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件 回 顾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2023级本科新生姚胜旺签收录取通知书的视频画面引发热议。邮递员送来录取通知书时,姚胜旺背着刚从地里挖的姜回来,手上沾满泥土。接过录取通知书,他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据了解,姚胜旺家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五岔路乡芒蚌村芒达社,家里有6口人,爷爷和父亲有肢体残疾,母亲在外打零工。哥哥目前在芒市农业农村局做志愿者。姚胜旺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今年高考以621分的成绩录取到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而他当时报考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没见过海,想去大连看海。大连理工校方关注到视频后,第一时间联系到小姚同学,并回应:小姚同学交给我们,请放心!还表示会为小姚提供合适的帮助。
展望大学生活,姚胜旺希望自己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争取一些奖(助)学金,为家里减轻负担。姚胜旺表示自己也看到了网上的视频,对于网友想积极帮助他的热心,他连声说了几个“特别感谢”,但现阶段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国家、学校的政策来供自己读书。
写 作 角 度
【角度一:寒门贵子·幸福圆梦】
伸手摘星的瞬间永远令人振奋,是因为在泥泞中追光的日子永远让人感动。小姚家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五岔路乡芒蚌村芒达社,家里有6口人,爷爷和父亲有肢体残疾,只靠母亲在外打零工维持家用,经济并不宽裕,还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从来没有懈怠过孩子的学习,小姚也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终于等到了“幸福来敲门”的时刻。寒门贵子的故事从古讲到今,不变的是人性中对圆梦的期望、对美好的向往,以及对他人幸福的共情。
【角度二:平凡生活·动人亲情】
小姚的故事,绝不仅仅是一碗“励志鸡汤”,更是一幅三维立体的“人世间”卷轴,是我们身边“平凡的世界”的缩影。在这段故事中,有坎坷也有努力,有曲折也有坚持。还有那动人的亲情,一家人同舟共济、不惧风雨,一家人认真生活、彼此依赖,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人努力撑起了屋檐下的一方烟火,而已经大学毕业的哥哥和马上踏入大学的小姚,注脚着一个家庭越来越好的串串足迹。就像姚胜旺接过录取通知书时的样子,手上沾的泥土是最朴实的生活质感,手里捧的希望则是未来的光芒万丈。
【角度三:脚踏实地· 苦尽甘来】
小姚的故事,也让很多人联想到黄国平在博士论文中写的“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想到大凉山小伙苏正民的6000字毕业论文致谢感动万千网友,想到在走出高考考场后与环卫工母亲相拥而泣的那位小伙子。我们在这些故事中,读到了苦尽甘来、化茧成蝶,读到了努力的斗志、坚持的意义。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不管正面对着怎样的处境,这些故事,都将转化为激励人心的情绪价值,去让我们相信脚踏实地的每一步,相信普通人的努力与大爱。
【角度四:自立自强·拒绝“舒适圈”】
姚胜旺的哥哥表示,因家中条件不太好,近日有社会爱心人士表示要捐款,但全家人一致希望通过助学贷款的方式让弟弟完成学业,“弟弟从小就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他现在正在做兼职赚生活费。
同日,姚胜旺在网上公开致谢,婉拒了想要捐款的网友们。“我知道还有很多网友想帮助我,你们的心意我感受到了,你们的评论我都看了,真的很感动。”他表示,目前自己四年的学费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希望网友们将心意给更需要的人。他还称:“突然跳到那么舒适的圈子我也不太适合,并且我也不太希望过得太舒适,那样可能会让我自己懒惰下来了,所以我还是希望给自己一点困难,自己才能够成长。”
【角度五:教育公平·打破焦虑】
从“不能输在起跑线”到各种“鸡娃”“内卷”攻略,舆论场中喧嚣的这些论调一度煽动并加剧了不少父母的教育焦虑。人们依旧愿意相信,高考仍是十分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最大限度赋予了个体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的可能性。但人们也似乎在众声喧嚣中接受了这样的假设:一个孩子在教育的金字塔上能爬多高,更多取决于家庭所能给予的经济和文化资本。那些在教育起点就因经济社会地位而无法获取更平等资源的孩子,很难成功对抗这种劣势带来的影响。
但姚胜旺们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让更多人看到,文化资本并不一定需要通过代际传递来获得,同样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创造,从而改变自身所处的劣势环境。而他们所展现出的心性品质、抗逆力,正是其中的制胜因素。这或许让人们更有勇气打破过去被视作当然的那些规则和定论,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束缚,在更舒展也自在的状态下,参与孩子的成长。
【角度六:社会温暖·未来可期】
更让网友们感到暖心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对于小姚的回应与承诺。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服务中心的老师在看到网上视频后,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了姚胜旺同学,根据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学校将在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全过程给予姚胜旺帮扶政策,包括报销报到路费、提供一定额度的现金资助与生活用品、帮助申请国家奖学金以及匹配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等。这个故事不断增添着一抹又一抹温暖的底色,这股暖流不只属于姚胜旺,还属于千千万万和他一样努力奋斗的寒门学子。
