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名师工作室】“讲一节精彩的课”主题研修之“如何处理生成”活动报道

2023/9/1 10:11:17  阅读:77 发布者:

技艺坊教学教研活动在土左旗金山学校进行

01

共读经典润心灵

《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

体悟“心—道—德—事”四部曲内涵

02

同课异构展风采

第一节课由陆文慧老师作课。陆老师通过这节课你想学习什么知识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中学生根据例题信息,自主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算法,通过算法去理解算理。整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还创造出更简便的算法,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最后,陆老师以关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结束,和开头的导入首尾呼应。

第二节课由张敏杰老师作课。张老师通过新颖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张老师借助直观模型验证6.45+3.2 ”的计算结果,在操作活动中紧紧抓住算理,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张老师精心设置关键问题,让学生在层层追问、对比中感悟到不同模型背后的相同之处。

第三节课由龚特日格勒老师作课。龚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白丽娟、马翔宇、斯琴塔娜三位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说课。白老师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最终通过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马老师通过创设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从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斯琴塔娜老师通过情境导入、迁移教学的教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法,在小数加减运算与整数运算中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培养运算能力。

苑海华老师、李楠老师、任璐老师分别进行了3分钟评课。苑海华老师首先肯定了三位教师的基本素养与能力,苑老师指出本节课应抓住计算的本质——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进行教学。让孩子多说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计算的算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数学思维。李楠老师提到三节课都紧密联系生活,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任璐老师指出教师可以重视错误资源,依此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师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梁老师指出,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全面育人,应把学生放在主阵地,对于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反馈。梁老师指出教师课堂节奏不能太快,强调老师应跟着学生走。本节小数加减法主要探究算理,研究计数单位不同为什么不能相加减?理解单位一致性才能相加减,不统一怎么变成单位一致?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老师应适时指导。同时梁老师提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思维,时刻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03

思维碰撞促发展

下午第一小时的活动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研讨中。重建过程中各小组围绕上午的课例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在课程导入以及重难点的突破等环节中每个小组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并取得一定效果,例如,课堂导入部分可以根据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引入新课,能为后续的小数加减法进行铺垫,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本质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加减。

第二小时各小组自选课例进行研究。知行组史轶琳老师对本组所选课例《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进行展讲汇报。史老师从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核心素养几个方面分析了本节课。随后梁老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出示了一个题目:23.75+14.87,大家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

高晓旭老师分享的书籍是《把数学画出来》。由于年龄和思维特点,小学生在认识概念、理解计算、解决问题等数学学习中都离不开直观的支撑,而直观和形象的“画”就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知识引领者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引领学生完成不一样的作业。史轶琳老师分享的书籍是《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著名教育者李镇西先生的教育随笔故事集。该书从身边的小事讲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想,书中充满了老师对学生满满的爱。

在教师沙龙环节,侯婷、孙啸峰、毕婷婷、任璐老师对《小数加减法》这课中展示了学生的生成以及分析了学生生成的原因。学生在计算时,会生成多种方法,但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用竖式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其他生成,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的思维拉回重点处。张晓霞、马翔宇老师展示了有关面积内容学生的生成,通过学生的生成教师反思到:在对学生抛出数学问题时表达要准确。郭海燕老师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自主编创题感到惊喜,小小的年纪却有无限的思考,郭老师指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适时地慢下来,给予孩子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王小文老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她列出算式,让孩子提出一个可以用这道算式解决的数学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们并不积极,因此她把问法改变为:请你猜一猜老师会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王老师紧抓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的生成过程中,学生的程度不同,思维水平也不同,教师要先慢下来,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做教育的有心人。

梁老师强调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做到一课三讲,带着学习的心来,在每一次活动中要学有所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不做对比,不做苛责。教师要转变观念,时刻把培养“人”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体现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学生,从而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来源:小学教育研究室

转自:“呼和浩特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