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古人有“人无所舍,必无所成”的说法,今人也常用“有舍才有得”来表达自己的认识。
关于“舍得”你有哪些思考?请以“舍与得”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放弃,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国有一句谚语:“成功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放弃。”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央视前著名记者柴静说:“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李斯特说:“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柏拉图说:“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佛经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你对此怎么看?请在“不要轻言放弃”和“要敢于放弃”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书写规范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几个想参加特种兵部队的青年人在组长的带领下轮流扛着一口沉重的皮箱,在原始森林里接受考查。组长突然病危,快不行了。在青年人离开他之前,组长把皮箱交给他们说,请他们走出森林后务必将皮箱交给上校,这样才能从上校那里获得考查结果。青年人扛着皮箱艰难地走着,有的体力不支只好放弃,最终只有一人拼命地扛着皮箱走着。当他走出困境时,打开皮箱一看,满满的一箱石头。
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只需要向前一小步就会获得胜利,而放弃则只是那一念之差。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生活中的获得与放弃”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人向插花师学习插花。她刚将花枝插入篮中一二,插花师就告诉她,哪些枝叶需要剪去。对着插花师手中的枝剪,她本能地用手护住:“不要!”那些枝叶在她的眼中,都是如此美丽,一枝一叶,都舍不得放弃。
“要学会舍得!”插花师说。
一篮花,在插花师的指导下,在纠结和不舍中插就,在惊喜和自得的目光中摇曳生姿。
换了你会怎样?对着枯枝败叶,你自然毫不手软;可面对同样青翠的枝叶,依然明艳的花朵,你怎么舍得?何况,生活远比插花复杂。一些选择,利弊未明;一些选择,指向遥远的未来;你该如何“舍得”?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和思考?请以“舍与得”为主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作成文,字数800以上。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5.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人说“能得是一种能力,善舍是一种智慧”……
对于舍与得,你怎么看?根据你的想法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可能地抓了一把榛果。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抽出来,急得大哭。旁边有人劝他说:“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你得知足啊!”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能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获得。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见了好处,只想占有,不想后果,到最后常常是得不偿失。
对此,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有了自己的认识。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例文:
舍与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早在千年前,古人早已思索舍得之辨。在选择中明确方向,在矛盾中寻求统一。正如插花一样,在纠结和不舍中插就。而远比插花复杂的生活,更需要我们有舍有得。
枯枝败叶需毫不手软,文化糟粕需干净去除。面对无价值无意义的糟粕,不仅要舍,还要舍得彻底。鲁迅曾批判某些洋文化如鱼翅般毫无作用。毛泽东也在《反对党八股》中表明要根除不良作风的决心。《金瓶梅》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但其中许多不良内容不能不去除。《增广贤文》中宣扬道德观和人生哲理,可供引用借鉴的同时对于其中部分腐朽落后的迷信思想也应引以为戒。同样,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应指出并改正,韩愈面对中晚唐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挥笔写下《师说》,批判的同时提出正确的做法;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陋习的盛行也通过廉政建设一并去除面对落后,破败的糟粕,我们应毫不犹豫地反对与去除。
青翠的枝叶与明艳的花朵美丽而富有价值,此时的取舍就不是单纯凭个人意志而臆断,而应立足整体,以全局观念去思考舍与得。面对“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之时,有人仅从自身考虑,有人则以家国民族为权衡。取生舍义,也许能被人所理解;舍生取义,必会被人们所铭记,被时代所镌刻。“戊戌六君子”为救亡图存努力奋斗,为国家不被侵略死不足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或许明知未来黑暗不定,却愿以己死化作照耀神州大地上的一束光,唤醒民众,为后世前途出一份力。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们,抱着“我们这一代把仗打完,下一代就不用打了”的崇高信念,前赴后继,选择了英勇奋战。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没有战火与硝烟在身旁弥漫,享受了丰盈的物质生活,但舍得的选择仍存。