【角度七:反向思考·观照现实】
我们在为跳过龙门的姚胜旺抚慰和鼓掌之余,也不禁思索,那些没能顺利跳过龙门的少年呢?让更多姚胜旺能挣脱人生初始条件束缚脱颖而出,除了个体的不认输不放弃外,还需要更强有力的教育资源投入与资源调配的支撑。多年来,国家层面通过制定“国家专项计划”“国家助学贷款”“筑梦计划”“自强计划”等政策及计划,给予了贫困地区的不少孩子人生向上的希望和机会。所有人都期望,这样的关注和努力可以也应该更多些,让每一个梦想都被珍视,每一个人生都充满无限可能。
真 题 模 拟
(2023·天津联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周杰伦《蜗牛》歌词
材料二:“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论文送到你面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在网上走红。“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作者艰难求学,从放牛娃变成人工智能研究员的励志故事仿佛一面镜子,照向了我们自己,让我们不再犹疑迷茫。
材料三:5月30日,景海鹏以57岁“高龄”开启了第四次太空之旅,为了能圆梦中国航天空间站,七年来他坚持体能训练,晚上12点前没有睡过觉,周末几乎不休息。70多本飞行手册、操作指南,成千上万条指令,他都烂熟于心。
作为追梦的青年,你读了以上材料会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
材料一选自歌手周杰伦的《蜗牛》一歌,歌词中“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点明蜗牛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说明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蜗牛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流过泪,流过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重复出现,说明蜗牛为了梦想始终坚持不懈,为之努力。
材料二讲述了黄国平在论文中致谢而走红的故事,材料开头引用了黄国平致谢中的话“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论文送到你面前”,写出了自己在求学的路上走了很远,也吃了很多的苦,一路坎坷泥泞,经历了很多的不容易,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出生于小山坳,黄国平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面对坎坷的命运,黄国平并未自怨自艾,而选择攥紧“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走出关山的渴望让他数度扛过现实重压,终于守得花开、梦想成真。
材料三呈现航天员景海鹏第四次出征太空,再创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录的事,他之所以能57岁的年龄还能再次飞天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飞天梦想;二是一如既往学习,理论知识烂熟于心;三是从不间断训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时刻做好接受任务的准备。景海鹏能四次实现飞天之梦,并不是偶然,所有的一切归结于他对梦想的执着,对使命的担当。
写作引导语中,特意提出“作为追梦的青年”,由此可见,材料就是要求我们思考,材料中的信息能够为我们追求梦想带来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对此,行文构思上,可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对梦想的描写,如梦想永不止步。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心怀梦想,不忘初心,是个人前行路上的不灭灯塔;二,脚踏实地,抓铁有痕,用行动修建通往梦想的必由之路;三,不畏艰难,砥砺奋进,是实现梦想的大道之行。
【立意】
1.梦想永不止步。
2.在努力中接近梦想,在坚持中创造奇迹。
3.机会属于准备好的人。
【例文】
行而不辍,恒必有成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从放牛娃变成人工智能研究员的的黄国平博士和四上太空的高龄航天员景海鹏的追梦历程告诉我们,不管路途多艰险,只要我们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总能驰骋寰宇、圆梦未来。
万事从来贵有恒,久为功者必梦成。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辉煌,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凡成就大业者,都有一颗矢志不渝的恒心,铆定一个目标、沿着一条道路、鼓足一身气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即使荆棘遍布也毫不气馁、决不退缩,用无数次平凡坚定的奋斗,以无数次激情无悔的付出,闯出事业发展新天地。所以,古人讲“道虽迩,不行不至”“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都在告诉我们,凡事只有持之以恒、行而不辍,才能走向远方、有所成就。
俗话说:“不怕无能,就怕无恒。”无数事实表明,有恒者方能有所为,无恒者必然难有为。现实中,有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对别人的成功之路充满艳羡,对自己的脚下之路却充满迷茫,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在不停寻找和变换目标中迷失自我;有的人总想“毕其功于一役”,希望一步就能登顶、伸手便可摘星,不愿坐“冷板凳”、不想吃“寂寞苦”、不敢走“长征路”,稍有成绩便“鸣金收兵”,稍遇挫折就打“退堂鼓”;有的人善始不善终,尽管之前意气风发、昂扬奋进,付出了极大辛劳,却因为迟迟敲不开成功的大门,最后松了劲、泄了气,功亏一篑;还有的人干事创业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而不是跟着初心走、跟着责任走,热一阵子冷一阵子,紧一阵子松一阵子,忙一阵子闲一阵子。凡此种种,都是追梦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搬不开它们,终会碌碌无为。
