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规范有效开展参与式主题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胶州市初中地理学科于8月18日对全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暑期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活动在胶州市振华中学举行,活动由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初中地理教研员朱铎锋老师主持。培训活动由课例展评、专题报告、青年教师教学展示和主题讲座四个主题组成,在新学期开学前形成了全市初中地理老师深度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的教研新样态。
01
课例展评
课例展评环节展示的是由胶州市英姿学校张浩老师执教的山东省基础教育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例《图出中心》。本节课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为课标要求,以“探讨青岛和济南谁能够成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为学习主线,以多种主题内容的地图为学习素材,以生活化、结构化、素养化知识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以成果导向为引领、真实情境为依托、任务驱动为载体、问题解决为目的、全程评价为保障,展现了山东省初中地理教学的新高度。
课例观摩后全体参训教师展开了积极的评课活动,胶州市振华中学苑文春老师、胶州市实验初级中学翟丽瑶老师、胶州市第二实验初级中学韩聪老师、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张云霞老师分别对课例进行了点评。
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整体效果大气、视野广阔,起点较高。课堂教学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项目脉络清晰、知识素养清晰、感情脉络清晰。学习主题的确定贴近学生生活、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学习任务驱动,通过不同的视角完成学习项目。
02
专题报告
培训活动第二阶段由胶州市英姿学校张浩老师作专题报告《以研促教,研修并重——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发展的应为与可为》。
张浩老师从方案统领、以标为标、落地实施三个维度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施进行了分享。
张浩老师在报告中指出,《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以及《山东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学习落实要厘清从文字到概念到观念 、从观念到实践的关系;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中要重视实践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知行合一,知而行之。
他强调,教研工作要结合对单元教学的理解以及一线教师操作的现实可能性,逐步研发并完善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和框架。提高教师站位与视野,把单元视为一个整体,以单元为最小育人单位整体设计,溯源国家课程标准,链接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要求,中观关注教材单元内容,微观聚焦学情,进行系统分析、整体设计,研制出一脉相承的单元组织中心、素养目标、评价任务,实现教与学相互关联,形成结构化的学习经验。
从教研任务的安排走向主题任务的申请,从教研活动的旁观者走向实践研究的同行者,教师的生命成长状态也要从观望、尝试走向卷入、融入。应为,是使命担当;可为,是值得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03
青年教师展示
培训活动第三阶段由胶州市上合实验初级中学王艺霖老师、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战媛媛老师、胶州市实验初级中学相昌蕾老师进行了主题经验交流和说播课展示。
胶州市上合实验初级中学王艺霖老师展示了七年级下册《认识大洲》单元教学说课。
单元学习是以单元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自主决策或合作探究活动,最终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或学生自评。本次采取说课的形式,选取了“大洲”这个主题,围绕初中阶段学习的五个大洲展开关于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河流以及人文方面的学习。借用地图,大洲之间对比学习,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放手学生讨论学习,解决问题。
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战媛媛老师以《落实新课程标准,打造素养导向的高效教研教学》为主题与全体参训老师分享了瑞华中学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组织过程中的好方法,好点子。
学校积极开展关于新课标的学习,认真研究课标,理解学科本质,并探索如何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在教学中。瑞华中学从教研组,教师,课堂,再到学生,构成了落实核心素养改革的线。让教学目标保持整体和连续性、让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关联性、让课后作业体现创新性、让实践活动体现主动性。
胶州市实验初级中学相昌蕾老师结合2023年国家实验精品课获奖作品,从“研读要求要精细、教学设计要精当、课堂呈现要精彩、视频录制要精致”四个方面向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制作精品课的心得。
相老师认为,研读课标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出清晰的课程结构、精准把握课程重难点、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始终谨记以学习者为中心,坚持成果导向原则,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创设情景,建构驱动性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聚焦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相老师还从课件的制作、表述的专业凝练、授课的形象与体态等细节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分享。相老师的分享为老师们录制精品课提供了借鉴。
04
专题讲座
培训活动第四阶段由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初中地理教研员朱铎锋老师作题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讲座。
朱老师指出单元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衔接的中介和桥梁,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范式,能够让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课堂中看得见、做得到、可评测。教研工作要突破当前一线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所面临的教学困境,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践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案例参考。
朱老师强调单元教学是一个从单元设计到课时推进,再到课堂诊断、作业跟进的完整育人闭环。课堂观察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基于大单元教学实际需求,教研工作在推进教学实施和课堂观察过程中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观课评课,以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行为中生长。
在此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课堂观察目的。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解决教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教学质量。二是确立课堂观察维度。站在学生立场,通过不同维度的课堂观察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认知轨迹。三是评价量表的科学性。厘清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是否及时获取到了评价信息、利用评价信息的方式时机及效果、分析与建议四个要点。
教研,不是为研而研,也不是为教而研,而是为学而研,归根结底是为生长而研究。教研工作根据教师的不同特质、不同基础、不同优势,展其长、扬其特、观其变,才能实现教研促教、促学、促生长的目标。
从1到N。生命具有生长性。当我们把教研工作视为一个生命聚合体的时候,就让教研成为了一个不断生长、不断聚合、不断进阶的过程。也因其组成生命个体的差异性,呈现出教研生长性。
新学期即将开始,胶州市初中地理学科全体教师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落实,为提升全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教研水平不断努力!
转自:“胶州地理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