没有进行深挖学习,那么对它们的理解将片面化和肤浅化。因此,我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构建专业知识图谱,在顶端大概念“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之下,丰富自己的大概念地图,养成专家思维。只有当自己具备大概念地图和专家思维,才能做到帮助学生构建学科大概念,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养成学科素养。

其次,我要建立自己的跨学科大概念地图。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高的认知能力,才会有高的素养。而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受教师认知水平的影响。因此,我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构建跨学科大概念地图。

从书中我读到——核心素养的核心是真实性,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真实的学习,习得的真正素养是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方老师的教学思想“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也特别重视“求真”,“求真是在培养批判精神、逻辑思维、计算思维的过程中涵养学生认知世界的新视角。这一过程既注重逻辑训练,追求真知,也崇尚涵养真实。” 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创设真实情景,如何发现更多的真实性问题,并能将真实问题与素养目标建立联系,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往往博学且多才多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师往往能旁征博引。我相信,这样的教师一定是具备跨学科大概念地图的。所以,教师建立跨学科大概念地图是更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

再次,我要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的大概念地图。在阅读本书之前,虽然也经常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及知识,却未能构建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系统,所学理论,很少落实指导教学实践。阅读本书之后,我开始有意识构建自己教学的大概念地图,即使仅仅是刚开始,我对教育、教学、课程、课堂的认知,已经比之前更深一层了。教育是具有未来性和生长性的,要达成这一目标,我必须构建自己教学理论的大概念地图,养成教育教学的专家思维。

回头看,因为一直在教学上有所追求,我的学科的专业知识还算达标,在《大概念教学》的指引下,我很快就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学科大概念地图,接下来只需要不断完善充实即可。《大概念教学》不仅有理论指导,第二章开始的大概念教学设计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参考意义,结合《学历案》的学习,让我对接下来开展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充满信心。而如何建立自己“教学理论的大概念地图”,成了我接下来的大任务。

近来愈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慨,一本书读了忘,忘了再读,要引用时还需要不停的翻书,而以前读的书,却依然清晰记得。趁现在还没有彻底“老年痴呆”,我要赶紧多读几本书,把完整的教育教学大概念图谱,勾勒出来。

王敏珊

《大概念教学》读书笔记

我教了,你不会。我教了,你会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上依然不会。教学中经常遇到上述两种现象。教师如何教,才能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能迁移所学解决问题?假期,在方老师的推荐下,我学习了刘徽博士的《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个设计》,期望能在阅读中遇见答案。

一、读书解惑

什么是大概念?什么是大概念教学?这些“高大上”的名词,自然是解决“教师如何教,才能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能迁移所学解决问题”绕不开的良方。

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大概念的“大”反映专家思维,具有生活价值。“大”并非字面意思“庞大”,而是“核心”,它指的是“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大概念不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要打通学科间的学习,建立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联结。大概念的生成需要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循环过程,从具体情境中抽象而来,并能返回到其他具体情境中去,实现高通路迁移。

大概念教学就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它指向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大概念以素养培养为目标重新定义教学。与原来教学相比,大单元是一种“素养单元”,而非“内容单元”,它以素养目标为线索来组织单元,围绕大概念组织学习内容、迭代累积形成更大的有意义的认知网络。大概念的目标在于将形成的知识网络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打通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解决学了不会用的问题。

二、设计教学

大概念教学的实施以单元为单位,这个单元的设计可以是教材原来的自然单元,也可以是围绕大概念目标重新组织的新单元,即常规型和创新型,一般以创新型为主。大概念教学的设计,要围绕素养目标,基于“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进行规划,最后以大概念串联起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和过程设计。

三、开展教学

好的设计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教学的开展才是真正的舞台。大概念教学是以单元为单位,然而具体还是处理好从“单元——单课”的过渡,实际开展过程为单课,因此要做好每一节课的链接,做好单元规划。书中介绍用“单元轴”来串联各课,形成单元规划,可以用单元任务单呈现给学生。但在阅读比对过程中,我认为用崔允漷教授提出的学历案更为详细。学历案指向个人知识管理,更有针对性,能为师生双方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提供监测依据。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案的革命,学历案是导学案的提升。大单元作为一种设计,引领课堂进行,学历案则是设计的落地,两者的合并促使学生理解或生成大概念。大概念教学是“具体——抽象——具体”生成经历的循环过程,学历案站在学生立场关注学生学习经历,两者均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真正做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培养”的过渡。