追梦者,积跬步至千里,要在持之以恒、行而不辍;积小流成江海,功在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我们要想行稳致远、攀登高峰,重中之重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小我的追求和大我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不为沿途风景所动、不为风吹雨打所阻、不为名利得失所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同时,要坚持“不教一日闲过”,用好每一寸时光,抓住每一次时机,锤炼自我、提升能力,在日日行、常常做中不断“曾益其所不能”,确保在机遇来临时有信心、有能力抓住它。还要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唯有锲而不舍、绵绵发力,笃行不怠、久久为功,做到“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步”,才能迎来水到渠成那一天,成就精彩而又充实的人生。
不畏千山万水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他以奇绝的风光;不惧惊涛骇浪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他以壮丽的景象。有道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最美的风景,只留给那些坚持攀登不止步的人。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向着新的目标进发,要像黄国平、景海鹏那样去坚持,肯下日拱一卒的功夫,涵养善作善成的毅力,笃定专一走好脚下路,尽心竭力干好手中事,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前行,最终迎来梦想花开。
时 评 精 选
让每一个“挖姜男孩”都能奔赴星辰大海
彩云网评 霍弗
近日,挖姜少年回家看到录取通知书泣不成声的视频,感动了众多网友。这是来自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五岔路乡芒蚌村芒达社的姚胜旺,今年高考以621分的成绩录取到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祝贺姚胜旺同学,也祝福每一个向着星辰大海执着奔跑的少年。
出身不能选择,但却可以选择走出人生的精彩。姚胜旺,家里有6口人,爷爷和父亲有肢体残疾,只靠母亲在外打零工维持家用。高考过后,姚胜旺每天要做数小时兼职。这样的家庭环境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经济不宽裕来形容,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姚胜旺的父母从来没有懈怠过孩子的学习。姚胜旺的哥哥今年刚刚毕业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目前在芒市农业农村局做志愿者。如今,从没见过大海的姚胜旺,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将要奔赴属于自己的那片广阔大海。
人生精彩各异,高考是通向星辰大海最公平的路。邮递员送来录取通知书时,姚胜旺刚从地里挖姜回来,手上沾满泥土,洗漱一番后,他才打开通知书,哽咽地读着录取通知书上的内容:“姚胜旺同学,你已经成功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从深山乡村到985高校,国人深知中间隔着什么,也都能想象621分的高考成绩背后,有多少个挑灯夜战。截至8月7日12时,姚胜旺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抖音视频播放量已达673万、点赞近20万。这是为姚胜旺而感动、喝彩,也源于我们对努力读书考上理想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朴素的信念。
命运的齿轮从何时开始转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他背着刚从地里挖的姜回来”“少年在工地搬砖时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人们总忍不住心情激动,甚至热泪盈眶,其中也有许多对曾经拼搏的自己的感谢。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但一个不论出身、只凭努力的平台的意义不言而喻,幸运的是,高考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姚胜旺们的出现,更具体地印证了高考是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越来越多的“挖姜男孩”将依靠拼搏奔赴星辰大海。
考上理想的大学,仅仅是加速命运齿轮转动的第一步,奔赴星辰大海的路上,除了个人努力也离不开多方面的帮助。大连理工大学表示,将在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全过程给予姚胜旺帮扶政策。从国家层面的“国家专项计划”“国家助学贷款”“筑梦计划”“自强计划”等,到地方以及社会团体、个人的资助帮扶,近年来,我国教育帮扶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为实现“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挖姜男孩”们更好奔赴星辰大海,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考不是成才成功的唯一路径,但通过“挖姜男孩”,人们有理由相信不断完善的教育体系,持续优化的教育资源配置,一定能够提供日益公平的竞争平台,让每一个“挖姜男孩”奔赴星辰大海,让每一个奋斗者更好奔赴理想。
转自:“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