网络游戏和小说诱惑着众多青少年;外国高薪待遇吸引着优秀人才;热门专业与捷径的成功学吸引着人们生活中摆在眼前的众多选择,有的看似易于取舍,有的则让人犹豫不决。一些选择,利弊未明,在选择中尝试;一些选择,指向遥远的未来,明确了选择意义。不可全盘肯定或否定的取舍,更不可消极盲目地折中。
唯有有舍有得,细致思辨,方能见其明,走明确之路,赴光明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材料先指出了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然后引用古人与今人关于“舍得”的观点突出了舍与得的关系,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题干中“以‘舍与得’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一提示语明确了写作方向。启示考生,在人生中要学会取舍,为了实现目标,要勇于舍弃;暂时的舍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对此,考生要辩证分析舍与得的关系,什么该舍,什么时候舍,舍了之后会可能有哪些问题……这些都应该全面思考,辩证分析。
写作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及当下存在的社会问题,辩证分析取与舍、得与失的关系,分析我们每一个人为何要进行取舍,应如何正确进行取舍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陶渊明舍弃官场的束缚,终得采菊东篱的悠闲的事例,论证要勇于放下,有舍才有得。 也可以列举墨守成规、优柔寡断的危害,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使文章论证更为严密。
立意:
1.学会取舍,成就人生。
2.肯舍方能得。
3.于取舍之间,悟人生之道。
4.把握舍得智慧,于平凡中创造非凡。
2.例文:
不要轻言放弃
默默回首走过的路,深深浅浅的脚印见证着岁月的步伐。纵然一路上有再多的美景让你应接不暇,我们还是要学会取舍,为你所真爱的而驻足。成长的流年里会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放弃。
寓言中的那个小猴拾起了芝麻却丢掉了西瓜。自然界中的花草安居温室却少了份芬芳。有时放弃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失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柔弱的小草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才会描绘出绵延的新绿。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不放弃对成功的渴求与对刘备的誓言才留下千古忠臣的美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放弃对真爱的执著与坚守才会有那美好的爱情佳话。对于自己真正所爱的东西,永远都不可能轻言放弃。
不放弃理想,所以我们努力;不放弃希望,所以我们憧憬;不放弃信念,所以我们坚决;不放弃明天,所以我们期待。
生活是属于勇者的,不轻言放弃才有希望。
萤火虫并非不知道最暗的星,也比它更辉煌,但它还是永不放弃,一闪一闪地飞行,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耗尽最后的能量。非洲红鹳为了生存,千里迢迢地迁徙五十一个日日夜夜,饥饿而死、被太阳炙烤而死、筋疲力尽死的不计其数,但是它们无一不支撑到自己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一批倒下了,另一批继续向前。它们代代都铭记着“奋斗,生生不息”的祖训,这是何等的壮烈与执着。如果放弃了,就只能在暴烈扭曲的阳光下死亡,正是因为它们没有放弃,而使它们的种族一代代的延续下来。
不轻言放弃是成功的重要秘诀。硬汉桑提亚哥,84个日夜的孤独坚守,历经悲惨与挫折,永不放弃,奋勇搏击;湘妹子江梦南在无声的世界里永不言弃,鲜花般怒放,拥有了响亮的青春;凯勒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把理想的天空涂上了最亮丽的人生色彩。
人生在世,在成功的道路上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之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害怕失败,认准的路便一往无前!世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头颅更高的山峰。再漫长的路途只要能风雨兼程,不言放弃,便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列举名人名言的方式指出,对于“放弃”,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不要轻言放弃”和“要敢于放弃”两种。坚持“不要轻言放弃”的认为:放弃是成功的最大阻碍;人生不是游戏,人不能凭自己意愿放弃它;放弃比失败还可怕,放弃是真正的悲剧。而“要敢于放弃”的认为:放弃错误是人的最高尚行为;要求懂得放弃,放弃局部或某个小利益,会得到整体或更大的利益;有放弃,才会有收获。其实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发现,双方观点的不同在于对是否“放弃”的内容界定,前者不放弃的是人生,或人生既定的目标等;后者,他们放弃的是人生中的错误、事物的不利因素、局部或某些小利益等。
其实,关于是否放弃,双方的观点都没有错误,对于我们选择的人生道路、确定的人生目标,要勇于坚持,不轻言放弃,才能收获成功的人生;而对于那些不利因素、自身的缺点毛病,局部的或者眼前的小利益,我们要懂得舍弃,及时放弃。
行文时,注意选取其中一个话题角度即可。如以“要敢于放弃”为话题,可以从舍与得的角度进行论证,采用对比论证的结构模式,设置分论点,如写放弃不好的习惯或缺点,才能获得人生的圆满,写放弃个人利益,助力国家伟业,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等。最后总结全文,人生要有敢于放弃的勇气,学会放弃,收获成功,学会放弃,才有智慧的人生。
立意:
1.人生路上要永不言弃,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
2.放弃是一种美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懂得放弃是人生的智慧。
4.学会放弃,选择成功。
3.例文:
坚持和放弃都是获得
凭借坚定的信念,拼命地扛着皮箱走出困境的年轻人顺利通过了考试,收获了鲜花和掌声,那些因体力不支选择放弃的人也无可非议,有时候,坚持和放弃都是获得。
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我们便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信念是个人思想的体现,而坚持信念,你的力量将无比强大,它将带你逢凶化吉,走向成功。那个拼命地扛着皮箱走出困境的年轻人,不正如此吗?人生需要坚持,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
