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指向问题解决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3/8/21 14:55:40  阅读:81 发布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单元整体教学,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基于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课程育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议题。本文尝试通过将主题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呈现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断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实际解决问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 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教育部,2022)。

新课标的颁布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但在从知识导向转向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深入思考如何基于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促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课程育人。张金秀(2019)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将主题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展开讨论、协商和对话,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要提炼出单元大问题和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上述理念和观点,在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苏朝晖、张蓓和李大生三位教研员的指导下,笔者带领团队开展了Let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教师在主题引领下设计有梯度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发现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具体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能够向周围人发出倡议。

单元教学内容与整体设计思路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选自北京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Unit 3,单元主题属于“人与自然”范畴下“环境保护”主题群,涉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绿色生活的理念和行为”。本单元由三节会话课和一节阅读课组成。通过介绍世界地球日倡导低碳生活和保护动植物,向学生传递了“共同保护环境”的主题。本单元主题较为突出,四个课时分别聚焦如何减少污染、如何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如何保护动植物三个子主题,共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但是三个子主题相对独立,语篇中有关如何节约的做法尚不丰富,单元还缺少保護植物的语篇,不利于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地突出单元主题,使语篇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第二个子主题中补充了关于回收再利用和节约能源的绘本,在第三个子主题中补充了关于保护植物的科普类文章,以弥补上述问题。最终形成的单元框架图见图1

教学案例

1. 学情分析

1)自然情况

本案例授课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的30名六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较高,基础扎实,乐于思考,思维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已有基础

语言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能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初步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方面,学生在校内外均接受过环保教育,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了一些保护环境的简单做法;思维品质方面,学生能够就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推断,尝试探究问题;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善于借助情境、

和视频资源理解所学新知,能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够借助网络等多媒体工具获取资源。

3)存在问题

① 学生有关环保的语言和知识储备较少,不了解话题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

② 学生缺少“问题—原因—措施”的思维逻辑,语言表达逻辑性和连贯性欠缺。

③ 学生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意识不足,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4)解决方案

① 教师应将单元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补充相应的多模态语篇来扩充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信息。

②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环境问题,并思考原因和解决措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支架,帮助他们进行有逻辑的语言输出。

③ 教师要设计单元实践探究性长作业,即要求学生制作《环保手册》,指导学生有逻辑地向他人传递环保理念及做法。

2. 单元教学目标、任务活动与评价方法(见表)

3. 课时教学设计

下文以第一个子主题“如何减少污染”的具体课例呈现如何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交流世界地球日的时间和意义,分析和阐述造成污染的原因,梳理减少各类污染的方法,运用相关语言规划自己的环保行为,或对他人的环保行为提出建议。

2)教学过程。

① 第一步:导入

教师呈现地球正在哭泣的

,并提问:Why is the Earth cryingWhat do you think of it?”同时,教师播放有关环境被破坏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TCan you find out the reason

SsBecause of the pollution.

TDo you want to help our Earth

SsYes.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明确本课将探讨如何保护地球环境,促使学生学会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② 第二步:学习理解活动

教师呈现教材主题图,并提问:Do you know there is a special day for our Earth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day?”由此引出对话语篇,学生通过听和读获取细节信息,思考和梳理减少污染的做法,教师以板书记录。

TGuoguo and her parents are also talking about World Earth Day. She ha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is day. What are theyLets listen.

SsThe questions areWhen is the holiday?”and Whats it for?”.

TThere are some ways to help u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ollution. Please read the text and underline them.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已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新知,培养问题意识,以听和读的方式获取世界地球日的日期、意义和相关环保举措,培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梳理、阐述、分析并评价破坏环境的行为,使用文本内的语言结构对人们的行为提出建议和倡议,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③ 第三步:实践应用活动

学生听读并模仿对话,完成同伴练习后尝试借助板书(见图2)介绍或复述文本内容。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正确跟读文本内容,借助板书上WhenWhatHow等方面的信息,采用问答、描述和表演等活动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有逻辑的表达。

④ 第四步:迁移创新活动

教师补充语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语篇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新信息。

[任务一]

Find out some solutions to reduce waterairand land pollution.

学生阅读补充语篇,在小组讨论后从如何减少水/空气/土地污染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深入研读,在展板上呈现相应的解决措施,随后在课堂中分享展示。

[设计意图]

教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补充语篇,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迁移本课所学,表达减少污染的更多方法。

[任务二]

How can we deal with trash in a smart way

教师播放有关废物再利用的视频,并展示由回收的废物制成的教具,使学生充分感悟再利用的环保理念,学生在组内讨论变废为宝的方法,并向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废物再利用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主题,形成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 第五步:课后作业

本课结束后,教师设计了两类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诊断课堂所学。

作业一:跟读课文录音。

作业二:设计“世界地球日”海报,思考其他环保举措;或录制废物再利用的创意视频,分享再利用的妙招。

教学总结和反思

教师立足主题意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从学生已知出发,将情境、问题、活动和评价融为一体,紧紧围绕“如何保护环境”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对三个子主题的探究形成“问题—原因—措施”的逻辑线,并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激发语言生成,促进语言运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很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好方法,也反思了自身的环保行为,促进知识向素养转化,深化了环保观念,达成了学习目标。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环保举措、促进课堂生成和语言表达,课例中补充的内容和设计的活动较多,课堂中写的任务因时间紧张而未能展开。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中持续思考并尝试整合活动,为写的输出活动留出时间。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金秀. 2019. 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教学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427):16

案例点评

本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取向指向“核心素养观”,课程与教学内容指向核心概念(大观念),教学过程依托真实的任务与情境,教学评价以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表现性评价为主体……这一切可简单描述为:校园中的孩子从“做题人”真正转变成为信息时代的“做事人”。

该案例有如下三个特征:

1. 根植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真实生活,通过主题式的语言学习建立更深层次的认知基础,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体现了课程育人的本质。

2. 经历真实实践:强调以生活逻辑和学习行为来重组学习内容,学生在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实践性、反思性的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解决复杂问题:学习内容被安排在典型的学习场景中,由“保护环境”这一贯穿始终的大任务来统领和驱动;语言教学是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开展的完整学习事件,而不是按照一个个知识点来组织的。

对核心素养的发展而言,真实实践胜过记忆训练,做一件事胜过做百道题。指向问题解决的单元整体教学把任务变成了学习本身,把问题变成了学习的“发动机”。

来源 |   英语学习,参考网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