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如何才能培养出得力的班干部
2023/9/4 11:02:49 阅读:86 发布者: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有的班主任很少进班盯守,但是他的班级能够非常有序、稳定的运转,常规量化、学习成绩经常处在年级前列。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有的老师会说:可能是他的学生自律性好、素质高,达到了无须扬鞭自奋蹄的境界。也有的老师会说:可能是他的班级管理体制好,用健全的管理体制弥补了不进班盯守的不足···
我认为这里面肯定有一点,那就是他的班干部团队绝对是得力、靠谱的。这些班干部帮助班主任解决了班级的大多数问题,从而使得班主任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如何才能培养出得力的班干部?
我认为一个好的班级管理团队建设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指挥式管理、教练式管理、支持性管理、授权式管理。
一、指挥式管理
班级成立初期,新上任的班干部大部分是空有一番热情、干劲,他们的管理能力、思维方式还和普通同学无异。这时候的管理主要是指挥式管理——老师负责布置、班干部直接落实。班干部处理班级事务时,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思考,老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老师没有布置的内容,他们也没有意识主动去做。此时的班干部就像一个个的“工具人”,虽然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但如果失去了老师的指挥,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指挥式管理,虽然能帮助刚组建的班级迅速进入正轨,但无益于班干部的成长和班级的后续发展。
二、教练式管理
班级步入正轨之后,我们对班干部的管理要逐渐从“指挥式”过渡到“教练式”。老师要手把手地教班干部如何去处理班级问题。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理论培训,二是事上操练。
理论培训主要是通过班干部培训会的形式。我们可以定期召开班干部培训会,帮助他们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班级意识,让他们真正了解班干部的角色和定位、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也借此机会对其管理能力进行简单培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讲解完了之后,我们要带着学生进行实操,从小事上再次讲解。我们要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也要告诉他们该怎样做,更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把学生的管理意识、思考方式给培养出来。
三、支持性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这时,我们要对其进行支持性管理。我们可以指出几个班级现存问题,让班干部去思考解决办法并整改落实。比如:教室卫生出现问题后,我们可以把劳委叫过来,让他去想问题背后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劳委想出办法之后,我们鼓励他在班级去落实。这个过程就是在帮助班干部树立管理威信,帮助他们增强管理自信。
四、授权式管理
当我们感觉到班干部能够独挡一面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大胆授权了,让他们自行去管理班级事务。这里面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提醒班干部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经验范围的重要问题要及时上报,不能凭感觉做事!二是建立普通同学向班主任的反馈机制。因为从以往经验来判断,班干部的“小权利”也会滋生出“小腐败”。
转自:“班主任攻略”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