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仅仅在个人层面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甚至是母子的精神家园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犹太人,一个大名鼎鼎的,令人崇敬的民族。从近一千年前,当他们国破家亡之时,他们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也许别人对他们是多么的厌恶,甚至是像纳粹一样采取大屠杀,可是犹太人心中的信念仍是不断地被坚持着,从罗斯查尔德到爱因斯坦,犹太人是用他们坚定的信念撑起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而反观吉普赛人,他们也是流浪者,可是信念,他们的信念却丧失了,所以流落到了令人可悲的地步。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一个民族的信念。无论何时,无论处境是多么悲凉,坚定信念,坚持一个永远属于自己的信念,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信念的坚持是一种责任,永远记住,坚持信念就是对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负责。
坚定信念,选择坚持固然令我们赞赏,但要成就一番事业,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梵高拒绝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比尔·盖茨放弃了哈佛学位,却创造了微软公司的神话;刘翔放弃了跳高,成为了110米栏名将。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古罗马有一则寓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他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他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说:“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另一条河则说:“不如回去再等机会吧,如果前进,我们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干涸了。”结果一条河执著地前进,干涸在了沙漠里,另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到了良机,流向了大海。
坚持,有时候需要量力而行,明智的选择胜过盲目的执著,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正如那个体力不支的年轻人,他选择放弃也是一种明智之举,保全生命,以后还有加入特种兵的机会。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撞到南墙才回头。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整个人生从此暗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只有果断放弃,才能将该拿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着。
选择与放弃,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包含了无限的人生哲理。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人生就像是一道选择题,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必然要放弃其他所有的路。我们不能说这个选择是对还是错,但重要的是,当我们回首走过的路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获得是终极目标,有时候向前一小步和选择放弃并不矛盾,量力而行,不留遗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材料型话题作文,要求以“生活中的获得与放弃”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应结合所给文字材料来分析“获得”与“放弃”两个关键词。
在第一段文字中提供了一种情境,“想参加特种兵部队的青年人在原始森林里接受考查”,这就联系到怎样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问题。首先找出行为主体,“组长”是次要人物,“想参加特种兵部队的青年人”为主要人物,不要喧宾夺主,最好是从“接受考验的青年人”的做法去分析。材料中出现了两类情况:第一类是“体力不支只好放弃的”,不能因为选择“放弃”就对他们全盘否定,材料中交代的原因是“体力不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人的做法不失为特殊情境下的明智之举,也应该给予肯定;第二类是“走出困境,从上校那里获得考查结果的”,这些人对应“获得”一词,当看到“走出困境,打开皮箱一看,满满的一箱石头”这句话时,就知道后者为什么“获得”,这箱石头代表坚定的信念,是坚定地信念给了他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让他坚持到了最后。因此,按照由果溯因分析就得出结论:因为坚持(信念、理想等),才会获得。考生写作时应辩证分析,“获得”是关键词,不管是坚定信念,坚持向前走还是选择暂时放弃,最后都能“获得”。
【立意】1.坚定信念,不要轻言放弃
2.成功属于意志坚定的人
3.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获得
4.选择坚持和选择放弃都是为了更好地获得
【素材】1.阿云嘎,十四岁便失去双亲,他的名字蒙语里是“闪电雷鸣”的意思,人如其名。“人啊,总要今日的伤,才能忘记昨日的痛。”在大哥的陪伴下,踩着一双破到露肉的练功鞋,登了央视,甚至春晚的舞台。也有人说阿云嘎的人生如戏,这辈子拿的是一部“逆天改命”的剧本,因为上天似乎从未想要放弃过这个苦苦挣扎的男孩。他就是一只形影相吊的孤鹰,有机会腾空而起后俯瞰辽阔的苍穹便一发不可收。自此后,一个年轻而倔强的生命,带着人世悲欢踽踽独行于深渊独木之上,带着执著的信念与无比的坚强,背着重如山的磨难和累累心伤,努力敲响成功之门,铿锵的节奏中,不带一丝一毫的踟蹰和畏葸。
2.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春天就不远了!