冯谨桢

读《大概念教学》有感

暑假里,方老师送给我们几本书。书读得很慢,因为个人水平有限,还经常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于是我还是采用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做笔记,划重点。

我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大概念教学》,这本书描述的教学方式我觉得比较新颖,它诠释了如何进行课堂转型。书里介绍了很多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引人思考的问题,让我受益良多。

读完《大概念教学》这本书,有几个点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书中提出的“大概念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概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和原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它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同时也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可以让学生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书中提到布鲁纳指出,单靠好奇心是远远不不够的,因为好奇心是短暂、表面的……焦耳当则直接提出了动机公式,即“动机=需求×价值”,指引我们如何去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多参与,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大概念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点:如它可以让学生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再如,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又如,它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推动实践知识。这些都让我眼前一亮。在传统教育中,常常被细节淹没,教学内容千篇一律,而学生们只能死记硬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大概念教学,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方式,以“概念”为中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理论联想到实践,学会总结归纳,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读完书我发现大概念教学教会了我学会换位思考,适时地改变教学模式。过去我的教学,是教教材,就知识教知识,关注最多的是内容上的关联,这样的教学无疑把学生限制在了某一技术的学习中,以至于学生学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大概念教学是立体的,它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现在和未来之间搭建了一座牢固的桥梁。它可以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专家思维迁移到现实世界中,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家思维面对未来多变的生活,提升解决未来的真实问题的能力。读完书,我备受启发,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要学会换位思考,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更好的教学模式。

黄海霞

《大概念教学》和《教案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常常在思考如何落实新课标,感谢方老师介绍了《大概念教学》和《教案的革命》,让我避免了“思而不学则殆”,又让我们分享学习心得,让我避免了“学而不思则罔”。《大概念教学》和《教案的革命》为我的理论知识添砖加瓦,特别是大概念教学这本书,理论知识多而深,我在断断续续的阅读中读完了第一遍还不得要领,我认为这是学而不思则罔。于是,我进行了第二遍的阅读,并尝试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为了能够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理念,我尝试把这两本书跟新课程标准建立联结,我惊喜地发现它们的理念高度契合。接下来我想分享我读书的心得体会。

第一,《大概念教学》一书中提出要从教专家结论转向专家思维,大概念是专家思维的典型特征,以理解促成高通路迁移。大概念是一个学科的科学基础,约定了一个学科的知识关系,所有的知识在这里可以变成一个知识网络,贯穿其中的是学科的逻辑,新课标中已经捋出了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这六条指向学科大概念的主线,它们是递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大单元是以素养目标为线索,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这与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谋而合。

第二,《大概念教学》一书中提到单元设计步骤包括目标设计、评价设计、过程设计,撰写单元目标中说到目标是预期学习结果,以学生为主体,学到了什么,学了什么。《教案的革命》一书又提出了学历案,学历案是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教案设计理念。这些与课程标准一样,都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大概念教学》一书认为理解大概念要在不同的真实性情境、任务和案例中不断经历归纳和演绎的动态过程,本质问题的设计应该链接现实世界,引起持续性研讨。《学历案一书》认为要把知识建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活动设计以遵循学生立场,问题驱动学习_以问导学,实现"真学习"。同样,它们与课程标准一样,都倡导真实性学习,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新课标指出要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倡导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时代的学习创新。在《大概念教学》和《教案的革命》两本书中也持同样的观点,在如何实现学教评一致性上也有具体的案例分享。

读完这两本书,我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具体和深入的理解。同时,基于相同的理念,《大概念教学》给出了具体的大单元设计步骤,还有它们相应的模板、方法,有了这些宝贵的资源,我将更有信心进行大单元教学;《教案的革命》一书提供了学历案书写的方法和步骤,同样指导我能够站在学生立场去更好的设计教学。

唐代诗人孟郊在《劝学》一诗中说道“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需己运,他得非我贤。”在未来的教学时光,我将揣着这满满的收获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结 语 

让教学时光因阅读更美好

在梳理伙伴们的读书心得时,我的嘴角始终是上扬的,每位小伙伴将书读到什么程度,读书给小伙伴带来什么启示,都逐一映入我的心底!

刚加入团队的小伙伴,读书读到的是书中的知识;曾经跟随我一起读过书的小伙伴,读书读到的多半是书中内容给予自己的启示,以及在书的启示下自己的教学将行向何方。

读书、感悟、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凝练——这便是我希望伙伴们走的专业发展之路……

转自:“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