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月考作文,敢言与善言)
2023/8/25 15:42:53 阅读:74 发布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的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的政治领袖、科技精英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有的学校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幸福的普通人”,还有的学校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对于以上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材料,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冯家琪
语言,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智慧碰撞的基石。这是一个发声的时代,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怎样“说话”是我们的必修课。诚然,善言是一种说话的智慧,但对青年而言,敢为天下先的“敢言”更有助于青年成长。
善言与敢言是一种进化的过程,我们得先敢说再加以技巧修饰,让真心话变成委婉有力的“善言”。这需要阅历与智慧的积累,不可一蹴而就。当下,作为青年最重要的是敢言。
敢言心中不平,传递青年声音。一个“敢”字,意即勇敢。在当下,有许多事让不少青年愤懑,无论是“当代孔乙己“还是对00后“躺平的一代”的嘲讽,都让人不平。这不是愤世嫉俗也不是恼羞成怒,而是对偏见的反击。对于这种偏听偏视的言论,需要勇敢的青年来发声,展现真正的青年形象。这个过程可能会遭到他人攻讦,但又何尝不是一种锻炼自我,开阔眼界的过程呢?
敢言天下不公,推动社会进步。这个社会是一个需要多元声音的社会,旭日初升,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无疑正是最独特的一种声音。他们可能轻狂,可能不成熟,但社会需要让青年敢言,因为国家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声音代表了未来的声音。而青年人,也不应畏言,人生是一片广阔的高原,而不是单行的轨道,我们有敢言敢试错的机会。正如近日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社交平台上青年人积极参与该话题;正如“我向总理有话说”下青年的一条条提议,或许暂时不会有回响,但终归会汇聚成海,让世界听到。
当然,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善言的力量不可小视。魏征的诤言固然是唐太宗的人镜,但更为委婉的邹忌谏言无疑让人更易接受。善言有两种意思:说善良的话与善于说话。说善良之言是对每个人的要求,尤其是青少年,在人格形成阶段,不说谣言与恶言是对别人的尊重与帮助,也是自己涵养品格的方式。在网络暴力盛行的今天,更需要让善言在社会蔚然成风。而善于说话则需要一定的智慧沉淀,它可以让干戈化为玉帛,可以让自己的形象提升。
善事与敢言各有益处,在敢言的基础上,我们追求善言。善言者良多,敢言者不可求。作为成长中的青年,善于说话固然让我们更好地交往,但敢言像一柄利剑,大胆地说出我们心中所想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与实践能力,而这对我们日后思考问题至关重要。既然满路都是善言者,我为敢言又何妨?
借鲁迅先生之言,“愿我们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让我们敢于发出青年的声音,让社会倾听青年之声吧!
转自:“语文习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