3.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灭了,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了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踉跄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了茫茫无垠的沙漠。
4. 人生旅途上,有无数次让你徘徊不定的抉择。有些人能果敢地拒绝诱惑,放长眼光,赢得令人仰望的价值人生。而有些目光短浅的人,却只贪图一时小利,不仅断送了大好前程,甚至弄丢了卿卿性命。学会可以为了一棵树放弃整个森林,便是另一种珍惜。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明智的选择胜过盲目的执著,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
【点睛】
4.例文:
芟夷枝蔓花方显,漉尽黄沙始得金
插花师一句“学会舍得”的告诫充满哲理。插花作品贵在主题鲜明、构图统一,枯枝败叶自不必说,即便是青枝翠叶、娇花艳蕊,只要喧宾夺主,就应果断舍弃。人生亦如是,面对纷繁复杂的道路、纷至沓来的选择,只有果断取舍,才能轻装上阵,无惧万里征程。
所谓“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寄居蟹必须丢掉旧壳才能成长,金蝉非得蜕去护甲才能歌唱。普希金的童话里,渔夫老婆因不肯放手,荣华富贵得而复失,只能守着破木盆过活。“舍得”是玄妙的佛理禅机,更是古老的人生智慧。相比父辈,年少的我们也许更应参悟如何“舍得”——因为此时的我们正面临着诸多关键的选择。
这是最好的时代,物质极大丰富,文化空前繁荣,机会可遇可求。这又是最迷惘的时代,“流量至上”、“精致利己”如浮云蒙蔽双眼,“速食文化”“功利文化”如浊流搅乱内心,害得我们患上了选择困难症:我们在热门专业与热爱专业之间犹豫不决,在“躺平摆烂”和“奋斗上进”之中徘徊不定;有时决心埋头苦读实现自我,有时又经不住诱惑沉迷游戏;一面敬佩“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科研人员,另一面又艳羡“一夜暴富钱包鼓”的带货网红……如同闯入玉米地里懵懂的小猴儿,什么都舍不得丢弃。然而选择众多,精力却有限,若旁枝蔓叶多而不舍,终会迷失方向,磨灭初心。
因此,我们须得抱定宗旨,分清主次,善于取舍。佛语云:“龙衔海珠,游鱼不顾”,当你有更重要的使命、更坚定的目标,又怎会因种种诱惑而分神?英国作家简·奥斯汀为保有自我而舍弃婚姻,凭一支笔建构了一个世界,活出了女性最好的姿态;十四岁的全红婵戒断零食,放弃游乐,坚持训练,终于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奥运冠军;两弹元勋邓稼先舍弃个人名利,以身许国,为新中国谋得长久的安全与和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悟出“舍得”之真谛:舍浮华而得回归本真,舍安逸而得实现价值,舍私利而成国家脊梁。
人永远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必须明智取舍,才得避免彷徨。何谓明智?从细处说,当以终身发展为宗旨,从大处说,当秉持家国为重的原则。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越要“风雨不动安如山”。如此,人生之花方能繁而不乱,简而有致。
人生百年,道阻且长,愿你在每个路口都能正确抉择,敢“舍”多“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的关键词是“舍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舍得”指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须舍弃,即愿意付出。人生只有懂得“舍”方能“得”。舍去并不代表失去,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舍去并不代表空洞,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完美;舍去并不代表留下只有忧伤,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快乐。
舍与得是一种博弈,是博弈就有辩证关系。一个人的快乐,并非他得到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多是另一种负担,少并非不足,而是另一种更广阔的拥有,舍人之难舍,方能得人之难得。看待舍与得的问题,不在一朝一夕的直接效果,而在于其长久的深层次的影响。利他就是利己,帮人就是帮自己,这就是舍与得之间的辩证法。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舍得既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己为人,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了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扫荡洒脱的人生追求。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因力有不逮而舍弃登上山顶的经历,以登山喻人生,强调虽然“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在筋疲力尽时舍弃继续攀登,转而欣赏山腰的美景,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结尾可升华主旨——“舍去山顶的羁绊,舍去肩上的束缚,舍去终究无法完成的幻想,才能欣赏到独一无二的风光。”
