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单元教学设计中,如何搭建思维培养路径?

2023/9/4 11:11:32  阅读:82 发布者:

新课改下,单元教学要落实学生思维培养,有效达成素养目标。没有思维就没有素养达成。那么单元整体教学应该如何设计与实施才能精准指向学生思维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小学部以551”思维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为依据,重构单元整体教学,有效落实思维培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提炼总结了育新经验,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指向思维培养,单元整体设计要把握哪些要点?

※ 从单元整体设计到思维课堂教学如何推进?

“思维课堂”是指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为目的,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自2012年开始就立足学生思维培养,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了“五有、五思、一核心”的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取代过去的课时教学,育新对教学改革的探索也从课堂上升到单元整体,以551”思维课堂教学的理念及模式为依据,以素养培养为导向,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的融合点,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重构。“五思”对应的课时教学原理及单元整体教学原理如下图所示。

在育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精准指向思维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指向思维培养,单元设计遵循三大要点

1

创设与生活关联的真实的任务情境

551”思维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创境启思”。在课时教学模式中,“创境启思”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与本课时相关的情境。

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重构整体大单元的情境创设,则要确定大情境是整个大单元的情境,或者说整个大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这个情境之中,而且必须是真实的生活情境。

这里所说的大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一个微课程。现有教科书如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由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组成,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不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展开的完整的学习事件,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元。

大单元是围绕主题展开、将知识结构化后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单元。以人教版《新起点英语》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Growing Up”为例:

1课时是词汇教学课,通过介绍主线人物的成长,让学生学习有关成长话题的表达。

2课时是会话教学课,通过“When did you ...”及答语“When I was...”让学生学习怎样询问他人的成长经历。

3课时是读写结合课,让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描述自己成长过程中一些有趣的故事。

Let's Spell”板块中,学生学习辅音连缀“sp”“sk”在单词中的发音;在“Let's Check”板块中,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复习与检测本单元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情况;在“Fun Time”和“StoryTime”板块,通过阅读人类和几种小动物的成长经历以及丑小鸭的经典故事进行拓展性语言学习,加强对成长的意义的理解。

纵观本单元中的所有内容,教材的整体设计凸显了成长话题的全面性,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递进,符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但是各板块之间的内容缺乏联系,在情境的趣味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等方面也有待改进。

要想深化主题的意义,教师必须思考这一主题应该依托什么样的语境来展开和表达,应该为学生创设怎样的趋于真实的情境。

教师通过学情调研得知,绝大多数学生都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但对于幼儿时期的经历记忆模糊,需要通过亲子互动共同回忆成长经历和童年趣事。所以在单元学习之前,教师制作了“单元学习预学单”(下图),通过让学生完成前置任务,搜集成长中的趣事,为整个单元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

在单元起始课上,教师为学生呈现他们第一次会走路、第一次换牙、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戴红领巾的一组

。当学生们看到PPT中的自己,马上就进入情境中。教师由此导入单元主题,进而提出单元主题任务和单元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大情境和大任务下开展深度学习,完成单元中的四个子任务(下表)。

真实的语境和真实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表达欲望,激活了学生对个人经历的记忆,使他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为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凸显了本单元的主题意义。

通过创设单元大情境,将单元主题意义与学生自我成长进行联系,让学生在询问家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付出。在完成个人成长记录手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做支撑,清晰地呈现和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让学生完成阶段性子任务,厘清“为什么做”“做什么”和“怎么做”三个问题,逐步使学生体会到成长的意义,最终达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打通知识与生活的壁垒,感知语言在真实生活中的运用。素养在情境中形成、抽象、迁移、转化。教师借助情境支架串联单元,分解任务,使学生拾级而上,既丰富了主题内容,又使学生的表达更为真实、生动。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思维的进阶

在成长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以思维培养为落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进阶,以单元情境创设为例,不同年段的单元情境创设要求也不同。

低年段:突出趣味性

低年段的情境主要来源于生活、故事、游戏、艺术作品等,教师主要借助真实生活或故事中的场景并借用艺术素材或手段(如图画、音乐、视频)来创设情境,这样的情境与生活场景相联系,具体而形象,具有突出的“趣”的特征。

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太空生活趣事多》为例,教师在识字环节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小宇航员”们,在飞船起飞之前,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温馨提示,你们自己小声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准确。

“小宇航员们,恭喜你们即将飞向宇宙,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飞船的舱体里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比如:为了睡个安稳觉,必须把自己固定在睡袋里;喝水时用饮水袋吸水;走路要穿带钩的鞋子钩住地板;洗澡要用密封的浴桶……你们准备好了吗?