我们也可以写自己面临独处与去聚会的取舍,是如何选择的,写明选择的原因,并点明因此得到了什么。比如,舍弃喧嚣与热闹,得到了静思的时光,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写与亲人之间的相处,选择舍弃固执,珍惜温暖的亲情;写与朋友发生冲突,选择舍弃面子,重拾友情等。
我们还可以写议论文,阐明“舍”与“得”的关系,表明舍是得的前提,得是舍的结果。
立意:
1.有舍才有得,鱼与熊掌不可得得兼。
2.有舍有得,方见其明。
3.先舍后得,方显大智慧。
5.例文:
舍得之间
舍与得,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真谛。
人世间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主人,也没有永远的主人。事物在取舍之间,自有它的定数。是你的,终归是你的,怎么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夺也没用。
有这样一个典故:一个贪财的人背一麻袋金子过河。遇恶浪翻船,船夫劝他丢掉金子,可他舍不得,却最终舍掉生命。身陷绝境,除自身之外,一样也留不得。想必,这财主一定是守财奴式的土财主,他不懂舍得之道。
事物都既相生相克又相伴相生。在人们想到“得”的时候,很可能是得不到。而俗众不想“舍”的时候,可能已舍去很多了。历史中有很多贪财、贪权、贪色的人,常日里,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后却又什么也没得到,不想舍,可最后连自由、性命都舍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因不“舍”而不“得”。这道理看似简单,很多时候就是领悟不到。
舍得是一种人生的哲学。舍是一种本领,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舍与得是对等的,你先舍,然后才能得。一个人只有施予才能获得,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施予。这就是“舍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当然,这种“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丰润,境界的升华。舍得之间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个去琢磨,去感悟。
司马迁舍弃男人的尊严,得到了《史记》千古流传;陶渊明舍弃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岩的英烈们舍弃生命,得到了与青山同在……当然这些都是大“舍”与大“得”,虽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普通人却难以企及。
“舍”与“得”可以说是一种交易,一种左手对右手的交易,很公平的。怎样“舍”,又怎样“得”?值与不值,在于人们心中的等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等价。常听老人们讲,年轻的时候为了学业、事业,我们舍弃承欢膝下,舍弃与家人团聚,我们觉得值,因为我们得到了学业、事业。但当有一天我们再也没机会承欢膝下、没有机会弥补对家人的亏欠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对当初的选择发出疑问:值吗?多少年来,人就在这样的怪圈中,不断地轮回。
墨子说,贫穷的时候显示出廉洁,富有的时候表现出仁义。再有钱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床。不要奢望得到占有一切。特别是在物质方面,舍得意味着自己的富有。不是一个人拥有很多才算富有,而是给予他人很多才算富有。舍得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个穷人把讨来的饭让给同伴那一刻他就是富人了,正是因为贫穷,他的布施才更有意义。因为这体现了他的心量和胸怀,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穷得只剩下金子,人世间的亲情和一切都舍去了,够可怜的。
人生需要舍得,舍得丰富人生。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舍”和“得”的关系,材料共有两句话“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能得是一种能力,善舍是一种智慧”,前一句强调“舍才能得”,后面强调“舍和得是一种能力”,要求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立意为“既要会舍,也要善得”,行文时,如写议论文,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述时注意层次性,辩证的分析“舍”和“得”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正确的“舍”和“得”。如些记叙文,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写不知道放弃,一味地索取最后的两手空空的时间,来表现“舍”才能“得”的主题。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