对于学生来说,太空生活遥远而神秘,教师在第1课时创设了一个发射宇宙飞船的情境,让学生带入角色,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在语境中复习字词,检验识字效果,提高识字效率。

中年段:为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

中年段的学生在思维上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正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明确概念的主要性与次要性,并能初步掌握科学的定义。

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年段“创境启思”的设计需要留给学生更多探究的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上要注意五个“一点”:

1.留出研究的空间大一点;

2.离知识技能目标远一点;

3.调用的知识经验多一点;

4.经历的过程复杂一点;

5.任务的描述简单一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接近的答案。

高年段:注意引发学生深思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以后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应更多地设计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任务情境、生活事件情境等。高年段的情境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

 

1.符合课标要求,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突出重点内容;

2.引发积极情绪,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内在动机;

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

以人教版《新起点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为例,单元的主题是“健康地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一些健康知识,用以指导生活。教师在第1课采用了“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其五个基本环节为:

 

创境启思,引导学生发现健康问题;

自探静思,分析健康问题;

合作辩思,解决健康问题;

训练反思,对他人提出合理化饮食建议;

回归拓思,由健康饮食迁移到其他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第一环节,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师向学生介绍新朋友 Russell,学生从他的体形上看出他的体重有些超标,并且通过教师的介绍发现他的饮食习惯有问题。教师此时提出为他设计一个健康食谱的要求。通过创设这一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启发学生开始思考。

3

设计反思迁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总结反思是指学生系统总结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反思学习计划、过程学习以及经验教训,不断发展和完善认知结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思维课堂中,教师借助训练反思、回归拓思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做好反思迁移,可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一个单元、大概念、主题或项目等的学习结束后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反思,最核心的内容是对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总结,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

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方位》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方位形成深度感知,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

暑假,老师要去你们家里家访,请大家绘制一张标有自己家庭地址的路线示意图,图要清晰明了,保证老师可根据此图找到你们的家。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就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

落实思维培养,单元教学如何进阶实施?

1

三大步骤分解和建构大单元

一是基于学科素养和学科内容,界定学科核心观念,建立观念地图;学科核心观念是体现学科本质特性和教育价值的最关键的学科概念、原理、思想和态度。

二是围绕学科核心观念,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情境,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联结观念的学习任务;

三是围绕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活动。

在分解和建构大单元时,要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出发,围绕课程标准,根据核心观念来整合或重组大单元的学习内容、建构学习任务、设计项目活动,使单元的划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充分包含课程内容。

一个个大单元连接起来,会逐渐建立起学科的观念地图。当学生通过一个个单元的学习培养了相应的品格和能力时,核心素养也随之得到提升。

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学习目标不是基于课程标准分析得出的表现性要求,而是综合表现性要求,有关大概念的学科思想方法、挑战性学习任务和具体的学习活动,展现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表现出的具体化的能力素养;不仅以知识习得为目标,而且多维度整合核心知识、学科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

为了让教学真正落实素养培养,也应该根据不同年段的进阶情况设置培养目标。比如,针对语文中“会表达”素养的培养,制定出适合小学低、中、高学段的不同层级的培养目标。

2

五大步骤做好单元整体设计

遵循如下步骤,可以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好落实以思维为核心的学科素养培养。

第一,研读单元内容,提炼大概念,并以大概念为引领梳理单元子主题间的联系;

第二,优化、整合资源,设计子任务,并基于学情整体规划课时;

第三,设计单元及课时的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

第四,基于目标,设计有效的评价活动;

第五,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同类问题,实现应用迁移。

3

从单元整体设计到思维课堂教学的进阶实施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最终都指向以思维为核心的学科素养的培养;都以创设情境为载体,让教学回归生活;都以学习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都强调通过反思迁移来解决问题,提高素养。

单元教学是面,课堂教学是点,落实思维培养,要从面上去设计整体教学实现地图引领,也要从点上去深挖培养路径做到确实可行。具体可从“教学整体-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三个进阶层面进行实施(如下图所示):

值得关注的是,为保证思维课堂“五思”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每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和评价反思方案。

比如针对创境启思、合作辩思、训练反思三大教学环节,考评和反思教师教学行为是否落实到位的标准如下:

作者 | 王京波

来源 | 《重塑整体大单元——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551”单元教学设计与深度实施》

转自:“思维智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