6.例文: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曾经有人说过:“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享受荣誉。”过度的享受名誉,终会迷失自我,失去方向。因此面对成功,面对名誉,我们要学会取舍,懂得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有害的,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放弃名利是钱锺书面对“钱学热”时的淡然,电视剧播出后,钱锺书名声大噪,书店中的新著旧作都被人一抢而空,昔日冷清的门院中挤满了闻名而来的中外记者,对于这种情况,钱锺书自始至终都保持静默,不接受钱财,也不接受采访。
面对钱财名利的诱惑,钱锺书未曾动摇,他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放弃了名与利,却赢得了他人的称赞。放弃让人的心不在钱海中迷失,坚持最初的模样。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被功名所动,在喧热的庭院中寻找到一份沉静,找到真正的自己,这便是放弃的智慧。
放弃权利是韩愈的为民谋福。佛骨一事触怒皇帝,韩愈被流放潮州。他与李白,柳永的登山登山无路不同,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推到无底深渊,远离了权力,远离了繁荣,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但他并没有因此堕落,反而在上任后立刻为民谋福。驱鳄鱼,开学堂,他把潮州从一个偏僻落后的贫穷小镇变得异常兴盛,使潮州的人民得以幸福生活。
面对权力的流失,韩愈并没有放任自己。他为民谋福,改变了潮州人民的生活,李渊父子得天下,却也未有山河易姓为李,反而身为罪臣的韩愈,有了这份殊荣。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它让失意之人遇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找到了新的价值。
学会看清眼前的利益,学会放弃不可幻想的功名,否则就有可能误入歧途。从有上将军衔的徐才厚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曾经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他们,皆是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被双规,被停职。他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他们太看重金钱,总幻想着拥有千万身家,以至于失去了自我的判断力,从而迷失自我,落到了这般地步。他们这种放任贪欲的行为,又怎么谈得上是智慧呢?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正如陶渊明放弃了官场上的功名,收获了淡雅闲适的田园生活,找到了自己的精彩;正如托尔斯泰放弃了晚年优越的生活环境,背叛了他的贵族家庭,在文学长河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意义;正如华盛顿放弃了美国总统的职位,回到了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一个人若不能学会看清眼前的利益,那终会在钱海官场中迷失自我。在利益面前,不被其所诱惑,把目光放长远。或许固然会有所逝去,但在未来终会有所收获。真正领悟放弃的真谛,方能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两段。
第一段叙写一则故事:孩子伸手到瓶子里抓榛果,手被卡住了,抽不出来。原因是他抓得太多,不知足。故事的主角是那个孩子,我们要揣摩命题人对他的感情倾向,很明显,命题人对孩子不愿意放弃榛果的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旁边人的话,提示孩子可以放弃一些,以便把手拿出来,还可以得到部分榛果。可见,故事是围绕“放弃”与“得到”展开的。
第二段写故事的启示: “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这句话极为重要,也是对上面故事的含意的明确揭示,换个角度阐释,就是“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总而言之,本次作文应该围绕“放弃”与“得到”的关系展开,或者把这种关系简化为“舍与得”。
材料要求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应在“学会”二字上做足文章,如放弃什么,不放弃什么。把握这则材料的内涵:要知足,懂放弃。
行文构思:由材料引出观点“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然后结合不同的人物事例分析论述,如放弃名利是钱锺书面对“钱学热”时的淡然,寻找到一份沉静,找到真正的自己,这便是放弃的智慧;放弃是韩愈的为民谋福,它让失意之人遇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找到了新的价值等。最后总结全文,再次明确观点“真正领悟放弃的真谛,方能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立意:
1.追求理想时,需要有所放弃。
2.欲得,必有舍。
3.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
4.面对取舍,要学会放弃。
转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